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标表(標表)  拼音:biāo biǎo
风度、风采。宋。沈端节〈念奴娇。灯宵渐近〉词:「笙歌鼎沸,万人争看标表。」
《漢語大詞典》:特表
(1).非凡的仪表。 汉 蔡邕 《太尉乔公碑》:“膺受纯性,诞有特表,岐嶷而超等,揔角而逸羣。”
(2).谓奏请不依常规特殊擢用。后汉书·陈寔传:“大将军 何进 、司徒 袁隗 遣人敦 寔 ,欲特表以不次之位。”《文选·蔡邕〈陈太丘碑文〉》:“大将军 何公 、司徒 袁公 ,前后招辟,使人晓喻,云欲特表,便可入践常伯,超补三事,紆佩金紫,光国垂勋。” 李周翰 注:“特表,谓独出常调擢用之也。”
《國語辭典》:人样(人樣)  拼音:rén yang
人所具有的仪表、品行、礼节等。如:「他戒毒之后,已经不再瘦得不成人样!」《醒世姻缘传》第九五回:「你要还像刚才这般没人样,放泼降人,有天没日头的。」
《國語辭典》:读数(讀數)  拼音:dú shù
仪表、机器上的显示装置,由指针或水银柱等指出的刻度数目,或萤幕显示的数值。
《漢語大詞典》:饰貌(飾貌)
(1).显示于仪表。礼记·乐记:“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孔颖达 疏:“礼以检跡於外是饰貌也。” 陈澔 集说:“饰貌者,礼之检於外。”
(2).装饰表面。史记·礼书:“ 孝文 即位,有司议欲定仪礼, 孝文 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於治,躬化谓何耳,故罢去之。”
(3).修饰容貌。 汉 刘向 说苑·建本:“仪状齐等,而饰貌者好。”《后汉书·李固传》:“大行在殯,路人掩涕, 固 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 宋 刘敞 《无为军录事参军马易简可太子中舍致仕》:“控搏利禄者,至於迁籍损年,饰貌匿衰,以缓退休之期。”
《漢語大詞典》:尊仪(尊儀)
对人仪表容貌的敬称。《西游记》第三六回:“今到荒山,奈何俗眼不识尊仪,与老爷邂逅相逢。”
《漢語大詞典》:仪相(儀相)
仪表容貌。 唐 寒山 《诗》之五八:“我见世间人,堂堂好仪相。不报父母恩,方寸底模样?”
分類:仪表容貌
《國語辭典》:没字碑(沒字碑)  拼音:méi zì bēi
没有刻文字的石碑。比喻人徒具仪表而没有学问。《新五代史。卷二八。唐臣传。任圜传》:「天下皆知崔协不识文字,而虚有仪表,号为『没字碑』。」《孽海花》第二一回:「好没来由!给这没字碑,搅这半天儿。」
《漢語大詞典》:奇标(奇標)
(1).稀奇,精致。 元 无名氏 《符金锭》第四折:“则听的聒耳笙歌闹炒,珍羞端的奇标。”
(2).谓出众的仪表。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觐圣》:“英豪,粹质奇标。”
《國語辭典》:钻石(鑽石)  拼音:zuàn shí
1.金刚石的别名。参见「金刚石」条。
2.刻石。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钻石埋辞,以列幽墟。」
《漢語大詞典》:饰容(飾容)
整饬容貌、仪表。饰,通“ 飭 ”。 宋 曾巩 《上齐工部书》:“执事为部使者於 江西 , 巩 也幸齿於执事之所部,其饰容而进謁也,敢质其为士之事也。”
《漢語大詞典》:姿仪(姿儀)
(1).容貌,仪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何平叔 美姿仪,面至白, 魏明帝 疑其傅粉。”北齐书·冯翊王润传:“﹝ 润 ﹞美姿仪。”《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张复之》《本朝名臣传》:“ 钱若水 额有异骨,山庭月角,姿仪英秀。”
(2).谓美好的仪态。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瓚 ﹞有姿仪,大音声, 侯太守 器之,以女妻焉。”新唐书·岑文本传:“﹝ 文本 ﹞性沉敏,有姿仪。”
《漢語大詞典》:貌堂堂
形容人的仪表壮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貌堂堂,声朗朗,头直上只少个圆光,却便似捏塑来的僧伽像。” 元 曾瑞 《醉花阴·怀离》套曲:“想才郎丰鑑,貌堂堂阔论高谈。”
分類:仪表壮伟
《漢語大詞典》:饰外(飾外)
亦作“餙外”。 修饰外表;装饰仪表。 汉 刘向 说苑·反质:“夫饰外以夸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然也。” 唐 常衮 《谢端午赐衣及器物等表》之二:“既承餙外之恩,弥积善中之惧。” 清 袁树 《赘言》诗:“饰外而絮内,於身何有焉。”
《國語辭典》:游仪(游儀)  拼音:yóu yí
古代测量星象的仪表。《周髀算经。卷下》:「即以一游仪,希望牵牛中央星出中正表西几何度。」
分類: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