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谗贼(讒賊)
(1).诽谤中伤,残害良善。诗·陈风·防有鹊巢序:“《防有鹊巢》,忧谗贼也。” 孔颖达 疏:“忧谗贼者,谓作者忧谗人,谓为谗以贼害於人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无怨望忿怒之患,彊弱之难,无谗贼妒疾之人。”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其辞述己之始生,以至壮大,迄于将终,正道直行,而罹谗贼。”
(2).指好诽谤中伤残害良善的人。管子·四称:“良臣不使,谗贼是舍。”《楚辞·刘向〈九叹·愍命〉》:“刜谗贼於中廇兮,选 吕 管 於榛薄。” 王逸 注:“言己欲为君斫去谗贼之臣於堂廇之中,选进 吕尚 、 管仲 之徒以为辅佐,则邦国安寧也。” 唐 柳宗元 《吊萇弘文》:“夫何大夫之炳烈兮,王不寤夫谗贼。”
《漢語大詞典》:谗舌(讒舌)
中伤他人的口舌。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佞权廻北斗,谗舌簸南箕。” 元 刘因 《呈保定诸公》诗:“妾妇妒逸才,浪觜谗舌长。”
《漢語大詞典》:险肤(險膚)
谓恶意中伤的谣传之言。《书·盘庚上》:“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 孔颖达 疏:“起信险肤者,言发起所行,专信此险伪肤受浅近之言,信此浮言,妄有争讼。” 孙星衍 疏:“起者, 高诱 注吕氏春秋云:‘兴也。’险者,广雅·释詁云:‘衺也。’説文有‘憸’,云:‘詖也。’险声近憸。肤者,广雅·释詁云:‘传也。’讼者,説文云:‘争也。’言羣臣讙言拒善,而兴信邪险肤传之语。” 宋 李纲 《与张子公舍人书》:“且如来书所諭数事,皆是以无为有,唱为险肤之説。”
《漢語大詞典》:侈哆
(1).口大张貌。语本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 清 许缵曾 《睢阳行》:“祝史乘机垄断张,阿母新来口侈哆。”因以谓谗言中伤。 宋 李纲 《摘鬓间白髮有感》诗:“纵横蹈危机,侈哆困贫嘖。”
(2).形容器物开张。 宋 苏舜钦 《检书》诗:“踾扑下尘梁,侈哆张败笈。”
(3).环列,罗列。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紫燄嘘呵,高灵下堕。羣星从坐,错落侈哆。”
(4).犹骄纵。 唐 陆龟蒙 《登高文》:“镗威介私,放荡侈哆。”
《漢語大詞典》:非谤(非謗)
(1).议论是非,指责过失。非,通“ 诽 ”。《汉书·王莽传中》:“令王路设进善之旌,非谤之木,敢諫之鼓。” 颜师古 注:“非音曰诽。”
(2).造谣中伤。非,通“ 诽 ”。《汉书·晁错传》:“肉刑不用,辠人亡帑;非谤不治,铸钱者除。” 颜师古 注:“非读曰诽。”汉书·京房传:“ 显 告 房 与 张博 通谋,非谤政治,归恶天子。”
《漢語大詞典》:流谤(流謗)
造谣中伤。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防薏苡之讥嫌,絶简书之流谤。” 唐 罗隐 《谗书·三叔碑》:“当 周公 摄政时,三叔流谤,故辟之、囚之、黜之,然后以相孺子。”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日本和亲:“造为此説者,皆出东征失志游棍,流谤都中。”
分類:造谣中伤
《國語辭典》:暗箭  拼音:àn jiàn
1.趁人不备,暗中射出的箭。如:「冷不防,一暗箭从背后呼啸擦身而过。」也作「冷箭」。
2.比喻暗中伤人的行为。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二折:「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七侠五义》第三一回:「好吓!好吓!你敢用暗箭伤人,万不能与你们干休。」也作「冷箭」。
《漢語大詞典》:中陷
中伤陷害。晋书·贾模传:“ 模 潜执权势……至於素有嫌忿,多所中陷,朝廷甚惮之。”
分類:中伤陷害
《國語辭典》:巧丸  拼音:qiǎo wán
打鸟的弹子。比喻阴谋加害。唐。韩愈〈病鸱〉诗:「今者命运穷,遭逢巧丸儿。」
《漢語大詞典》:恶舌(惡舌)
无礼、中伤的言辞。 唐 孟迟 《寄浙右旧幕僚》诗:“由来恶舌駟难追,自古无媒谤所归。”
《漢語大詞典》:毁谗(毁讒)
毁谤中伤。史记·殷本纪:“ 紂 又用 恶来 。 恶来 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 汉 王充 论衡·刺孟:“夫不行於 齐 ,王不用,则若 臧仓 之徒毁谗之也。”
分類:毁谤中伤
《漢語大詞典》:短毁
谗言中伤。新唐书·高适传:“ 李辅国 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新唐书·奸臣传下·卢杞:“ 杜佑 判度支,帝尤宠礼, 杞 短毁百绪,讫贬 苏州 刺史。”
《漢語大詞典》:诋伤(詆傷)
诋毁中伤。 元 戴表元 《〈急就篇注释补遗〉自序》:“一时交友,方共詆伤,以为不切於事。”
分類:诋毁中伤
《漢語大詞典》:污伤(汙傷)
亦作“污伤”。亦作“汚伤”。
1.诬毁中伤。 汉 王充 论衡·自纪:“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
2.犹损伤。后汉书·申屠刚传:“败乱君臣之节,汚伤父子之恩。”
分類:损伤中伤
《漢語大詞典》:伤陷(傷陷)
中伤陷害。后汉书·蔡邕传:“如臣父子欲相伤陷,当明言臺阁,具陈恨状所缘。”
分類:中伤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