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笔触(筆觸)  拼音:bǐ chù
1.画笔接触到画面上所留下来的痕迹。
2.文笔。如:「他写的散文,笔触细腻。」
《漢語大詞典》:邈真
描绘图像;描摹。《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白土拂墙交画影,丹青画影更邈真。”
《漢語大詞典》:刑象
古代描绘刑罚的图像。用以公诸民众,以示儆戒。周礼·秋官·大司寇:“正月之吉,始和,布刑于邦国都鄙,乃县刑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刑象。” 宋 程大昌 考古编·象刑三:“先事绘象以昭示之,使其观具生警以不及犯,则 唐 虞 之象刑,象魏之刑象,是皆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也。”
《國語辭典》:砖雕(磚雕)  拼音:zhuān diāo
一种雕刻工艺。在方砖上凿打或钻雕出各种图像,其手法有浮雕、堆砖、多层雕等。大陆地区天津、安徽、浙江、山西、江苏等地均盛行此艺。
《国语辞典》:转印(转印)  拼音:zhuǎn yìn
将一物上的图像印到另一物上。
分类:一物图像
《漢語大詞典》:放影
放大的图像。 梁启超 《历史与人种之关系》:“故史家或以今世 欧罗巴 为古代 希腊 之放影,以古代 希腊 为今世 欧罗巴 之缩图。”
分類:放大图像
《漢語大詞典》:迭影
1.重叠影子。
2.指重叠的影子。
3.特指电视机荧光屏上除正常的图像外,有时出现一个或几个重叠的影子。通常是由接收天线附近建筑物或高山所反射的无线电波,或因天线馈线和电视机阻抗不匹配所造成。可通过调整天线的位置、方向或高度和改善天线馈线的匹配来消除。
《國語辭典》:无线电传真(無線電傳真)  拼音:wú xiàn diàn chuán zhēn
藉照相及无线电,使相隔甚远的两方可以晤谈,或传其亲笔写件,或传其相片,称为「无线电传真」。
《漢語大詞典》:拓匠
专事从碑碣、钟鼎等物上捶拓文字图像的工匠。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丘贺方回题名》:“并倩搨匠往拓 贺方回 题名。”
《国语辞典》:摩崖石刻  拼音:mó yá shí kē
雕刻在山壁上的文字、图像等。古人通常在风景名胜处的悬崖山壁上,刻下经书或功名事迹,留传后世。后因字迹优美,遂成为供人观赏的艺术品。如〈泰山摩崖金刚经〉。
《国语辞典》:灰度等级(灰度等级)  拼音:huī dù děng jí
由于景物各点的颜色及明度不同,使得经摄影成像的黑白图像亦呈现不同等级的灰度。故将白色与黑色间之灰色按其明度以对数关系分成十个等级,即称为「灰度等级」。
《国语辞典》:有线电通讯(有线电通讯)  拼音:yǒu xiàn diàn tōng xùn
利用实体线路传送图像、语音、文数字等的通讯方式。
《国语辞典》:黑白电视机(黑白电视机)  拼音:hēi bái diàn shì jī
一种电视机。只能呈现黑白图像和声音。
《国语辞典》:电脑美工(电脑美工)  拼音:diàn nǎo měi gōng
利用电脑及美工处理软体来制作图像,或对旧的图像档案加以修改、剪辑。
《国语辞典》:传播媒体(传播媒体)  拼音:chuán bò méi tǐ
用以传送文字、声音、图像、影音等各种讯息的媒介物,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际网路、新媒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