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芟夷  拼音:shān yí
1.刈草。《周礼。地官。稻人》:「夏以水殄草,而芟夷之。」《左传。隐公六年》:「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
2.比喻戡除乱贼。《三国志。卷二一。魏书。傅嘏传》:「扫除凶逆,芟夷遗寇。」
3.删除。《文选。陆倕。石阙铭》:「历代规谟,前王典故,莫不芟夷剪截,允执厥中。」
《國語辭典》:芟除  拼音:shān chú
1.除去、消灭。《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四海荡覆,万国殄瘁。赖先王芟除寇贼,扶育孤弱。」
2.删除。
《國語辭典》:削草  拼音:xuè cǎo
1.除草。比喻消除灾祸。如:「这项措施从根源防治著手,可说是削草除根,永绝后患。」明。徐元《八义记》第三五出:「拿住孤儿只一刀,这回削草不留毛。」
2.为求谨慎严密而将底稿销毁。《晋书。卷一○二。刘聪载记》:「在位忠謇,屡进谠言,退而削草,虽子弟莫得而知也。」《南史。卷五○。列传。刘瓛》:「琎入侍东宫,每上事辄削草。」
《漢語大詞典》:薅草
除草。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水田自犂地而浸种,而插秧,而薅草,而车戽,从夏讫秋,无一息得暇逸,而其收穫亦倍。”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説文:薅,拔去田草也……今 山西 、 淮 西、 淮 南,皆谓刈草为薅草。” 草明 《乘风破浪》六:“地里有一群人在薅草,不知他们在乐什么,不时传过来格格的笑声。”
分類:除草
《国语辞典》:发草(发草)  拼音:fā cǎo
除草。《管子。国蓄》:「且君引錣量用,耕田发草。」
分类:除草
《國語辭典》:刺草  拼音:cì cǎo
1.除草。比喻卑贱的事,为古代庶人在君王面前的自称。《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于君,士夫则曰下臣,宅者在邦则曰市井之臣,在野则曰草茅之臣,庶人则曰刺草之臣。」
2.荨麻的别名。参见「荨麻」条。
分類:除草
《漢語大詞典》:薅耨
除草。 元 赵孟俯 《题耕织图》诗之四:“朝朝荷锄往,薅耨忘疲倦。”
分類:除草
《漢語大詞典》:耘耛
除草。
分類:除草
《漢語大詞典》:崇薙
指除草。语本周礼·秋官·司寇“薙氏”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掌杀草。故春秋传曰:‘如农夫之务去草,芟夷蕰崇之。’” 宋 岳珂 桯史·二将失律:“ 汝翼 之至也,舍于城南有方井之地,夷坦不宿草,军吏喜其免於崇薙也,而营之。”
分類:除草
《國語辭典》:耕耘  拼音:gēng yún
1.耕田与除草。泛指农田耕作的事情。《汉书。卷九。元帝纪》:「元元之民,劳于耕耘。」《薛仁贵征辽事略》:「虽若成功,得地不足耕耘,不堪畜养。」
2.比喻付出精神和劳力。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國語辭典》:耕锄(耕鋤)  拼音:gēng chú
耕种除草。《三国演义》第三八回:「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也作「耕锄」。
《國語辭典》:耘耔  拼音:yún zǐ
翻土除草。亦泛指耕种。《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宋。赵汝燧〈耕织叹〉诗:「种莳已遍复耘耔,久晴渴雨车声发。」
《國語辭典》:耕耨  拼音:gēng nòu
犁田除草。《孟子。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管子。治国》:「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
《漢語大詞典》:茇舍
(1).言军队芟除草莽,即于野地宿息。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陈。” 郑玄 注:“茇舍,草止之也。军有草止之法。” 唐 苏晋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算车申夏政,茇舍启戎田。”
(2).指草屋。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 鄂 营昔皆茇舍,今始易以瓦屋。”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顷僦数椽茇舍於 无锡 。”
(3).犹跋涉。 王闿运 《胡公祠碑》:“勤劳茇舍,靡有定处,在官七年,六年于外。” 章炳麟 《哀山东赋》:“昔余茇舍此都兮,楼櫓鬱其駔庄。”
《國語辭典》:耘锄(耘鋤)  拼音:yún chú
除草和松土用的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