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526,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七言律诗(续上)
逍遥咏 其九 北宋 · 赵炅
七言律诗
巅峰一望不深潭,谁解缘情语话堪
暗室自开明日月,道心奇异老山庵
研穷妙理真消息,诫忌先贤让不贪
稽古尚为今法则,愚蒙太甚苦谈谈
⑴ 原注:上穷磅礴,下极沧溟,欲逗机宜,遐观庶类。
⑵ 原注:高谈至道,亦假缘情,堪与其言,一何鲜矣。
⑶ 原注:遁世养蒙,如栖暗室,皎然方寸,二曜齐明。
⑷ 原注:道之高也,情乃澹然,虽迩色声,自忘嗜欲,迥超尘鞅,如老山庵,妙契希夷,故称奇异。
⑸ 原注:虚无之道,理极幽深,若不研精,曷通消息。
⑹ 原注:自古贤达,皆以推让为先,不贪为宝,今言诫忌者,不令背于此道也。
⑺ 原注:考诸古圣作则万邦,民到于今仰之如日月矣。
⑻ 原注:是非得失,目击道存,智者玄通,一言以蔽,愚蒙不敏,徒尔云云。

其十
七言律诗
千年福寿自由人,万象星罗仰在身
宝马不教龟鳖乳,嘉禾须问谷田神
根株种植华池内,药鼎煎催运火匀
混沌分来皆是道,二仪交感八方亲
⑴ 原注:《周书》五福,曰富曰寿,岂况弱水神仙,禄深天爵。此盖灵台妙运,阴德潜施,在我致之,非他人与也。
⑵ 原注:万象森耸,若星罗列,所以人法天而归于道。故仰观俯察,皆由于身也。
⑶ 原注:物以群分者,各禀其性也。且狐兔不能乳马,况龟鳖之类岂得哺良骥哉。
⑷ 原注:食为民天,故以丰年为上瑞。今岁时不害,嘉禾屡产,盖后稷为谷田之神,播植由叙,故可问甚根源也。
⑸ 原注:金津玉堂,乃华池也。若种植道性,则深根固蒂,润盈不竭,可利万神也。
⑹ 原注:火候既匀,药成有自,故假煎催之力,立期变化之功尔。
⑺ 原注:混沌未判,道性莫显,洎清浊既分,妙用咸被。所以万物由是而生,故知非道而何。
⑻ 原注:天高也而无私覆,地卑也而无私载,故使庶汇致和,八方攸仰,睦亲之义,在于斯矣。

其十一
七言律诗
非人口似泻汾河,此辈尘中有甚多
心恨貌恭无定止,舌誇端正乱乖讹
为官善政身荣禄,利剑休教石上磨
立待满盈船陷水,恶风从被海神拖
⑴ 原注:人口如川,不可暂止。《易·系辞》云:诬善之人,其词游。虽邪辩而捷喻,若河流,无所益也。
⑵ 原注:濛濛六合之内,懮懮尘埃,悠悠天地之间,岂知道德也。
⑶ 原注:貌虽恭肃,心多很戾,动与道乖,故无定止。
⑷ 原注:华词不实,端正自誇,愈致乖讹,终无所取。
⑸ 原注:受之以爵,命之以政,身既荣矣,禄亦多矣。
⑹ 原注:神剑之利非假淬磨,至人虽贤亦须任用。
⑺ 原注:人道恶盈,天何可欺。如舟被溺,抵掌可待。
⑻ 原注:且鬼神害盈,总明正直,故以恶风寄怒,惩劝于人也。

