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草稿  拼音:cǎo gǎo
未成定稿或未誊清的文稿,也指初步完成的画作。《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三国演义》第五九回:「岂有以草稿送与人耶?必是叔父怕我知了详细,先改抹了。」
《國語辭典》:属草稿(屬草稿)  拼音:zhǔ cǎo gǎo
起草文稿。《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分類:起草
《国语辞典》:吹牛不打草稿  拼音:chuī niú bù dǎ cǎo gǎo
信口开河,胡乱吹捧。如:「常见有人吹牛不打草稿,说话前后矛盾,实在讨厌。」
《高级汉语词典》:肚里打草稿
心里谋划;考虑
《國語辭典》:小草  拼音:xiǎo cǎo
1.草类植物的泛称。如:「花圃里的小草又长高了。」
2.书法上指草书中形体较小,笔画较简省而不易辨认的字体,相对于大草而言。如唐朝怀素有〈小草千字文〉。
3.罗马字母小写的书体。
《國語辭典》:文稿  拼音:wén gǎo
文章或公文的草稿。
《漢語大詞典》:稿草
草稿。北齐书·魏收传:“ 节閔帝 立,妙简近侍,詔试 收 为《封禪书》, 收 下笔便就,不立稿草,文将千言,所改无几。”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袖中諫草朝天去,头上宫花侍燕归’,诚为佳句矣,但进諫必以章疏,无直用稿草之理。”参见“ 稾草 ”。
分類:草稿
《漢語大詞典》:藁草
(1).草稿。南史·徐勉传:“禁省中事,未尝漏泄,每有表奏,輒焚藁草。” 唐 罗隐 《寄苏拾遗》诗:“退朝观藁草,能望 马相如 。”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中:“一日, 贡甫 访之……入书室中,见有藁草一幅在砚下。”
(2).草料。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城中虽有云梯之捷,素无藁草,粮储罄竭,贼围益急。”
分類:草料草稿
《國語辭典》:底子  拼音:dǐ zi
1.基础、根基。如:「他的国学底子很好,顺利考上中文系。」
2.草稿。《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当时就由文案上委员替他拟了一篇的底子,誊了真字,又教导他一番。」
3.鞋底。如:「这双皮鞋的底子很厚,穿起来很舒服。」
4.体质。《文明小史》第八回:「这身衣服,我已经替你买了下来了,快快穿罢,免得冻著。你们中国人底子弱,是禁不起的。」
5.底细。如:「你应该把他的底子弄清楚,免得上当。」
《國語辭典》:底细(底細)  拼音:dǐ xì
人或事的根源内情。《程乙本红楼梦》第八○回:「其中底细,一言难尽。」《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无奈人家都知道他的底细,虽然他手中颇有几文,尚还看他不起。」
《國語辭典》:草纸(草紙)  拼音:cǎo zhǐ
一种以草为主要原料的纸,古时多用作厕纸或包装纸。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八。器部。纸》:「草纸作撚纴痈疽,最拔脓。」《野叟曝言》第一四回:「忽然记起没带草纸,正待下船去取,忽听隐隐悲泣之声。」
《漢語大詞典》:启草
指书函的草稿。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余外舅家收 柳公权 亲笔启草二纸,皆小楷,字仅盈分,而结体遒媚,意态舒远,有寻丈之势。”
分類:书函草稿
《国语辞典》:草底儿(草底儿)  拼音:cǎo dǐ ér
草稿。如:「为了这次的就职演说,我写了一份草底儿。」
分类:草稿
《漢語大詞典》:屮稿
草稿。未写定的文稿。汉书·董仲舒传:“ 仲舒 居家推説其意,屮稾未上, 主父偃 候 仲舒 ,私见,嫉之,窃其书而奏焉。” 颜师古 注:“所作起草为稾也。”
《國語辭典》:谏草(諫草)  拼音:jiàn cǎo
谏章的草稿。《宋史。卷三三七。范镇传》:「初,苏轼约俱上章论列,谏草以具,见祖禹疏,遂附名同奏。」
分類:谏书草稿
《國語辭典》:起草  拼音:qǐ cǎo
草拟底稿。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也作「起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