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九家
指 战国 时法、道、儒、阴阳、名、墨、纵横、杂、农九个学派。汉书·艺文志:“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清 钱谦益 《恭谒孔林先圣庙一百韵》:“九家陈篋衍,七略奏笙箎。” 章炳麟 《秦献记》:“诸子之术,分流至于九家,游説乞贷,人善其私。”
《漢語大詞典》:九府
(1). 周 代掌管财币的机构。后泛指国库。史记·货殖列传:“其后 齐 中衰, 管子 修之,设轻重九府。” 张守节 正义:“ 周 有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皆掌财币之官,故云九府也。”陈书·周迪传:“擅歛征赋,罕归九府。” 白蕉 《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四民輟业,满目疮痍,六师暴露,九府匱竭。”
(2).指各方的宝藏和特产。尔雅·释地:“九府:东方之美者,有 医无閭 之珣玗琪焉;东南之美者,有 会稽 之竹箭焉;南方之美者,有 梁山 之犀象焉;西南之美者,有 华山 之金石焉;西方之美者,有 霍山 之多珠玉焉;西北之美者,有 崑崙 虚之璆琳琅玕焉;北方之美者,有 幽都 之筋角焉;东北之美者,有 斥山 之文皮焉;中有 岱岳 与其五穀鱼盐生焉。” 邢昺 疏:“府,聚也,财物之所聚也。言此八方及中皆美物之所聚,故题云《九府》也。”
(3). 南齐 设置的九个官署,犹 汉 之九寺。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於是郡县及六署、九府常行职事。” 胡三省 注:“九府: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大司农、少府、将作大匠、太僕、大鸿臚九卿府也。”
(4).犹言脏腑。 前蜀 杜光庭 《皇后本命醮词》:“医方所诊,臟气未调,荣卫未和,正气衰薄,六脉未復,九府犹虚。”
《國語辭典》:九命  拼音:jiǔ mìng
1.周代官秩的等级。由九命以至一命,如上公九命为伯、侯伯七命、子男五命;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公之孤四命,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其士一命等。命谓加爵服,而其宫室车旗礼仪等,皆依其命数而各有不同。
2.北周官秩的等级。宇文泰为魏作九命之典,以第一品为九命,第九品为一命,每命又分为二级。见《周书。卷二。文帝纪下》。
3.比喻生命强韧,好像有很多条命,可死而复生。如:「九命怪猫」。
《漢語大詞典》:九虎
指 王莽 的九个将军。汉书·王莽传下:“﹝ 王莽 ﹞拜将军九人,皆以虎为号,号曰‘九虎’。”后汉书·冯衍传上:“﹝皇帝﹞破百万之陈,摧九虎之军,雷震四海,席卷天下。”后用以喻强悍之军。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朝兵减灶,夜营多鼓,箭丽六麋,锋摧九虎。” 宋 苏舜钦 《难易言》诗:“排罗婴儿拒九虎,未若以道干贵权。”
《漢語大詞典》:九塞
九个险阻的地方。吕氏春秋·有始:“山有九塞……何谓九塞? 大汾 、 冥阸 、 荆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漢語大詞典》:九等
(1).九个等级。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均之灋,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 郑玄 注:“九等,騂刚、赤緹之属;征,税也。”汉书·古今人表序:“因兹以列九等之序,究极经传,继世相次,总备古今之略要云。”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人伦·九等:“九等: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
(2).九种类别。逸周书·本典:“士有九等,皆得其宜,曰材多。” 朱右曾 校释:“九等:忠、信、敬、刚、柔、和、贞、固、顺。”