其十二
七言律诗
精详语议四门开,舒惨阳和意外裁
远见风尘思往事,无穷日月去还来
乐耶指趣归三体,周旋道理遍九垓
贤圣人天常法则,卿云岭上白皑皑
⑴ 原注:夫修鍊大丹,必先精详语论,穷乎四象,所谓青龙、白虎等四象之门也。
⑵ 原注:阳舒阴惨之象,刚柔伏制之机,意外品裁,见乎精鍊。
⑶ 原注:穷修鍊之至道,见物外之风尘,先可观,堪思往事。
⑷ 原注:精纯功力,无弃光阴,不为日月之迁流,从任四时之还往。
⑸ 原注:妄修傍通之术,制伏铅汞之徒,指趣俱邪,尽归三体。三体者,白金、黑水之流也。
⑹ 原注:虚通真性,穷达玄源,道理周旋,九垓咸遍。《广雅》云:九天之外,次曰九垓。
⑺ 原注:夫大道有常,为物之准也。是以贤圣人天,莫不皆依至道,用为恒式。
⑻ 原注:大一炉开,玄丹功毕,高升仙岭,类彼卿云。

其十三
七言律诗
飞腾自在莫教赊,坎女离男共一家
无碍逍遥通智慧,将求利乐勿须誇
灵根就看和春雪,神室之中有绛砂
彼是彼非堪可重,常娥倚树笑唅呀
⑴ 原注:鍊彼金膏,调兹玉液,虽飞辉腾彩,自在相鲜,而勿令踪迹有赊远也。
⑵ 原注:九还之妙,七反之门,太阴以坎女彰名,太阳以离男标位,既长养发生之道无外,是曰一家矣。
⑶ 原注:盈虚消息,动静旁通,无碍则随机入妙,逍用则触类资玄,故咸通于智慧也。
⑷ 原注:夫体道居中,凝神太极,本期利乐于世,宁须誇衒于人。
⑸ 原注:万化通神,灵根俨若,冥心大鼎,就看孤标,举体轻明,宛和春雪。
⑹ 原注:旦品鼎位,神室在中。一九气以弥精,统三才而益著。故能成斯上药,就彼绛砂。
⑺ 原注:道无所是,理无所非,是非双遣,何可轻焉,
⑻ 原注:仙桂摇辉,常娥笑倚,颇尽逍遥之兴,实由至药之功。

其十四
七言律诗
贪染犹来理不通,虚劳岁月面西东
从前自是凡心别,利益须归上帝功
洞府名高同景致,尘泥踪迹莫知空
去非但向铅中作,变化飞腾大道雄
⑴ 原注:道性清净,体本冲和,或贪染于声尘,则于理而多拥矣。
⑵ 原注:元养气,随阳顺阴,若耽染之人,功积难就,徒劳岁月,面于西阴东阳者焉。
⑶ 原注:淳素之元,本周万物,迨从太始,寻起尘机,只于无名之宗,倏起有象之解,乃从混朴,自起凡心。
⑷ 原注:变浮嚣之性,成神妙之功,沐浴玄风,利益群品,超凡入圣,实上帝之力也。
⑸ 原注:神游洞府,名在丹台,饮沆瀣之精,居逍遥之上,朝游夕处,景致皆同。
⑹ 原注:存浊滞滓,不果轻升,迹既混于尘泥,心岂达于冥寂。
⑺ 原注:去非以存是,弃伪以留玄,澄神但向于真铅,久视自符于至理也。
⑻ 原注:变阴阳以在候,化铅汞以为金,丹砂赫赫以飞腾,大道雄雄而冥契者矣。

其十五
七言律诗
达道真人见者稀,岂教容易等闲知
阴阳造化无非实,天地元精动合宜
功行三千须及物,还丹九转上升时
忙中岁月忙中遣,我本愚来性不移
⑴ 原注:慎内闭外,以金液灌身,谓之真人。浮世之流,罕得什也。
⑵ 原注:蜉蝣之者,以智自烧,以明自贼,杳霭妙旨,岂容易知乎。
⑶ 原注:金母为女仙之宗,阳为男仙之主,埏埴万汇,成实形象矣。
⑷ 原注:玄功归一,万物生焉。《易》曰: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也。
⑸ 原注:阴德广施,功行及物,自然动合大道,通杳达冥矣。
⑹ 原注:还丹者,建寅之辰,自子及申,七返九还,功毕而成丹也。得之升仙矣。
⑺ 原注:流年迅速,疾若隙驹,鍊志清神,以道消遣也,
⑻ 原注:深藏若虚,盛德若愚,盖禀性自然。《老子》曰:我愚人之心,纯纯乃不移矣。

