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会议(會議)  拼音:huì yì
1.聚合众人商议。《后汉书。卷一四。宗室四王三侯列传。齐武王演》:「诸将会议立刘氏,以从人望。」《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僖宗使宰相会议。」
2.有组织的商议事情的集会。如:「训导会议」、「校务会议」。
《國語辭典》:圆桌会议(圓桌會議)  拼音:yuán zhuō huì yì
中世纪英国亚瑟王(king Arthur)于会议时用圆形桌,使与会者免席次高下之争,称为「圆桌会议」。近代英国与印度曾召开圆桌会议以解决国际问题。此外会议时所用的桌子为圆形,可免除正式会议的拘谨,也称为「圆桌会议」。
分類:会议与会
《漢語大詞典》: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简称“政协”或“人民政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组织。1949年举行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订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漢語大詞典》:御前会议(御前會議)
君主或摄政的太后召集的会议。 清 溥伟 《让国御前会议日记》:“ 醇王 以电话告,以初一日开御前会议,嘱余入内。” 郭沫若 《孔雀胆》第四幕:“敬香完毕之后,回到城里,我想请国王召开一次御前会议。”
《漢語大詞典》: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協商會議)
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全国性的组织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地方也有地方性的各级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
《国语辞典》:洛桑会议(洛桑会议)  拼音:luò sāng huì yì
1.希土战争(西元1919~1922)后,为重新讨论对土耳其和约,英法义日与巴尔干半岛诸国,于西元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在瑞士洛桑集会。会议签属了新的对土和约。
2.西元一九三二年于瑞士洛桑召开,商讨有关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债权国会议。会议决定削减赔款总额,并对还款时间等做出新的规定。
《国语辞典》:视讯会议(视讯会议)  拼音:shì xùn huì yì
视讯会议又称电视会议,是一种对兩个或多个地点的用户,提供双向即时传送语音和动态画面的视听会话型会议。有了视讯会议技术,人们可以不必集合在一起,即可看到与会人员的影像并參与对话。
《国语辞典》:国务会议(国务会议)  拼音:guó wù huì yì
1.政府处理国务的会议。
2.一般立宪国家内阁全体阁员所组织的会议。
《国语辞典》:高峰会议(高峰会议)  拼音:gāo fēng huì yì
由国家元首亲自出席的国际会议,主要为解决影响重大的国际问题,进行个人直接的外交交涉。如:「日内瓦四强高峰会议是历史上著名的国际会议。」
《国语辞典》:卡港会议(卡港会议)  拼音:kǎ gǎng huì yì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邱吉尔于西元一九四三年一月在北非的港市卡萨布兰加举行会议,议定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原则。
《国语辞典》:军缩会议(军缩会议)  拼音:jūn suō huì yì
国际间为缩减军备以维持世界和平而举行的会议。其正式会议始于西元一九三二年。也称为「裁军会议」。
《国语辞典》: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会议)  拼音:wéi yě nà huì yì
拿破崙帝国瓦解后,欧洲各国于西元一八一四至一八一五年于维也纳举行的会议。会议在奥国首相梅特涅主导下,以保守为原则,规划国际新秩序。恢复被拿破崙推翻的王朝,划定各国疆界,维持列强势力均衡,防范爆发革命和战争。
《国语辞典》:行政院会议(行政院会议)  拼音:xíng zhèng yuàn huì yì
为行政院商议决策的机构。由行政院院长、副院长、各部会首长及政务委员组成。以行政院长为会议主席,并对会议的决议有决定权。凡应在立法院提出的法律案、预算案、戒严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及其他重要事项,都需提由行政院会议议决。
《国语辞典》:雅尔达会议(雅尔达会议)  拼音:yǎ ěr dá huì yì
西元一九四五年二月四日至十二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前苏联总理史达林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达港所举行的会议。会中决定击破德国的方策,战后世界的措置,及大陆东北、外蒙地区处置之方。
《国语辞典》:大法官会议(大法官会议)  拼音:dà fǎ guān huì yì
隶属司法院,由大法官组成,负责解释《宪法》及统一解释法律和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