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球 → 毬球”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时区(時區)  拼音:shí qū
同一小时的地区。地球自转经度十五度须一小时,故于西元一八八四年国际经度会议依地球表面经线将全球等分为二十四时区,以英国格林威治为准,向东每十五度加一小时,向西每十五度减一小时。但时区界线常因政治与地理上因素,而有弹性调整。
《漢語大詞典》:两半球(兩半球)
(1).地球的东半球和西半球。从本初子午线向西,至西经180°为西半球;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至东经180°为东半球。
(2).地球的南半球和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國語辭典》:五大洋  拼音:wǔ dà yáng
旧分世界的海洋为五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冰洋、北冰洋。
《國語辭典》:太阳系(太陽系)  拼音:tài yáng xì
太阳与环绕其运行的各种天体的总称。除太阳为恒星外,其馀成员包括行星、矮行星、小天体(小行星、彗星)等。行星、矮行星和小行星皆可能有卫星环绕。
《国语辞典》:伯雷  拼音:bó léi
Tycho Brahe
人名。(西元1546~1601)丹麦天文学家。提倡地球中心说,主张太阳和月亮环绕地球转动,其他行星则绕太阳运行。
《国语辞典》:蚀甚(蚀甚)  拼音:shí shèn
一种蚀相。日蚀或月蚀,未至全蚀时,太阳被月亮遮盖最多或月亮被地球阴影遮盖最多时的现象或时刻。也作「食甚」。
《國語辭典》:地貌  拼音:dì mào
即「地形」。指地表的形态特徵与分布状况,如平原、台地、丘陵、山地、湖泊等的分布状况,或某种具有可辨识的形态者,如冲积扇、海崖等。
《漢語大詞典》:地核
从2900公里深处开始的地球中心部分。
《國語辭典》:东半球(東半球)  拼音:dōng bàn qiú
地球的东半部,从西经廿度起向东到东经一百六十度止,包括欧、亚、非三洲、澳洲全部以及南极洲的大部分,陆地面积大于西半球一倍。
《漢語大詞典》:冲日(衝日)
天文学名词。谓外行星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直线。清史稿·时宪志三:“土星行次轮会日,衝日各五十七次。”清史稿·时宪志三:“ 明 万历 间,西人 第谷 测木星三次衝日。”
《漢語大詞典》:吸音
转变(辐射能)为不同的形式,通常造成温度的升高(如地球接受太阳能)
《國語辭典》:纬线(緯線)  拼音:wěi xiàn
1.地球上平行于赤道的假想圈线,用以计算纬度。相对于经线而言。
2.编织品上的横线。
《國語辭典》:纬度(緯度)  拼音:wěi dù
一地与赤道间经线的弧度(角距离)。自赤道到南北两极各分九十度,在北的称作北纬,在南的称为南纬。相对于经度而言。
《国语辞典》:外太空  拼音:wài tài kōng
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或太阳系以外的空间。
《國語辭典》:印度洋  拼音:yìn dù yáng
Indian Ocean
世界五大洋之一。介于亚洲、澳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当印度之南,面积次于太平洋和大西洋,约七千三百四十万平方公里。
《漢語大詞典》:环食(環食)
亦作“ 环蚀 ”。 日食现象之一。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某一区域的人看到太阳中心部分黑暗,而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这种现象叫做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