其十六
七言律诗
栖心隐逸故非常,大约恒持要久长
清净好为皆是益,周旋理度审安详
法乾驭物须平稳,顺日成功自酌量
倏忽之间堪疋配,临时巧拙见圆方
⑴ 原注:夫欲栖其心,藏其用,或山或薮,或市或朝,任性陶真,放情隐逸,迹异鄙俗,,故非常也。
⑵ 原注:大约守道庶乎养神,务在恒常任持,逍遥其性,匪徒旦夕,贵在久长。
⑶ 原注:离尘绝欲,息念栖真。道契无为,皆顺清净,而能博施济众,善行无辙也。
⑷ 原注:生成之理,规矩之度,原始要终,唯务周旋,审安详也。
⑸ 原注:法天作则,体道临民,翼翼小心,兢兢驭朽,既齐七政,则平稳矣。
⑹ 原注:成功顺日,鉴物无私,道在向明,勉而自酌。
⑺ 原注:倏忽变化,疋配合宜。存之养神,而合于理。
⑻ 原注:夫慕道者,随其方而任于圆,遂其巧而顺其拙。临时制遏,可不明哉。

其十七
七言律诗
香汤沐浴更斋清,运动形躯四体轻
魔鬼自然生怕怖,神魂必定转安宁
从无入有皆真实,去住何难妙最精
五行聚散归一体,灵源不用苦煎烹
⑴ 原注:大气将成,至静为怀,斋沐为务。向星坛而稽颡,端玉简以凝神。
⑵ 原注:若屈伸道引,消息神气,必冥目于玄关,游心于无外也。
⑶ 原注:一爻始生,八卦既定,神室密灵于内秘,丹台已继于仙名,何魔鬼之不惊也。
⑷ 原注:夫将躁制之以宁,将邪头之以贞,将浊澄之以清,优哉游哉,不欲不营。
⑸ 原注:必若怡心抑制所悦,静默元和抱一者,是从无而入有,务实以去华也。
⑹ 原注:阴气尽祛,阳灵益著,则神妙无方,然后绛官可往,赤水得游尔。
⑺ 原注:且阴阳混蒸,以主万物。散则物物皆匀,聚乃互相涉入。
⑻ 原注:士(原作士,据原校改)有烹金鍊骨,鹤宿霞栖者,殊不知内养灵丹,外固华池者也。

其十八
七言律诗
一身独善欲何之,争及衣冠解抚绥
浮世浅情无限量,愚蒙自是不相规
直须凭仗分明说,语取灵源问得知
要觅洞中闲日月,除将济事谩非为
⑴ 原注:或栖土窟,或舍风瓢,唯务叩虚,冈思兼济。优游卒岁,亦奚以为。
⑵ 原注:岂若迹脱尘泥,身劳簪组,上弼谐于皇极,下抚育于苍生,名耀简章,传乎永世。
⑶ 原注:悠悠尘俗,溺在劳生,向道之情,率多浇薄,则知迷者邈矣无涯,
⑷ 原注: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而愚者自用,不能思齐,如玉不琢不成器尔。
⑸ 原注:民之未信,化之未至,是以圣人垂训,令发蒙于庶品也。
⑹ 原注:灵粹之源,天真自性,贤愚贵贱,一以贯之,未遇发挥,莫知其妙。
⑺ 原注:若不虚心合道,与物齐真,欲访洞天,别求日月,忘源逐派,不亦迷乎。
⑻ 原注: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苟非体道生成,康济天下者,皆非圣人之所为也。

