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杠上了(杠上了)  拼音:gàng shàng le
形容争执不下、互不相让的情况。如:「这两人一旦杠上了,那铁定没完没了。」
分类:争执不下
《漢語大詞典》:嘴大喉咙小
嘴大喉咙小,吃得进吞不下,比喻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是个嘴大喉咙小的人,把许多工作都揽在身上,实际上又干不了
《国语辞典》:把持不住  拼音:bǎ chí bù zhù
1.意志薄弱而受外界影响。《红楼梦》第六回:「你皆因年小时节,托著你那老家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
2.忍耐不下去,无法控制。如:「天气很热,站的太久,他再也把持不住,昏倒了。」
《国语辞典》:不忍下手  拼音:bù rěn xià shǒu
狠不下心动手。如:「我实在不忍下手去做。」
《国语辞典》:不忍释手(不忍释手)  拼音:bù rěn shì shǒu
不舍得从手中放下、心中割舍不下。如:「刚买一对玉环,晶莹剔透,不忍释手。」《儒林外史》第一回:「危素受了礼物,只把这本册页看了又看,爱玩不忍释手。」
《国语辞典》:东想西想(东想西想)  拼音:dōng xiǎng xī xiǎng
比喻思维浮动,安静不下。如:「这件事情,我东想西想,还是想不出解决的办法。」
《國語辭典》:攻无不克(攻無不克)  拼音:gōng wú bù kè
只要进攻,没有不获胜的。指百战百胜。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求之于今,邈不可得。」
《漢語大詞典》:惶惶不可终日(惶惶不可終日)
形容心中惶急,觉得一天也过不下去。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五:“在未得到最后结果以前,就惶惶不可终日,弄得寝食不安,形容枯瘦。” 马识途 《信念》:“我却因为处在他们文艺突破口的风头上,更是搞得惶惶不可终日。”
《漢語大詞典》:鸡肥不下蛋
比喻条件太好了反而做不出成绩
许多小厂条件比我们差得多,都有利润上缴;我们这个大厂反而年年赔本,真是鸡肥不下蛋!
《漢語大詞典》:不见舆薪
看不见一车柴禾。比喻不下功夫去做。例如: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
《國語辭典》:不郎不秀  拼音:bù láng bù xiù
郎,平民子弟。秀,贵族子弟。不郎不秀指不高不下,比喻不成材、没出息。参见「不稂不莠」条。明。田艺蘅《留青日记抄。卷四。沈万三秀》:「元时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至今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
《國語辭典》:不稂不莠  拼音:bù láng bù yǒu
稂,狼尾草。莠,狗尾草。不稂不莠本指田中没有野草。语出《诗经。小雅。大田》:「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后比喻不成材、没出息。《红楼梦》第八四回:「但只一件,姑娘也要好,第一要他自己学好才好,不然,不稂不莠的反倒耽误了人家的女孩儿,岂不可惜?」也作「不郎不秀」。
《國語辭典》:不可终日(不可終日)  拼音:bù kě zhōng rì
一天都无法过下去。形容心中恐慌不安。如:「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漢語大詞典》:打喯儿(打喯兒)
方言。说话或背诵接不下去,中途间歇。如:他一口气背完,不打喯儿。
《國語辭典》:顶颡(頂顙)  拼音:dǐng sǎng
吃得太多,以致胃中的食物满到食道里。《金瓶梅》第四六回:「先是伯爵与希大二人整吃了一日,顶颡吃不下去。」
《漢語大詞典》:撑舌
亦作“撑舌”。 张舌不下。形容怀疑不决。 明 方孝孺 《息耕亭记》:“披简执策,朱墨纷错,遗言逸典,粲其盈目。涉其流则若有餘,探其源则若不足。撑舌剌口,疑端满腹圣。哲远矣,将何由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