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荸荠(荸薺)  拼音:bí qí
植物名。莎草科荸荠属,多年生草本。生于湿地或沼泽。地下茎匍匐,顶芽膨大,块茎状,球形。茎高十五至八十公分,叶退化成鞘状。块茎皮黑而厚,肉白,可供食用。也称为「葧荠」、「马蹄」、「凫茨」、「凫茈」、「地栗」、「乌芋」。
《漢語大詞典》:地栗
荸荠的别名。 宋 华岳 《翠微南征录·呈陈平仲》:“荐公地栗三盃酒,分我天香一味羹。”
分類:荸荠
《國語辭典》:乌芋(烏芋)  拼音:wū yù
荸荠的别名。参见「荸荠」条。
分類:荸荠
《漢語大詞典》:葧脐(葧臍)
即荸荠。又名乌芋。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五·乌芋:“乌芋,其根如芋而色乌也。鳧喜食之,故尔雅名鳧茈,遂讹为鳧茨,又讹为荸薺。”说文·艸部“芍,鳧茈也”清 段玉裁 注:“今人谓之葧脐,即鳧茈之转语。”参见“ 荸薺 ”。
分類:荸荠
《國語辭典》:荸荠(荸薺)  拼音:bí qí
植物名。莎草科荸荠属,多年生草本。生于湿地或沼泽。地下茎匍匐,顶芽膨大,块茎状,球形。茎高十五至八十公分,叶退化成鞘状。块茎皮黑而厚,肉白,可供食用。也称为「葧荠」、「马蹄」、「凫茨」、「凫茈」、「地栗」、「乌芋」。
《国语辞典》:葧荠(葧荠)  拼音:bó qí
荸荠的别名。参见「荸荠」条。
分类:荸荠
《漢語大詞典》:黑三棱
(1).草名。根茎可入药,可酿酒。
(2).荸荠的别名。以叶背有三棱剑脊而得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六·乌芋
《國語辭典》:马蹄(馬蹄)  拼音:mǎ tí
1.马足底由皮肤衍生而来的角质鞘。唐。刘长卿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诗:「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后面马蹄一片声音,自然是本县知县过。」
2.《庄子》书的篇名。全篇以马为譬喻,申明老子所言「无心作为,人民自然感化;清静不扰,人民自然正当」的旨意。
3.荸荠的别名。参见「荸荠」条。
《漢語大詞典》:马蹄草(馬蹄草)
莼菜的别名。见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蔬穀上·莼
分類:莼菜
《國語辭典》:凫茈(鳧茈)  拼音:fú cí
荸荠的别名。参见「荸荠」条。
分類:荸荠
《漢語大詞典》:地梨
(1).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在湿地里,地下茎象荸荠,可以吃。
(2).这种植物的地下球茎。
(3).方言。荸荠。 孙犁 《白洋淀记事·织席记》:“还要在冰凌里,用两只手去挖地梨。”
《漢語大詞典》:地货(地貨)
旧时商业用语。称附地而生的蔬果,如白菜、萝卜、番薯、西瓜、荸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