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小臣毙

相关人物
骊姬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二〈僖公·传四年〉~204~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生卓子,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姬谓大子曰:「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公田,姬寘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

例句

终悲洛阳狱,事近小臣敝。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國語辭典》:自毙(自斃)  拼音:zì bì
自趋灭亡。《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漢語大詞典》:毙踣(斃踣)
犹倒毙。 唐 韩愈 《论天旱人饥状》:“寒馁道涂,毙踣沟壑。” 宋 苏轼 《论边将隐匿败亡宪司体量不实札子》:“马之饥瘦劳苦,则有毙踣,奔逸之忧;民之困穷无聊,则有沟壑、盗贼之患。”
分類:倒毙
《國語辭典》:待毙(待斃)  拼音:dài bì
等死。《新五代史。卷二八。唐臣传。任圜传》:「然坐而待毙,曷若伏而俟命?」《幼学琼林。卷三。贫富类》:「无米曰在陈,守死曰待毙。」
《漢語大詞典》:待弊
(1).谓俟敌疲困。三国志·魏志·陈泰传:“不如割险自保,观衅待弊,然后进救,此计之得者也。”
(2).亦作“ 待毙 ”。等死。新五代史·唐臣传·任圜:“然坐而待弊,曷若伏而俟命?” 明 梁辰鱼 《浣纱记·交战》:“还宜决战以图存,岂可束手以待毙。”
分類:疲困等死
《國語辭典》:倒毙(倒斃)  拼音:dǎo bì
倒地而死。宋。叶适 故宝谟阁待制知平江府赵公墓铭:「公令军别为籍,兵逸亡,马倒毙,皆即报。」
分類:倒毙倒地
《漢語大詞典》:殒毙(殞斃)
死亡。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颠沛殞毙,杀身济君。”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古者生无栋宇,死无殯葬,川无舟檝之器,陆无车马之用,吞啖毒烈,以至殞毙。”
分類:
《漢語大詞典》:困毙
困顿潦倒,濒于死亡。獘,同“ 毙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百姓困獘,盗贼纵横,以臣视之,实未见太平之象。”
《骈字类编》:马毙(马毙)
唐 周昙 春秋战国门 又吟 马毙厩人欲就刑,百年临尽一言生。
《漢語大詞典》:陨毙(隕斃)
死亡。三国志·吴志·孙亮孙晧等传论:“ 晧 之淫刑所滥,陨毙流黜者,盖不可胜数。”《三国志·吴志·孙登传》:“臣以无状,婴抱篤疾,自省微劣,惧卒陨毙。”
分類:
《漢語大詞典》:坐毙(坐斃)
见“ 坐以待毙 ”。
《國語辭典》:坐以待毙(坐以待斃)  拼音:zuò yǐ dài bì
形容面临危难,不积极奋发,坐等失败。《隋唐演义》第五八回:「止因缺了粮饷,所以固守孤城,坐以待毙。」也作「坐而待毙」。
《漢語大詞典》:取毙(取斃)
招致丧身。 南朝 梁 刘孝标 《自江州还入石头》诗:“ 仲子 入 南楚 , 伯鸞 出 东汉 。何敢栖树枝,取毙王孙弹。”
分類:招致丧身
《國語辭典》:踣毙(踣斃)  拼音:bó bì
败亡。《国语。周语下》:「故亡其氏姓,踣毙不振,绝后无主,湮替隶圉。」
《漢語大詞典》:垂毙(垂斃)
将死。 清 袁枚 新齐谐·鬼入人腹:“ 金氏 奄奄垂毙。”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玩视民瘼酷报:“鬼卒以炭火灼其偏体,身无完肤,奄奄垂毙。”
《漢語大詞典》:凋毙
凋敝。 宋 曾巩 《洪州诸寺观祈晴文》:“盖兹疲癃之民,已出旱菑之后,室家凋獘,閭里愁嗟,如復荐饥,将焉託命?” 明 何景明 《安庄道中》诗:“处处人家空薜萝,几年凋獘扰干戈。”参见“ 凋敝 ”。
分類:凋敝
《國語辭典》:凋敝  拼音:diāo bì
衰败困苦。《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尹齐传》:「上以为能,迁为中尉,吏民益凋敝。」也作「凋弊」、「彫敝」。
《国语辞典》:冻毙(冻毙)  拼音:dòng bì
因受寒而导致死亡。如:「在寒流侵袭期间,总会有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冻毙在路边。」《清史稿。卷四○。灾异志一》:「澄海大雨雪,牛马冻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