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吞 → 呑吞”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吞声(吞聲)  拼音:tūn shēng
1.不出声。如:「忍气吞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羞惭无地,只得吞声上船,再也不敢提起买橘的事。」
2.无声的悲泣。唐。杜甫〈哀江头〉诗:「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三国演义》第三回:「帝与王伏至四更,露水又下,腹中饥馁,相抱而哭;又怕人知觉,吞声草莽之中。 」
《國語辭典》:吞吐  拼音:tūn tǔ
1.呼气与吸气。即道家所说的吐纳。《抱朴子。内篇。极言》:「杜疾闲邪,有吞吐之术。」
2.吞进和吐出。比喻出纳、隐现、聚散等变化。唐。卢仝〈月蚀〉诗:「奈何万里光,受此吞吐厄。」
3.言语不直截或含混不清。《聊斋志异。卷四。青梅》:「生方读,惊问所来;词涉吞吐。」
4.倾诉;谈吐。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难吞吐,没气路,短叹长吁。愁肠似火,雨泪如珠。」
《漢語大詞典》:吐吞
吞吐。常用以形容山水争雄之势。 唐 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山狂谷很相吐吞,风怒不休何轩轩。” 宋 王安石 《昆山慧聚寺》诗之二:“峰岭互出没,江湖相吐吞。” 明 张羽 《金川门》诗:“利石侔剑戟,风涛相吐吞。” 清 顾梦游 《焦山纪游》诗:“直上转苍翠,云际犹吐吞。”
分類:吞吐山水
《漢語大詞典》:气吞(氣吞)
谓一口气吞下。形容气势很大。 宋 陆游 《雨三日歌》:“兴来尚能气吞酒,诗成不觉泪渍笔。”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清 恽敬 《刑部尚书金公墓志铭》:“我公得之,大水破沙,力刷其阻,气吞其涯。”
《國語辭典》:吞舟  拼音:tūn zhōu
比喻犯大罪的人。参见「吞舟之鱼」条。《晋书。卷八三。顾和传》:「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
分類:人事大者
《國語辭典》:吞舟之鱼(吞舟之魚)  拼音:tūn zhōu zhī yú
能吞舟的大鱼。语出《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后比喻犯大罪的人。《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序》:「汉兴,破觚而为圜,斲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國語辭典》:吞噬  拼音:tūn shì
1.侵略兼并。《新唐书。卷二二五。逆臣传下。秦宗权传》:「巢死,宗权张甚,啸通逋残,有吞噬四海意。」
2.医学上指包围、破坏细菌或其他异物的现象。如:「吞噬细胞具有吞噬细菌的作用。」
《國語辭典》:并吞  拼音:bìng tūn
侵占别国领土或他人的财物、土地。《文选。郭璞。江赋》:「总括汉泗,兼包淮湘,并吞沅澧,汲引沮漳。」《文选。扬雄。剧秦美新》:「至政破纵擅衡,并吞六国,遂称乎始皇。」也作「并吞」。
《國語辭典》:并吞(併吞)  拼音:bìng tūn
侵占他人财物土地或他国的领土。《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自取唐州破湖南后,志气愈骄,有并吞天下之心。」《三国演义》第一一一回:「昔日武祖纵横四海,文帝、明帝有包括宇宙之志,并吞八荒之心。」也作「并吞」。
《國語辭典》:鲸吞(鯨吞)  拼音:jīng tūn
像鲸鱼一样吞食。多用以比喻兼并别国的土地。《晋书。卷一一一。慕容炜载记。史臣曰》:「犹将席卷京洛,肆其蚁聚之徒;宰割黎元,纵其鲸吞之势。」唐。徐彦伯〈登长城赋〉:「鲸吞我宝鼎,蚕食我诸侯。」
《漢語大詞典》:平吞
全吞;一口吞没。 唐 章碣 《赠边将》诗:“千千铁骑拥尘红,去去平吞万里空。” 宋 苏辙 《同子瞻泛汴泗明日复赋》诗:“平吞百涧暴,灭尽三洪恶。”《三国演义》第六五回:“关上 张飞 恨不得平吞 马超 ,三五番皆被 玄德 当住。”
分類:一口吞没
《國語辭典》:吞并(吞併)  拼音:tūn bìng
侵占别人的财物而归并为己有。唐。罗隐 自贻诗:「汉武巡游虚轧轧,秦皇吞并谩驱驱。」《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此曹孟德恐我与吕布同谋伐之,故用此计,使我两人自相吞并,彼却于中取利。」
《骈字类编》:鱼吞(鱼吞)
说苑大之伐小强之伐弱犹大鱼之吞小鱼也鱼萧国宝山居咏冷砚久荒时一洗墨香狼籍引吞
分类:鱼吞
《國語辭典》:吞炭  拼音:tūn tàn
比喻不惜牺牲性命以报效主恩。参见「漆身吞炭」条。唐。周匡物 及第后谢座主诗:「中夜自将形影语,古来吞炭是何人。」
《國語辭典》:吞炭漆身  拼音:tūn tàn qī shēn
比喻不惜牺牲性命以报答主恩。参见「漆身吞炭」条。《三国志。卷二八。魏书。毋丘俭传》南朝宋。裴松之。注:「斯义苟立,虽焚妻子,吞炭漆身,死而不恨也。」
分類:豫让
《骈字类编》:江吞
苏轼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诗 行人稍度乔木外,孤舟一叶江吞天。
《漢語大詞典》:吞钩
亦作“ 吞鉤 ”。 吞下钓钩。常比喻受骗上当。 汉 张衡 《归田赋》:“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 唐 元稹 《冬夜怀李侍御》诗:“簪裾詎几许,累创吞钩鱼。”
《漢語大詞典》:吞象
(1).比喻志气高。 宋 刘宰 《次圣与小儿啖虎脯篇》诗:“弗説螺螄小,可以吞大象。”
(2).比喻贪婪狠毒。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曲:“吞象心肠,歹伎俩;穀中添粃屑,米内插粗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