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警急
危急。六韬·绝道:“凡帅师之法,当先发远候,去敌二百里,审知敌人所在。地势不利,则以武衝为垒而前,又置两踵军於后,远者百里,近者五十里,即有警急,前后相救。” 唐 杜甫 《夕烽》诗:“照 秦 通警急,过 陇 自艰难。”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目下边报警急,若要打仗,我们是不去的。”
分類:危急
《國語辭典》:岌嶪  拼音:jí yè
1.高壮的样子。《文选。张衡。西京赋》:「疏龙首以抗殿,状巍峨以岌嶪。」唐。杜甫〈九成宫〉诗:「曾宫凭风回,岌嶪土囊口。」
2.危急的样子。唐。李华〈谢文靖赞〉:「江淮岌嶪,力屈则降。」
《漢語大詞典》:危迫
犹危急。旧唐书·郭子仪传:“ 鱼朝恩 括士庶私马,重兵捉城门,市民由竇穴而遁去,人情危迫。” 明 唐顺之 《海盗分道侵突疏》:“本道见得事势危迫,督令游击 丘陞 、把总 贾勇 夹攻毛兵。” 龚振黄 《青岛潮》第九章:“ 山东 问题危迫,祈诸公开诚布公,早成和议,一致对外。”
分類:危急
《漢語大詞典》:迫急
(1).紧急;危急。《燕丹子》卷下:“﹝太子﹞见 軻 曰:‘今 秦 已破 赵国 ,兵临 燕 ,事已迫急,虽欲足下计,安施之!’”汉书·王莽传下:“﹝ 莽 ﹞性好时日小数,及事迫急,亶为厌胜。”后汉书·邓训传:“原诸 胡 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2).指峻急,严厉。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但祇宽得转运司上供年额钱斛,则官吏自然不行迫急之政,而民自受赐矣。”
《漢語大詞典》:急危
危急。 唐 白居易 《论行营状》:“伏以行营今日事宜,真可谓急危极矣。”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三:“奏报时乃掩其前半陷伏急危之形,与 冉天元 锋鋭汹汹之势,但称遇贼急战,禽获渠魁。”
分類:危急
《漢語大詞典》:危岌
危急。 严复 《主客平议》:“向使其事见於 中国 ,则全局之危岌,将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刘立凯 《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并经商会将危岌情形电禀督军省长,请设法消弭。”
分類:危急
《漢語大詞典》:危棘
犹危急。《宋书·恩倖传·徐爰》:“虏犯边塞,水陆辽远,孤城危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广东起义前后清方档案》:“将士已疲於奔命,而地方仍日就危棘。”
分類:危急
《漢語大詞典》:危亟
危急。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狄梁公:“两眼为赘所縋,目睛翻白,痛楚危亟,顷刻将絶。” 清 黄辅辰 《戴经堂日钞》:“ 归德 失守, 汴省 危亟。”
分類:危急
《漢語大詞典》:危革
危急。多指病情。旧唐书·哀帝纪:“伤疻既深,已及危革。”
分類:危急病情
《漢語大詞典》:危剧(危劇)
危急。 明 杨慎 《题赤壁图》诗:“ 曹瞒 下 江陵 , 江陵 正危剧。”
分類:危急
《漢語大詞典》:逼厄
犹危急。三国志·吴志·陆绩传:“受命南征,遘疾逼厄,遭命不永,呜呼悲隔!”
分類:危急
《國語辭典》:缓急(緩急)  拼音:huǎn jí
1.缓慢或急迫。《荀子。非相》:「缓急嬴绌,府然若渠匽檃栝之于己也。」《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2.危急、急切需要或紧急的事情。《史记。卷一○一。袁盎晁错传》:「今公常从数骑,一旦有缓急,宁足恃乎?」《三国演义》第五○回:「但有缓急,飞报将来。」
《國語辭典》:艰危(艱危)  拼音:jiān wéi
艰难危险。如:「国家处境艰危,大家必须同仇敌忾,共渡难关。」
《國語辭典》:岌岌  拼音:jí jí
1.高峻的样子。《楚辞。屈原。离骚》:「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唐。张九龄〈奉和圣制途经华山〉诗:「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
2.危险的样子。《孟子。万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三国演义》第一○回:「忽见帐下大旗为风所吹,岌岌欲倒,众军士挟持不定。」
3.急速、急切的样子。《文选。潘岳。笙赋》:「汎淫汜艳,霅晔岌岌。」
《國語辭典》:倒悬(倒懸)  拼音:dào xuán
缚住人的双足并将之倒挂,使脸部朝下。比喻处境极为艰苦。《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世,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吕蒙传》:「彼方首尾倒悬,救死不给,岂有馀力复营此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