其十九
七言律诗
寻思道味咏吟哦,去住先贤有几何
性识无凝关要妙,浮沈依约不言多
但将子细分明说,犹恐闲非却被魔
救世比来心所愿,逍遥尽入扣玄歌
⑴ 原注:道体淳和,养育正性,既非觌览而可求,但且吟哦而寄咏矣。
⑵ 原注:在昔贤达之士,去者不可追,住者有其几。于去住之间得道怡神,演畅情性者,又有几也。
⑶ 原注:飘风骤雨,或终日不息,则伤损尤甚。亦如学道之流,执滞言教,则虚无莫达。今即性识凝寂,何要妙之旨而不通晓哉。
⑷ 原注:道源澄湛,不随物变,今或心徇浮沈,情无准的,依约有之,便违妙理,何必更言多也。
⑸ 原注::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而况大道至微,非言不显,故假子细披陈,指其玄奥,布于耳目也。
⑹ 原注:魔能败正,非能抑是,虽妙本明白,皎若丹青,而诚信不坚,追悔或有也。
⑺ 原注:真人御世,心存拯物,所以恒守雌静,务在含育,致百度惟贞,万汇咸若尔。
⑻ 原注:扣寂课虚,宜咏逍遥之理,全真抱一,堪裁玄妙之歌,岂惟动天地感鬼神者哉。

其二十
七言律诗
铅汞丹方不谩论,同归一体有玄门
刚柔产取黄牙树,远近先明赤水魂
化质昭然清日月,纵横无碍杳乾坤
龙吟虎啸真非是,雾散云飞似雨奔
按:《御制逍遥咏》卷九
⑴ 原注:真铅真汞,乃造化之精微,宝鼎金丹,岂容易而论也。
⑵ 原注:然药有千宗,而同归一致,事通百异,理极玄门,玄之又玄,皆贯乎道也。
⑶ 原注:阴刚阳柔,内外相制,伏水火之二气,固天地之真精,乃产黄牙,成其宝树矣。
⑷ 原注:远标外象,近指内精,漱玄液于神魂,要先凝于赤水,
⑸ 原注:自始至终,从凡入圣,变无名之魄,成有象之形,昭昭然同日月而明著矣。
⑹ 原注:妙用无方,纵横莫测,杳然乾坤之内,变化阴阳之中。寂兮寥兮,非神圣而不知。
⑺ 原注:龙虎相从,风云互起,气象符偶,感应道交,日是日非,皆不离于相生之道也。
⑻ 原注:阳阴候足,(原校:宋用定)天地炉开。赫奕丹砂,倏忽而就。若云飞而雾散,似电走以雨奔者焉。

逍遥咏 其一 北宋 · 赵炅
七言律诗
道妙怀真纪异常,人间天上若存亡
潜机物类多中觑,纳取虚无定久长
碧落遨游归洞府,黄金不买自馨香
参同契合诸经说,精魄夺来烂紫光
⑴ 原注:至道体虚,用虚含妙,鸿纤不弃,纲纪恒存,故曰异常。
⑵ 原注:至体周通,至性无碍。存而不有,亡而不无。《道经》云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⑶ 原注:潜运玄机,何往弗济,应乎万化,生成密观。
⑷ 原注:体道治物,功成不矜,自然与天地同休,能长且久也。
⑸ 原注:大丹既服,仙界如归,恣羽驾之盘游,见玄功之不忒。
⑹ 原注:河车正气,金砂妙丹,本自天成,岂劳力致,馨香袭景,善不可加。
⑺ 原注:达人著述,妙不师心,契往圣之玄言,作今时之《洪范》。
⑻ 原注:得真一之气,精魄复还,颖脱五行,超绝五色,乃强名乎紫光也。

