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证 → 證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保證  拼音:bǎo zhèng
1.作为担保的事物。
2.对于他人行为、资产或信用负责担保。
《国语辞典》:共同保證  拼音:gòng tóng bǎo zhèng
法律上指数个保證人就同一债务所做的保證。
《国语辞典》:连带保證(连带保證)  拼音:lián dài bǎo zhèng
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保證。若被保證人不履行其承诺或债务时,保證人中任何一人皆应负全部责任。
《国语辞典》:保證价格(保證价格)  拼音:bǎo zhèng jià gé
民国六十三年,政府为稳定稻米产量及销售所提出的稻米收购保證价格。
《國語辭典》:保證书(保證書)  拼音:bǎo zhèng shū
在一定期限内,对于行为、财力或货物品质表示负责保證的单据。也称为「保单」。
《國語辭典》:保證人  拼音:bǎo zhèng rén
对于他人的行为或财力负责担保的人。也称为「保见人」。
《國語辭典》:保證金  拼音:bǎo zhèng jīn
1.供保證目的而存储的金钱,统称为「保證金」。如:「融资需储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方能进行。」
2.为履行某项诺言,预先缴付相当数目的现金作为担保,该现金则称为「保證金」。如:「只要完成住宿契约上的内容,便会归还保證金。」
《國語辭典》:保障  拼音:bǎo zhàng
1.保护、屏障。《三国志。卷二六。魏书。郭淮传》:「淮奏请使居安定之高平,为民保障,其后因置西州都尉。」《三国演义》第五三回:「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
2.法律上不受侵犯及破坏的具体保證。
《國語辭典》:保见(保見)  拼音:bǎo jiàn
担保订约人如约履行义务的保證人。《全唐诗。卷八○七。拾得诗》:「为他作保见,替他说道理。」《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㠠山远公话》:「缘贫道宿世曾为保见(儿),有其债负未还,欲得今世无冤,合来此处计会。」
《漢語大詞典》:口承
(1).允诺;保证。《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文》:“ 陵 母於 霸王 面前,口承修书招儿。”
(2).承认;招供。《敦煌变文集·搜神记》:“遂即将 侯周 送县,一问即口承如法。” 蒋礼鸿 通释:“﹝口承,﹞这里作承认、招伏讲。”
《國語辭典》:管保  拼音:guǎn bǎo
保證、必定。《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姑娘接过那个匣子来,心里一积伶说:『这匣管保该放在西边小案上。』」也作「管包」。
分類:管保保证
《國語辭典》:包管  拼音:bāo guǎn
1.担保。元。无名氏《盆儿鬼》第四折:「你不要执我,放我家去,做好事与你,包管得超渡生天。」《红楼梦》第四六回:「有什么不称心之处只管说与我,我包管你遂心如意就是了。」
2.保證负责的单据。《儒林外史》第五二回:「老哥如不见信,我另外写一张包管给你。」
《國語辭典》:管包  拼音:guǎn bāo
保證、必定。《红楼梦》第五五回:「他有这一次,管包腿上的筋早折了两根。」也作「管保」。
分類:保证一定
《國語辭典》:纪律(紀律)  拼音:jì lǜ
纲纪规章。《左传。桓公二年》:「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原来太史慈所招军大半是山野之民,不谙纪律。」
《國語辭典》:难保(難保)  拼音:nán bǎo
1.难以保全。《三国演义》第四回:「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
2.不敢断定、不敢保證。如:「再这样下去,难保不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