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记忆(記憶)  拼音:jì yì
1.泛指心中所记、脑中所忆。如:「那是三十年前的往事了,如今已记忆模糊。」
2.指个体对于过往所经验或学习的事物,能加以回想或重现。从讯息处理的角度分析,记忆的历程包括编码、储存与提取历程;依上述历程之特性,记忆可区分为感觉记忆、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长期记忆又包括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例如:记得昨晚的生日宴会为陈述性记忆;知道如何骑脚踏车为程序性记忆。
《国语辞典》:记忆单元(记忆单元)  拼音:jì yì dān yuán
电脑中储存资料的各种记忆体之统称。如中央处理器中的暂存器、快取记忆体、主记忆体及各种辅助储存体,都是电脑的记忆单元。
《国语辞典》:记忆容量(记忆容量)  拼音:jì yì róng liàng
电脑记忆体的大小。通常以千位元组(KB)或百万位元组(MB)为单位。
《国语辞典》:半导体记忆体(半导体记忆体)  拼音:bàn dǎo tǐ jì yì tǐ
利用半导体所构成的记忆元件。大都用作电子计算机内的主记忆体,主要包括唯读记忆体(ROM)和随机取存记忆体(RAM)两种。也作「半导体记忆器」。
《国语辞典》:唯读记忆体(唯读记忆体)  拼音:wéi dú jì yì tǐ
电脑中存放不可被更改的程式或资料的记忆体。因为它的硬体线路均已固定,所以资料只能被读出而无法写入,内容亦不会因为电源中断而消失。唯读记忆体通常是用来储存电脑开机程序及基本的输出入系统程式。也称为「唯读储存器」。
《国语辞典》:辅助记忆体(辅助记忆体)  拼音:fǔ zhù jì yì tǐ
为弥补主记忆体容量不足而使用的额外储存体。如磁碟、磁带等。
《国语辞典》:随机存取记忆体(随机存取记忆体)  拼音:suí jī cún qǔ jì yì tǐ
电脑主记忆体的一部分。程式开发人员可以随机选择暂时储存的记忆体位置,直接储存或撷取资料。英文简称为RAM。
《国语辞典》:主记忆体(主记忆体)  拼音:zhǔ jì yì tǐ
电脑内储存资料的地方。依用途可分为唯读记忆体和随机记忆体。程式可以随时储存或撷取随机记忆体内的资料,而唯读记忆体中的资料,只可被读取。随机记忆体内资料会因关机而消失,但唯读记忆体则不会。
《国语辞典》:记忆体(记忆体)  拼音:jì yì tǐ
电脑用来储存资料的地方。大致可分为主记忆体和辅助记忆体。主记忆体用来存放正准备被利用的资料,除了一小部分被永久写入的程式所占据外,大部分的资料会随著电源的切断而消失;多由磁芯、磁线、磁泡及半导体记忆体等材料制成,也称为「内部记忆体」。而辅助记忆体则作为永久储存之用,纵使电源被切断,亦不影响存放的资料;多由磁碟、磁带、磁鼓等磁性材料制造而成,也称为「外部记忆体」。
《國語辭典》:记忆力(記憶力)  拼音:jì yì lì
记忆事物形象或经过的能力。如:「他的记忆力很好,凡事皆过目不忘。」
《国语辞典》:记忆犹新(记忆犹新)  拼音:jì yì yóu xīn
对接触过的人或事,还记得很清楚,就像最近才发生的一样。如:「三十年前离开故土的那一幕,我至今记忆犹新。」
《國語辭典》:省记(省記)  拼音:xǐng jì
回忆、记忆。唐。韩愈〈与崔群书〉:「又不知无乃都不省记,任其死生寿夭耶!」也作「记省」。
分類:记忆回忆
《漢語大詞典》:省录
(1).省察。后汉书·班超传:“故 超 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踰望,三年於今,未蒙省録。”
(2).视察并登记。汉书·隽不疑传“每行县録囚徒还” 唐 颜师古 注:“省録之,知其情状有冤滞与不也。”新唐书·虞世南传:“又 山东 淫雨, 江 淮 大水,恐有寃狱枉繫,宜省録纍囚,庶几或当天意。”
(3).记忆;注意。 唐 柳宗元 《寄京兆许孟容书》:“往时读书,自以不至抵滞,今皆顽然无復省録。” 宋 陆游 《得赵若川书因寄》诗:“老病闭门谁省録,因风时肯问何如。”
《國語辭典》:忆念(憶念)  拼音:yì niàn
想起、思念。如:「他虽远在国外,却常忆念故乡的家人及朋友。」
《漢語大詞典》:记识(記識)
(1).记下;记住;记得。书·武成序“识其政事,作《武成》” 孔 传:“记识 殷 家政教善事以为法。”后汉书·郎顗传:“时卒有暴风, 宗 占知京师当有大火,记识时日,遣人参候,果如其言。” 宋 宋祁 《益州谢上表》:“伏念臣早蒙记识,得籍近严,惟知悉心事君,未尝枉道从众。” 清 陈维嵩 《仿长庆体次阮亭集中韵》:“记识 柔奴 面,纔扶阿母床。”
(2).指记忆。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 涓 ( 崔涓 )性俊逸,健於记识。”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顷闻 夏英公 就试过,适天大风吹试卷去,不得所在,因令重作,亦得过,是乃造物者故显其记识华迈之敏妙尔。” 元 姚燧 《领太史院事杨公神道碑》:“童而读书,记识强敏,日数千言。”
(3).加标记。杂宝藏经·莲花夫人缘:“即以此篋,封盖记识,掷 恒河 中。” 清 姚元之 竹叶亭杂记卷四:“古人收藏名跡,多鈐以私印记识。”
(4).指簿记。 明 陆粲 《庚巳编·临江狐》:“主人为其费财也,召责之。其人初抵讳,因请主人覆视记识,曾无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