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向火  拼音:xiàng huǒ
近火取暖。《全唐诗。卷八○七。拾得诗》:「炉子边向火,镬子里澡浴。」《警世通言。卷三三。乔彦杰一妾破家》:「当日雪下得越大,周氏在房中向火。」
《國語辭典》:雪狮子向火(雪獅子向火)  拼音:xuě shī zi xiàng huǒ
(歇后语)酥了半边。雪做的狮子遇火即融。比喻人瘫软无力,不能自持。《水浒传》第一○一回:「王庆看到好处,不觉心头撞鹿,骨软筋麻,好便似雪狮子向火,霎时间酥了半边。」
分類:瘫软
《高级汉语词典》:向灯向火
喻看法各一
《國語辭典》:向火乞儿(向火乞兒)  拼音:xiàng huǒ qǐ ér
唐代张九龄见朝廷中文武百官都趋附杨国忠以求富贵,九龄常对熟人说这些百官都是近火取暖的乞丐,万一火灭灰冷,那么都将冻死,祸患即将来临。典出五代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以后即以向火乞儿比喻趋炎附势的人。
《国语辞典》:南枝向火北枝寒  拼音:nán zhī xiàng huǒ běi zhī hán
比喻人的遭遇顺逆不同。参见「南枝北枝」条。《斩鬼传》第九回:「老爷见他时,劝劝他,须要雨露均沾,不可南枝向火北枝寒。」
分类:遭遇顺逆
《国语辞典》:路见不平,也有向灯向火(路见不平,也有向灯向火)  拼音:lù jiàn bù píng,yě yǒu xiàng dēng xiàng huǒ
(谚语)行人若遭逢道路不平坦,就会拿灯火来照亮。比喻事情的是非曲直自有急公好义的人主持公道。《金瓶梅》第九六回:「你有钱,看平日相交,与他些;没钱罢了,如何只顾打他!自古路见不平,也有向灯向火!」
《漢語大詞典》:趋炎(趨炎)
(1).喜暖;奔向火焰。 宋 梁栋 《黄葵》诗:“九夏不趋炎,三月不争春。” 元 萨都剌 《灯蛾来》诗:“平生不傍太阳里,何故趋炎来就死。” 清 褚人穫 《坚瓠六集·慢亭仙》:“芙蓉不耐九秋霜,菡萏趋炎怯晚妆。”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无题》:“虫的扑灯,有人说是慕光,有人说是趋炎,有人说是为性欲,都随便,我只愿他不要只是绕圈子就好了。”
(2).比喻趋附权势。 明 杨珽《龙膏记·修郄》:“俺老爷一生嗜利,半世趋炎……向来奉承 元相公 ,甘为鹰犬;近日结交 常僕射 ,託为心腹。” 清 梁绍壬 《论交》诗之八:“贫士好趋炎,其见固可鄙。”
《漢語大詞典》:附火
谓向火取暖。 唐 韩愈 《画记》:“坐而脱足者一人,寒附火者一人。” 宋 邵伯温 《邵氏闻见录》卷十八:“一日大雪…… 乐道 同母冻坐,日已过高,未饭。 子发 惻然,亟出买酒肉薪炭,往復同 乐道 母子附火饮食。”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卷中:“ 曹组 元庞 《题村学堂图》云:‘此老方捫蝨,众雏争附火。’”
分類:向火取暖
《國語辭典》:炀灶(煬灶)  拼音:yàng zào
在灶前烤火,遮蔽灶的火光,后面的人无从见之。语本《战国策。赵策三》:「日并烛天下者也,一物不能蔽也;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则后之人无从见也。」比喻佞幸专政,蒙蔽国君的贤明。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一七出:「凄凉更有断肠诗,怕依丛炀灶指日间难免诛夷。」
《漢語大詞典》:烘火
烤火,向火取暖。 郭希仁 《从戎纪略》:“过一庙一店舍,即检柴烘火。” 洪深 《申屠氏》第七本:“丐女烧了个火盆,让老丈烘火。”
《國語辭典》:烤火  拼音:kǎo huǒ
近火取暖。《红楼梦》第三九回:「必定是过路的客人们冷了,见现成的柴,抽些烤火去。」
《漢語大詞典》:反风灭火(反風滅火)
汉 刘昆 为 江陵 令,县多火灾, 昆 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后为 弘农 太守。先是 崤 黾 驿道多虎穴,行旅不通。 昆 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渡河, 光武帝 闻而异之,以为德政。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詔问 昆 曰:‘前在 江陵 ,反风灭火,后守 弘农 ,虎北渡 河 ,行何德政而致是事?’ 昆 对曰:‘偶然耳。’左右皆笑其质訥。帝叹曰:‘此乃长者之言也。’”后以“反风灭火”比喻施行德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执轡如组,反风灭火,化鴟为凤之术也。”
《漢語大詞典》:灭火机
在喷射动力作用下,使灭火药剂迅速射向火源的灭火设备。常用的有“1211”、二氧化碳、合成泡沫、干粉等灭火机。“1211”为含氟、溴的化学灭火剂,其内含一个碳、两个氟、一个氯、一个溴原子,故名。使用“1211”灭火机时,受热产生的溴离子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使燃烧链锁反应中止,能高效、低毒扑救多种类型火灾。
向火
【佛学大辞典】
(杂语)禅家取暖于炉边谓之向火。百丈清规六曰:「寒月向火先坐炉圈上,然后转身正坐,揖上下肩。不得弄香匙火筋,不得拨火飞火灰,不得聚头说话,不得煨点心等物,不得炙鞋焙屩烘衣裳,不得搅起直裰露裤口,不得吐唾并弹垢腻于火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