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汉书》卷七十一《隽不疑传》
「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东汉·应劭注:「櫑具,木摽首之剑,櫑落壮大也。」晋·晋灼注:「古长剑首以玉作井鹿卢形,上刻木作山形,如莲花初生未敷时。今大剑木首,其状似此。」
《宋书》卷二十一《乐志三》
《艳歌罗敷行》: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馀。

例句

传看辘轳剑,醉脱骕骦裘。 韩翃 赠张建

《國語辭典》:辘轳(轆轤)  拼音:lù lú
1.利用滑轮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用具。古人常于井上立架置轴,贯以长木,上面嵌上曲木,缠绠其上,下悬汲水用斗,用手转之汲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井上辘轳卧婴儿。」《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也作「鹿卢」。
2.机器上的绞盘。以汽力或杠杆转动,用以起碇或起重。
《漢語大詞典》:辘轳剑(轆轤劍)
剑名。剑首以玉作辘轳形为饰,故名。 唐 皇甫曾 《赠老将》诗:“轆轤剑折虯髯白,转战功多独不侯。”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一折:“腰横轆轤剑,身被鷫鸘裘。”
《漢語大詞典》:辘轳体(轆轤體)
杂体诗名。律诗为八句五韵,作此体者须作五言或七言律诗五首,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四首押韵的四个位置中,在第二首为第二句,在第三首为第四句,第四首为第六句,第五首为末句。即第一首首句与第五首末句相同。绝句为四句,作此体者须作四首,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三首的第二句、第三句和末句的位置上。则第一首首句与第四首末句相同。这几首诗的韵节如辘轳旋转而下,故名。 宋 杨万里 有《城上野步用轆轤体》诗。 周瘦鹃 《苏州游踪·双洞江南第一奇》:“这七个字(一片飞云掩洞门)倒是现成的诗句,我们四个老头儿何不借它来合作一首辘轳体诗,倒是怪好玩的。”一说,指联句的一格。 宋 无名氏 《诗谈》:“凡联句两句四句,亦有对一句出一句者,谓之轆轤体焉。”
《漢語大詞典》:辘轳劫(轆轤刼)
佛教语。即中劫。 明 王鏊 震泽长语·仙释:“一增一减,共一千六百八十万年,名一轆轤刼。凡二十轆轤刼,共三万三千六百万年,为一成刼。”亦作“ 轆轤劫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中劫者,即轆轤劫,初阎浮提人寿八万四千岁,身长八丈,凡过百年,命减一年,身减一寸,过千年,命减十年,身减一尺,减至十岁,身长一尺,则减之极也。自尔復入增劫,凡过百年,命增一年,身增一寸,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身增八丈,则增劫之极也。如是一减一增,共计一千六百八十万年,名一轆轤劫。”参见“ 中劫 ”。
分類:佛教语
《漢語大詞典》:辘轳剑(轆轤劍)
剑名。剑首以玉作辘轳形为饰,故名。 唐 皇甫曾 《赠老将》诗:“轆轤剑折虯髯白,转战功多独不侯。”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一折:“腰横轆轤剑,身被鷫鸘裘。”
《漢語大詞典》:辘轳劫(轆轤刼)
佛教语。即中劫。 明 王鏊 震泽长语·仙释:“一增一减,共一千六百八十万年,名一轆轤刼。凡二十轆轤刼,共三万三千六百万年,为一成刼。”亦作“ 轆轤劫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中劫者,即轆轤劫,初阎浮提人寿八万四千岁,身长八丈,凡过百年,命减一年,身减一寸,过千年,命减十年,身减一尺,减至十岁,身长一尺,则减之极也。自尔復入增劫,凡过百年,命增一年,身增一寸,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身增八丈,则增劫之极也。如是一减一增,共计一千六百八十万年,名一轆轤劫。”参见“ 中劫 ”。
分類:佛教语
《漢語大詞典》:中劫
佛家的宏观时间概念之一。相当于世界产生、发展、衰朽、灭亡(成、住、坏、空)中的一个阶段。即二十小劫或四分之一大劫。见大智度论法苑珠林卷三:“此中一减一增,十八增减,合二十中劫。”
《漢語大詞典》:辘轳体(轆轤體)
杂体诗名。律诗为八句五韵,作此体者须作五言或七言律诗五首,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四首押韵的四个位置中,在第二首为第二句,在第三首为第四句,第四首为第六句,第五首为末句。即第一首首句与第五首末句相同。绝句为四句,作此体者须作四首,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三首的第二句、第三句和末句的位置上。则第一首首句与第四首末句相同。这几首诗的韵节如辘轳旋转而下,故名。 宋 杨万里 有《城上野步用轆轤体》诗。 周瘦鹃 《苏州游踪·双洞江南第一奇》:“这七个字(一片飞云掩洞门)倒是现成的诗句,我们四个老头儿何不借它来合作一首辘轳体诗,倒是怪好玩的。”一说,指联句的一格。 宋 无名氏 《诗谈》:“凡联句两句四句,亦有对一句出一句者,谓之轆轤体焉。”