其二
七言律诗
无为道大入幽玄,几许风光慕昔贤
对境尽同闲见识,忙中皆是急相煎
配匹直须宽雅淡,会有逢时不偶然
修鍊但教坚志气,参详稳审更周旋
⑴ 原注:《老子》云: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是知无为妙道,广大无比,尽入幽玄之理也。
⑵ 原注:惟昔圣贤也,储精养神,其门不一,若黄石公之遐寿,赤松子之长生。风光霭然,论情几许。实堪倾慕也。
⑶ 原注:体道之士,动契真空。对境忘怀,触途无碍,故尽同闲见识也。
⑷ 原注:冲虚一失,万虑忙然。动必区区,疾犹烈焰,故不可也,
⑸ 原注:月精月华之为妙也,配而匹之,备尽玄微,方明至益。必须宽绰于怀,雅淡乎性也。
⑹ 原注:尽九转之法度,成五色之灵凡,会当逢遇之时,故不偶然也。
⑺ 原注:夫寿延金石,迹御风云,振物外之清标,显域中之高蹈,岂不弥坚志气,终契自然也。
⑻ 原注:参而同之,详而用之,尤宜稳约审细,则更甚周旋,乃修养之道尽矣。

其三
七言律诗
含胎长养尽笼罗,岂离玄谈道理么
狐兔几曾能乳马,麦田断定不生禾
目前便是真佳境,汞内消停自合和
认取门庭深见解,红砂奇异涌恒河
⑴ 原注:始自一阳,迨乎秋望,在胎十月,含育英华。凡云长养之资,尽在笼罗之内。
⑵ 原注:圣人谈其玄门,后学慕其师范,虽千变万化,然岂离于妙道耶。
⑶ 原注:燕雀不生于凤皇,狐兔不乳于良马,得非性贵纯一,小不育大者乎。
⑷ 原注:蓬麻性异,禾麦根殊,且夫道尚真淳,丹经诫杂,是知一气不可相乱也,
⑸ 原注:抱朴守素,道岂远乎?丹田或合于药虚,目前便为于真境。
⑹ 原注:以四神之灵,和二气之妙,汞内之消停得所,玄中之寥廓自通,里外体和,长生可保。
⑺ 原注:开二八之门,随龙虎之候,依之修鍊,便契杳冥,体认不虚,是深见解矣。
⑻ 原注:丹台告晓。金鼎成功,赫奕红砂,显彰奇异,涌变无尽,如昆秋之注恒水焉。

其四
七言律诗
人心多是少相投,非识尘中上品流
不见真宗归物理,难知妙道后先休
生前内鼎宜烹鍊,殊胜华池好渐修
但见完全凭土德,能调火候药皆秋
⑴ 原注:人心不同,犹若其面,所以水火不可相济,善恶不可同涂,相投之心。实为鲜矣。
⑵ 原注:大隐居廛,真人由是混迹尘世,或显或晦,中下之流,故不识辨也。
⑶ 原注:不晓清简无为之旨,混合自然之玄,以此冲虚,同臻物理也。
⑷ 原注:非常道之玄,岂名言而可及,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故难知也。
⑸ 原注:人生瞬息,宜以修身养道,精思鍊志,吐浊纳清矣。
⑹ 原注:神水华池,功玄理奥,深知殊妙,好渐修之矣。
⑺ 原注:知之修鍊,仗五行以完全,故土有五德,终始用之,不可暂舍也。
⑻ 原注:志士得日时升降,火候进退,秋后寸草秀实,所以金丹此时功毕矣。

其五
七言律诗
玄之玄又见真空,巧拙临时要妙中
大智伏藏知远近,纤微尽达了然通
周旋物性谁区别,坦荡由来是且同
境致三才随有位,神光照室莹西东
⑴ 原注:常欲而无欲,谓之玄,以玄遣执,故云又玄。万法斯了,见真空矣。
⑵ 原注:智者常守清净,愚者迷于道源,如能解心释神,返照正性,乃要妙之本。
⑶ 原注:大智若愚,故伏藏也,洞达古今,故知远近。
⑷ 原注:洞精鉴微,无幽不烛,达其道本,了然而通。
⑸ 原注:物任其性,各得所宜,大道区分,故周旋也。
⑹ 原注:妙道虚极,坦然宽大,其来悬远,混而且同。
⑺ 原注:天能覆之。地能载之,人民安之,且万物苞含,和柔守本,随有位也。
⑻ 原注:灵源妙性,谓之神光,洞晓内真,故云照室,融辉莹彻,自西自东。

