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推辞(推辭)  拼音:tuī cí
拒绝。唐。白居易 对酒诗五首之四:「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久闻世兄才品过人,所以朝廷仿古徵辟大典,我学生要借光,万勿推辞。」
《漢語大詞典》:高谢(高謝)
(1).辞去;辞别。 晋 左思 《魏都赋》:“传业禪祚,高谢万邦。” 南朝 齐 王屮《头陀寺碑文》:“彼岸者,引之於有,则高谢四流,推之於无,则俯弘六度。”
(2).犹归隐。 晋 殷仲文 《解尚书表》:“退不能辞粟 首阳 ,拂衣高谢。” 唐 司空图 《携仙箓》诗之六:“应知谈笑还高谢,别就沧洲赞上仙。”
(3).推辞。晋书·孙愉孔汪等传论:“ 愉 高谢百万之貲,辞荣数亩之宅,弘止足之分,有廉让之风者矣。”
《國語辭典》:谦辞(謙辭)  拼音:qiān cí
1.谦虚的话。《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嚣不欲东,连遣使深持谦辞,言无功德,须四方平定,退伏闾里。」也作「谦词」。
2.谦让而推辞。如:「谦辞不受」。
《國語辭典》:推让(推讓)  拼音:tuī ràng
谦逊辞让。《庄子。刻意》:「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三国演义》第一三回:「玄德再三谦让。布曰:『贤弟不必推让。』」
《國語辭典》:推调(推調)  拼音:tuī tiáo
推辞。元。无名氏《梧桐叶》第三折:「见状元高点玉鞭梢,似踌蹰待接不抛。既然他有意来推调,又索别打那英豪。」《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智赖孔明,勇须二弟,何可推调?」
分類:推托推辞
《國語辭典》:推免  拼音:tuī miǎn
推辞。《刘知远诸宫调。第一》:「老儿询问,潜龙不能推免,欲待说,难言,转添悲怨。」
分類:推辞
《國語辭典》:推脱(推脫)  拼音:tuī tuō
推卸、推辞。如:「作为团队的一员,谁都无法推脱责任。」《红楼梦》第四四回:「凤姐也难推脱,只得喝了两口。」
《漢語大詞典》:辞阻(辭阻)
犹推辞。《剪灯新话·水宫庆会录》:“君但请行,毋用辞阻。”
分類:推辞
《國語辭典》:推诿(推諉)  拼音:tuī wěi
找藉口推托不负责任。《文明小史》第二九回:「要是告病,前后任大家推诿起来,就能了事吗?」也作「推委」。
《国语辞典》:推推攮攮  拼音:tuī tuī nǎng nǎng
推辞。《通俗常言疏證。身体。推推攮攮》:「俗以与物辞物、而固与固辞者,谓之『推推攮攮』。」
分类:推辞
《國語辭典》:不辞(不辭)  拼音:bù cí
1.不推却、不躲避。晋。张华 励志诗:「山不让尘,川不辞盈;勉尔含弘,以隆德声。」《三国演义》第二六回:「吾见兄长一面,虽万死不辞。今回许昌,便辞曹操也。」
2.没有说话,没有意见。《楚辞。屈原。九歌。少司命》:「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宋。王炜《道山清话》:「酒为知县所饮,不辞。但有数银杯,知县既醉,不知下落。」
《國語辭典》:不让(不讓)  拼音:bù ràng
不亚于、不输给。《红楼梦》第五五回:「只三四日后,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只不过是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也作「不弱」。
《漢語大詞典》:无辞(無辭)
(1).不辞让;不推辞。礼记·哀公问:“固臣敢无辞而对。” 郑玄 注:“辞,让也。” 宋 苏轼 《再游径山》诗:“此生更得几回来,从今有暇无辞数。”
(2).没有言辞;没有口实。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其书战伐,甚谨;其恶战伐,无辞。何也?” 宋 梅尧臣 《鬼火后赋》:“客惭忸无辞而起,余方掩乎衡门。” 叶圣陶 《穷愁》:“﹝博徒﹞投其博具於地,意欲令无见,则无辞可以加罪。”
《國語辭典》:谢绝(謝絕)  拼音:xiè jué
推辞、拒绝。《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申公传》:「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谢绝了这些冠盖,他虽是小官,也懒和他相见。」
《漢語大詞典》:辞受(辭受)
推辞和接受。庄子·秋水:“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 清 顾炎武 《答友人论学书》:“其用之身,在出处、辞受、取与;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法。”
分類:推辞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