《國語辭典》:辘轳格(轆轤格)  拼音:lù lú gé
一种律诗用韵的方法。律诗中第二、第四句如果用甲韵,则第六、第八两句须用与甲韵相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韵,则后可用六鱼韵。因其用韵双出双入,此起彼落,有似辘轳,故称为「辘轳格」。也称为「辘轳韵」。
《漢語大詞典》:辘轳韵(轆轤韻)
律诗用韵的一种格式。如第二、第四句用甲韵,则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双出双入,此起彼落,有似辘轳,故名。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五:“昔 郑都官 与僧 齐己 、 郑损 辈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轆轤,一曰进退。葫芦韵者,先二后四;轆轤韵者,双出双入;进退韵者,一进一退。失此则谬矣。”
《分类字锦》:辘轳旋目(辘轳旋目)
吕令则井赋辘轳宛转以旋目素绠逶迤而度趾
分类:
《漢語大詞典》:辘轳韵(轆轤韻)
律诗用韵的一种格式。如第二、第四句用甲韵,则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双出双入,此起彼落,有似辘轳,故名。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五:“昔 郑都官 与僧 齐己 、 郑损 辈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轆轤,一曰进退。葫芦韵者,先二后四;轆轤韵者,双出双入;进退韵者,一进一退。失此则谬矣。”
《漢語大詞典》:樚栌(樚櫨)
即辘轳。安在井上用以汲水的起重装置。亦指其中起旋转作用的圆木。 北周 庾信 《和张侍中述怀》:“道险卧樚櫨,身危累素殻。” 倪璠 注:“樚櫨,井上汲水圆转木也。”
《漢語大詞典》:银床(銀牀)
1.井栏。一说辘轳架。 南朝 梁 庾肩吾 《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玉醴吹巖菊,银牀落井桐。”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牀。” 仇兆鳌 注:“ 朱 注:旧以银牀为井栏。名义考:银牀乃轆轤架,非井栏也。” 清 周宸藻 《浪淘沙》词:“眼底青春今去也,花落银牀。” 黄人 《长相思和太白韵》:“银缸影淡秋满堂,井梧一叶飘银牀。”
2.银饰之床。 隋 江总 《东飞伯劳歌》:“银牀金屋掛流苏,寳镜玉釵横珊瑚。” 唐 温庭筠 《瑶瑟怨》诗:“冰簟银牀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分類:井栏辘轳
《國語辭典》:轣辘(轣轆)  拼音:lì lù
1.形容器物转动的声音。宋。陆游 归兴诗:「轻雷轣辘断梅初,残箨纵横过笋馀。」元。尹廷高〈车中作古乐府〉诗:「车轣辘,车轣辘,驴牛逐逐双轮声。」
2.汲水用的起重装置。在轴上缠绕系有汲水桶的绳索,转动横轴,可使汲水桶升降,以利取水。
3.车轨道。宋。苏轼〈次韵舒教授寄李公择〉诗:「松下从横馀屐齿,门前轣辘想君车。」
《國語辭典》:玉虎  拼音:yù hǔ
1.玉石雕刻成虎形,称为「玉虎」。
2.白色老虎。北周。庾信〈为齐王进白兔表〉:「臣闻舆图欲远,则玉虎晨鸣。」
3.井上的辘轳。唐。李商隐 无题诗四首之二:「金蟾齧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漢語大詞典》:鸦轧(鴉軋)
(1).象声词。形容门户启闭声。 唐 元稹 《琵琶歌》:“幽关鸦轧胡雁悲,断絃砉騞层冰裂。” 唐 陆龟蒙 《连昌宫词·门》:“日暮鸟归宫树緑,不闻鸦轧闭春风。”
(2).象声词。形容辘轳汲水声。 唐 元稹 《表夏》诗之二:“僮儿拂巾箱,鸦轧深林井。”
(3).象声词。摇橹声。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楼前便作海茫茫,楼下空闻櫓鸦轧。” 宋 贺铸 《陌上郎》词:“ 西津 海鶻舟,径度沧江雨。双艣本无情,鸦轧如人语。” 清 钱谦益 《徐州杂题》诗之五:“鸦轧争看济渡舟,人如鳧鴈集汀洲。”
《漢語大詞典》:铁鹿(鐵鹿)
船上收放篷帆的铁辘轳。《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懊侬歌八》:“长檣铁鹿子,布帆阿那起。” 清 陈维嵩 《菩萨蛮·江行》词:“布帆摇铁鹿,碾破 长江 緑。”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引 清 沈方舟 《磁溪早发》诗:“铁鹿长檣四千里,送人夫婿早还乡。”
分類:船上辘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