《國語辭典》:九窍(九竅)  拼音:jiǔ qiào
七窍及排尿口、肛门的合称。《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五藏不和,则九窍不通。」《西游记》第一七回:「大抵世间之物,凡有九窍者,皆可以修行成仙。」
《國語辭典》:数九(數九)  拼音:shǔ jiǔ
俗称冬至后九九八十一天后方春风送暖,寒意全消。故自冬至起称为「数九」。
《國語辭典》:九如  拼音:jiǔ rú
本为九句以「如」字为开头的祝颂人君之词。见《诗经。小雅。天保》。后因用为祝寿之词。如:「三多九如」。
《漢語大詞典》:九皇
传说中上古的九个帝王。鹖冠子·天则:“九皇之制,主不虚王,臣不虚贵阶级。”原注:“《春秋纬》云:‘人皇兄弟九人,分治天下,九皇之号,岂缘是歟?’”史记·孝武本纪:“高世比惪於九皇。” 裴骃 集解引 韦昭 曰:“上古人皇者九人也。” 唐 王勃 《乾元殿赋》:“吞九皇而上运,控八圣而遐征。”宋史·赵普传:“自可远继九皇,俯观五帝。”
《漢語大詞典》:九姓
(1).指 唐 时 回纥 所分的九个部落: 药罗葛 胡咄葛 咄罗勿 貊歌息讫 阿勿嘀 葛萨 斛嗢素 药勿葛 奚耶勿 。旧唐书·回纥传:“ 上元 元年九月己丑, 迴紇 九姓可汗使大臣 俱陆莫达干 等入朝奉表起居。”《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九姓羌夷来部落,诸蕃巢穴入提封。”
(2). 唐 代 铁勒 族分出 回纥 、 仆固 、 浑拔野古 、 同罗 、 思结 、 契苾 、 阿布思 和 骨崙屋骨 ,共九个部落,史称九姓 铁勒 ,简称九姓。旧唐书·北狄传·铁勒:“﹝ 李勣 ﹞率九姓 铁勒 二万骑至於 天山 。”
(3).指 隋 唐 时 中亚细亚 的 昭武 九姓。为 月氏 之后,始居 祁连山 北的 昭武城 (今 甘肃 高台县 ),后为 突厥 所破,迁于 中亚 的 葱岭 一带,其支庶分王各地,为 康 、 安 、 曹 、 石 、 米 、 何 、 火寻 、 戊地 、 史 ,世称九姓,亦称 昭武九姓国 。见新唐书·西域传下·康
《漢語大詞典》:九代
(1).九个朝代。 南朝 宋 颜延之 《请立浑天仪表》:“七晷运变,无匪康时;九代贞观,不絶司厤。”
(2).九世。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九代之卿族,一举而灭,可哀也哉。”
(3).马名。山海经·海外西经:“ 大乐 之野, 夏后 启 於此儛 九代 。” 郝懿行 笺疏:“ 九代 ,马名。” 唐 薛曜 《舞马篇》:“昔闻 九代 有餘名,今日百兽先来舞。”
《漢語大詞典》:九女
(1).九妃。古代诸侯所娶的九个嫔妃。后汉书·谯玄传:“爱金玉之身,均九女之施。”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序:“春秋説云:‘天子十二女,诸侯九女。’”
(2).道家指九个侍从仙女。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三童九女节寿君,九首蛇躯百二十官。”云笈七籤卷四八:“ 明镜 ( 明镜君 )有三童九女侍之。三童长六尺,九女长五尺。”
《國語辭典》:九乌(九烏)  拼音:jiǔ wū
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以乌代指太阳。九乌指九个太阳。唐。李白〈古朗月行〉:「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想当初尧王时有十个日头,被后羿在昆崙山顶上射落九乌,止留的你一个。」
《漢語大詞典》:九贤(九賢)
(1).九个贤人。指 尧 舜 时九官: 禹 、 皋陶 、 契 、 后稷 、 伯夷 、 夔 、 龙 、 倕 、 益 。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昔者, 唐虞 崇举九贤布之於位而海内大康。” 晋 陆云 《嘲褚常侍文》:“九贤翼世,而有命既集;五子佐时,匡霸以济。”
(2).九个贤人。指 尧 、 舜 、 禹 、 文王 、 皋陶 、 启 、 契 、 史皇 、 羿 等九人。见《淮南子·修务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