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詹天佑  拼音:zhān tiān yòu
人名。(西元1861~1919)字眷诚,广东省南海县人。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科学士。曾参与中国最初的铁路自造工程,历任京张铁路、粤汉铁路总工程师。策划潮汕、沪宁、道清、京张等铁路,尤以平绥铁路北平至张家口一段最为艰巨,成绩斐然。著有《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书。
《漢語大詞典》:湛江市
在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东侧,滨临南海。旧称广州湾。1945年设市。人口121万(1995年)。有黎湛铁路通往内地,为中国对外贸易港和渔业基地之一。1984年辟为对外开放城市。湛江港水深港阔,可泊万吨以上巨轮。名胜古迹有湖光岩、上林寺、楞严寺等。
《國語辭典》:西沙群岛(西沙群島)  拼音:xī shā qún dǎo
群岛名。位于海南岛东南约三百三十公里处,即东经一百二十度、北纬十度附近,是南海四大群岛之一。地当南洋航线的要冲,是海防重地。由宣德群岛、永乐群岛两组岛群的三十多个岛屿组成,其中永兴岛面积一点八五平方公里,是南海诸岛的最大岛屿。
《國語辭典》:台湾省(臺灣省)  拼音:tái wān shěng
省名。我国地方行政机关。民国八十七年行政院据宪法增修条文第九条,进行台湾省政府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将其所辖机关分阶段并入中央政府,仅留部分单位维持运作。
《国语辞典》:巽他群岛(巽他群岛)  拼音:xùn tā qún dǎo
Sunda Islands
群岛名。位于印度洋、麻六甲海峡、南海和苏拉威西海(西里伯斯海)之间,为马来群岛的一部分。由大巽他群岛(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苏拉威西岛及附近小岛)和小巽他群岛所组成。大部分属欧亚板块与印澳板块间的岛弧和海岭带。全区以马来文化和语言为主。
《国语辞典》:新加坡  拼音:xīn jiā pō
Singapore
1.国名。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麻六甲海峡口,为一岛国。参见「新加坡共和国」条。
2.城市名。新加坡共和国的首都。位于印度洋、南海之间海峡的战略要冲。有深水港,为东南亚最大港口、世界最大商业中心之一、新加坡共和国的精华地区。也称为「狮城」。
《国语辞典》:南门市场(南门市场)  拼音:nán mén shì cháng
一座历史悠久的改良式传统市场。位于台北市罗斯福路一段及南海路交叉口,为台北市有名的南北食品汇聚中心。如:「南门市场一年到头总是生意兴隆。」
《国语辞典》:菲律宾共和国(菲律宾共和国)  拼音:fēi lǜ bīn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国名。位于亚洲东南部,介于太平洋与南海之间,面积三十万平方公里,人口约六千三百万,华侨人口一百万,首都为马尼拉市(Manila)。居民多信仰天主教,以菲律宾语、英语为主要语言。于西元一九四六年七月四日独立,国庆日订为六月十二日,币制为Peso。
《国语辞典》:安平港  拼音:ān píng gǎng
位于台南市西南海岸,为台湾最古老的港口。因水道淤塞,今已衰退。附近有安平古堡、亿载金城等古迹。
《国语辞典》:黄君璧(黄君璧)  拼音:huáng jūn bì
人名。(西元1898~1991)原名允瑄,号君翁,广东省南海西樵人。幼从李瑶屏学画,后与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等人善,并提倡自然写实主义,主张以自然为师,故山水画自成一格。任教多年,受其影响者无数,是中国现代有名的国画家。有〈秋江帆影〉、〈万壑雷鸣〉等作品传世。
《国语辞典》:虎门港(虎门港)  拼音:hǔ mén gǎng
地名。位于广东省东莞县西南海中,东有大虎山,西有小虎山,对峙如门,故称为「虎门港」。有炮台,地当珠江入海之口,为海防重地。也称为「虎通门」。
《国语辞典》:海丰县(海丰县)  拼音:hǎi fēng xiàn
县名。位于广东省惠阳县东,濒临南海。
《国语辞典》:东沙岛(东沙岛)  拼音:dōng shā dǎo
岛名。位于南海北部,是构成东沙群岛的主体,行政区划归高雄市旗津区,内政部在此设东沙环礁国家公园。岛上有我国海巡署驻守,并设有气象台。
《漢語大詞典》:堕婆登(墮婆登)
南海 古国名。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堕婆登:“ 堕婆登 国,在 林邑 南,海行二月,东与 訶陵 、西与 迷黎车 接,北界大海。”
分類:南海古国
《漢語大詞典》:堕和罗(墮和羅)
南海 古国名。亦译作“独和罗”。南与 盘盘 ,北与 迦罗舍佛 ,东与 真腊 相接,西邻大海。见旧唐书·南蛮传新唐书·南蛮传下故地或以为在今 湄南河 下游。
分類:南海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