其六
七言律诗
还丹未就且降魔,二八从教细搅和
离火摧驱凡入圣,坎铅功力甚偻儸
红尘自化真堪贵,白雪增盈不用多
九转龙吟成虎啸,人非人是状巍峨
⑴ 原注:夫欲勤锐湛阴励操于粉面者,犹虑药中狼虎,贵且降魔矣。
⑵ 原注:铅基汞子,阴禀阳胎,来从二八之门,起自一爻生处。如胶与漆,真契搅和。故《老子》云: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⑶ 原注:士欲酣饮云浆永服沆瀣者,必从凡而渐圣,绛砂而离火矣。
⑷ 原注:金花凝液,抱一含真,功与造化争权,妙在偻儸者矣。
⑸ 原注:神室内秘,凝汞将成,明窗看走于红尘,炉下全收于碧燄。
⑹ 原注:白雪功成,增盈得理,妙符神用,雅契玄津者矣。
⑺ 原注:青龙若吟,白虎必啸。故《易》云: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⑻ 原注:夫首象蓬山,旁分垣阙,既显巍峨之状,复彰尊贵之名,既绝是非,共生珍仰也。

其七
七言律诗
难求的当问愚痴,那个堪言好事知
名利猛贪无有足,多端动止没规仪
浮生不实将何用,欲把非常乱作为
谩语饶教能配类,一朝患害殢他谁
⑴ 原注:欲叩玄关,须亲上智,求诸孤陋,惟益其疑,如问道于瞽者尔。
⑵ 原注:学者虽众,尤多泣岐,孰知其微,堪可称誉。
⑶ 原注:名须副实,利要无苟,若不度德知命,贪猥无厌,是不知止足也。
⑷ 原注:千途万辙,驰骋锋铓,动静咸非,宁符教义,作伪日拙,斯之谓欤。
⑸ 原注:儒称务本,道贵去华,巧伪日新,终身何益?玉卮无当,何所用哉。
⑹ 原注: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专用非常,实为紊乱。
⑺ 原注:欺天冈俗,言不由衷,画空成有,转白为黑,巧生品配,其锋莫当。
⑻ 原注:罪既贯盈,必速其祸,自贻伊戚,不可尤人。

其八
七言律诗
千般万类不相逢,天地尊卑岂易穷
海岳高深随日转,神仙聚乐隐尘中
鲜求名利知贪少,多事闲忙总是空
几个心贤平坦荡,十洲三岛自从容
⑴ 原注:道非声色,故寂寥虚静,不可以有象求。纵机巧千途,奇诡万状,岂可得而逢也。
⑵ 原注:天尊卑,乾坤定矣。及赜其圣微,穷其幽秘,其惟至人乎。
⑶ 原注:日月不停,由如磨蚁,是使石烂南山,尘飞北海,高深之固尚尔,危脆之物岂得长存者哉。
⑷ 原注:世代之人,为五音之所惑乱,故神沮气浊,不能轻举适意。今真仙之流,窒嗜欲门,处清净域,虽隐尘中,亦常聚乐,盖心无可欲之所污染也。
⑸ 原注:《老子》云:名兴身孰亲?身与货孰多?此盖昔人欲令去功名,掷珠玉,而全真养和。今贪求既鲜,悔吝不生,可生于道也。
⑹ 原注: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便能增见闻,悟道体,今翻习不稽之事,务非理之忙,无实可凭,总成空也。
⑺ 原注:内省不疚,允执厥中,心既贤明,情惟坦荡,久而不渝者,几人于斯。
⑻ 原注:海涌十洲,鳌负三岛,颜不耗于日月,寿不促于寒暑。今既塞九窍之邪,戮三尸之鬼,从容仙府,何所阻焉。


共526,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