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五恶(五惡)
中医谓五脏的五种禁忌。《素问·宣明五气论》:“五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漢語大詞典》:肺金
即肺。中医以五行之说释五脏,肺属金,故称。 南朝 齐 褚澄 褚氏遗书·平脉:“故关上之寸为肺,肺金生水。”
《漢語大詞典》:五藏神
亦作“ 五臟神 ”。 道教谓五脏各有神主,即心神、肺神、肝神、肾神、脾神。合称“五藏神”。见《黄庭内景经·心神》。 唐 白居易 《感事》诗:“睡适三尸性,慵安五藏神。”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秀才每闻道请,恰便似听将军严令,和他那五臟神愿随鞭鐙。”
《漢語大詞典》:五衷
同“ 五中 ”。 五脏。亦指内心。 明 王世贞 《夕梦数恶赋此自解》:“六候何烦辨吉凶,五衷未必根缘业。” 明 陆明雍 诗镜总论:“熟读 灵运 诗,能令五衷一洗。”
分類:五脏内心
《國語辭典》:肺脏(肺臟)  拼音:fèi zàng
位于动物胸腔左右两侧负责气体交换(吸入氧并供应至血液中及排出二氧化碳)的器官。由于人类心脏佔据胸腔左侧的部分空间,因此左肺较小,分为上、下二叶;右肺则较大,分为上、中、下三叶。简称为「肺」。
分類:肺脏五脏
《國語辭典》:六纬(六緯)  拼音:liù wěi
1.六种纬书:(1)孟康以为系合《易》、《书》、《诗》、《春秋》、《礼》等五经的纬书及《乐》纬。《汉书。卷七五。李寻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六纬,五经与《乐》纬也」。(2)张晏以为是五经的纬书及《孝经》纬。《汉书。卷七五。李寻传》颜师古注引张晏曰:「六纬,五经就《孝经》纬也。」
2.中医指人体五脏心、肝、肺、肾、脾加上胆。
《漢語大詞典》:五脉(五脈)
指五脏的正常脉象。《素问·宣明五气》:“五脉应象。肝脉絃,心脉鉤,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藏之脉。”
《漢語大詞典》:孤藏
(1).指脾脏。古人用五脏配四时,肝配春,心配夏,肺配秋,肾配冬,独脾无所配,故称“孤藏”。藏,通“ 臟 ”。《素问·玉机真藏论》:“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 王冰 注:“纳水穀,化津液,溉灌於肝心肺肾也。以不正主四时,故谓之孤藏。”
(2).指肾脏。藏,通“ 臟 ”。《素问·逆调论》:“肾孤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慄,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 高世栻 注:“肾水生肝木,肝为阴中之阳,故肝一阳也。少阴合心火,心为阳中之阳,故心二阳也。肾为阴中之阴,故肾孤藏也。”
《國語辭典》:脾脏(脾臟)  拼音:pí zàng
内脏之一。椭圆形呈赤褐色,位于腹腔左上侧,胃的贲门端的外侧。具制造淋巴球及分解红血球等功能。
分類:脾脏五脏
《漢語大詞典》:五色云气(五色雲氣)
道教指五脏之气。黄庭内景经·肝气:“五色云气纷青葱,闭目内眄自相望。” 梁丘子 注:“肝气与五藏相杂,上为五色云。”
《漢語大詞典》:五色诊病(五色診病)
中医据五脏反映在面部的五种气色,以诊断疾病。参见“ 五色 ”。
《國語辭典》:五色  拼音:wǔ sè
本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泛指各种颜色。如:「他以五色丝线绣出美丽的图案。」
《漢語大詞典》:五尸
道教谓藏于五脏中的五种邪魅。云笈七籤卷八二:“消除三鬼,涤荡五神。五神一曰五尸……五尸:青尸、赤户、黄尸、白尸、黑尸。神祝曰:三尸、五尸,俱入黄泉,吾升清天保长生。”
分類:道教五脏
《国语辞典》:铭感五内(铭感五内)  拼音:míng gǎn wǔ nèi
五内,五脏。铭感五内比喻非常感激。如:「对他的热情赞助,我铭感五内。」也作「铭感五衷」。
分类:五脏感激
《国语辞典》:祭五脏庙(祭五脏庙)  拼音:jì wǔ zàng miào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五种器官;五脏庙借指肚子。「祭五脏庙」指填饱肚子。如:「那包饼乾早被他拿去祭五脏庙了。」
分类:五脏器官
《国语辞典》:五内如焚(五内如焚)  拼音:wǔ nèi rú fén
五脏如被火焚烧一般。形容非常焦虑。《镜花缘》第五七回:「而且年来多病,日见衰颓,每念主上,不觉五内如焚。」《官场现形记》第三回:「此时黄道台早已急得五内如焚,一句话也回答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