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出洛州之张氏。小年辞俗。慨佛法之未具也。于是结友西行。以求之。仅达葱领。路沮而旋。然梵言音字并通。戾止京辇。远播声闻。开皇十年。诏翻译。住大兴善寺。未几。诏送舍利于蒲州之栖岩寺。栖岩即古之云居也。山名中朝。西临河涘。世称形胜焉。后又诏送殷州智度寺。皆获瑞应。具别记。大业初卒。时有慧重者。雍州之郭氏子。善摄论十地。亦奉诏于泰州岱岳寺置塔。然岳庙之门。常扃鐍不开。至是。自开者三。
续高僧传·卷第十 义解篇六
释僧昙。姓张。住洺州。少小出家。通诸经论。慨佛法未具。发愤求之。以高齐之季结友西行。前达葱山。会诸梗涩路既不通。乃旋京辇。梵言音字并通诂训。开皇十年。敕召翻译。事如别传。住大兴善。后敕送舍利于蒲州之栖岩寺。即古云居寺也。山曰中朝。西临河涘。世称形胜莫尚于斯。初送达州治。而栖岩佛殿内有钟鼓之音响振一寺。迫而就检一无所见。灵舆至寺。是夜于浮图上放大光明。流照堂内通朗无翳。如是前后频放神光。或似香炉乘空而上。或飞紫焰如花如叶乍散乍聚。或如佛象光趺宛具。或如虹气环绕塔帐。累日连宵昱光难准。又州治仁寿寺僧。夜望栖岩。光如楼阙照于山谷。又去山寺八十里。住者见光如火。皆谓野火烧寺。及来寻觅乃知灵相。其祥瑞之感如此也。至仁寿末年又敕于殷州智度寺置塔。初至州治。见佛像垂手正坐在于瓶内。迄至入函常不变异。又地生罗文。屋上见青莲华及菩萨像。大众同睹。又见龙盘蛇屈之象并大人足迹及牛马鸟狩等迹。又置塔处有小蛇二枚。停住不去。因即构基。入地四尺飞泉上涌厉疾已下六根坏人。服者通损。既值斯缘。乃移北置以避于泉。故二蛇之住深有由矣。昙以传译之美继业终寺。即大业初年矣。时有慧重沙门。姓郭。雍州人。练道少年综寻内外。志力方梗不惮威侮。摄论十地户牖由开敕请造塔于秦州岱岳寺。初停公馆。舍利金瓶自然开现放光流外。道俗咸睹。送至寺塔将入石函。又放光明晁耀人目。岳表白气三道下流直向塔基。良久乃歇。又岳神庙户由来封闭。舍利止至三度自开。识者以神来敬礼故耳。后不委其终。
《國語辭典》:形胜(形勝)  拼音:xíng shèng
1.地理形势优越险要。《荀子。彊国》:「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
2.山川壮阔优美。《魏书。卷九○。逸士传。冯亮传》:「世宗给其工力,令与沙门统僧暹、河南尹甄琛等,周视崧高形胜之处,遂造闲居佛寺。」唐。高适〈观李九少府翥树宓子贱神祠碑〉:「形胜驻群目,坚贞指苍穹。」
《國語辭典》:山河  拼音:shān hé
1.山与河,指自然的地形。《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神思》:「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2.比喻国土、江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3.比喻两地悬隔遥远。《晋书。卷四三。王戎传》:「今日视之虽近,邈若山河!」
4.比喻安泰坚固。《文选。张载。剑阁铭》:「山河之固,见屈吴起。」唐。司空图 华清宫诗:「帝业山河固,离宫宴幸频。」
5.语本《诗经。鄘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比喻德量闳深。
《國語辭典》:上游  拼音:shàng yóu
1.河流的发源地及其邻近的区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晋。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三:「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
2.前列。唐。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二首之二:「征东幕府十三州,敢望非才忝上游?」《宋史。卷四四三。文苑列传五。黄伯思》:「甫冠,入太学,校艺屡占上游。」
3.上司、上级。《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那儿的话呢?老兄如此大才,无怪上游器重!」清。徐珂《清稗类钞。才辩类。王文勤设辞拒人》:「仁和王文勤公文韶在枢垣时,……曰:『如君之才,必为上游所赏,老朽之言,不足增重也。』」
《國語辭典》:要冲(要衝)  拼音:yào chōng
重要的地方。《后汉书。卷五八。傅燮传》:「今凉州天下要冲,国家藩卫。」唐。杜甫〈发秦州〉诗:「此邦俯要冲,实恐人事稠。」也作「要地」。
《漢語大詞典》:浯溪
(1).溪水名。在 湖南省 祁阳县 西南。 唐 诗人 元结 卜居于此,筑台建亭,台曰 峿台 ,亭曰 吾亭 ,与 浯溪 并称“三吾”。 唐 元结 《浯溪铭》序:“ 浯溪 在 湘水 之南,北匯于 湘 ,爱其胜异,遂家溪畔。溪世无名称者也,为自爱之故,自命曰 浯溪 。” 宋 张孝祥 《水龙吟·过浯溪》词:“生平只説 浯溪 ,斜阳唤我归船繫。” 清 钱谦益 《〈吕季臣诗〉序》:“ 浯溪 之士游於吾门者十餘人,皆怀文抱质,有 邹 鲁 儒学之风。”
(2).借指形胜之地。 清 陈维嵩 《念奴娇》词:“我与浯溪曾有约,采入文抄篇幅。”
《漢語大詞典》:黄图(黄圖)
(1).书名。三辅黄图的略称。隋书·经籍志二:“《黄图》一卷,记 三辅 宫观陵庙明堂辟雍郊畤等事。” 清 顾炎武 《帝京篇》:“赤县名 三亳 ,《黄图》号二京。”亦泛称记载京都形胜的著作。 宋 郑樵 《〈通志〉总序》:“都邑之本,金汤之业,史氏不书,黄图难考。” 清 钮琇 《〈觚賸〉序》:“ 桥山 陵寝,绘以黄图。”
(2).借指畿辅、京都。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拥 狼望 於黄图,填 卢山 於赤县。” 倪璠 注:“兹云‘黄图’,谓畿辅也。” 唐 骆宾王 《同崔驸马晓初登楼思京》诗:“白云乡思远,黄图归路难。” 陈熙晋 笺注:“言京城也。” 清 顾炎武 《京师作》诗:“紫塞吟悲笳,黄图布毡帐。”
(3).借指 中国 。 唐 王勃 《九成宫颂》:“曦望环周,未出黄图之域。” 唐 杨炯 《和辅先入昊天观》:“碧落三乾外,黄图四海中。” 清 林则徐 《祭文》:“於戏!有 汾 澮 以流其恶,况茫乎碧澥沧溟,虽蛮貊之邦可行,勿污我黄图赤县,幸邀肸蠁,鉴此肫诚。”
《国语辞典》:抵得  拼音:dǐ dé
禁得、当得。宋。辛弃疾〈声声慢。东南形胜〉词:「留君再三不住,便直饶、万家泪眼。怎抵得,这眉间、黄色一点。」
《漢語大詞典》:便势(便勢)
(1).便于谋利的权势。史记·日者列传:“试官不让贤陈功,见伪增实,以无为有,以少为多,以求便势尊位。”《淮南子·主术训》:“故有野心者,不可借便势;有愚质者,不可与利器。”
(2).形势有利,形胜。 汉 桓宽 盐铁论·伐功:“前君为先帝画 匈奴 之策,兵据西域,夺之便势之地以候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