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菑畬
1.耕耘。
2.耕稼为民生之本,故以喻事物的根本。
《漢語大詞典》:耘耕
犹耕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庸客致力而疾耘耕者,尽巧而正畦陌畦畤者,非爱主人也,曰:如是,羹且美钱布且易云也。”
分類:耕耘
《漢語大詞典》:菑畲(菑畬)
(1).耕耘。易·无妄:“不耕穫,不菑畬,则利有攸往。” 宋 陆游 《新年书感》诗:“朋旧何劳记车笠,子孙幸不废菑畬。” 沈砺 《晚步野次》诗:“菑畬事业归《无逸》,稼穡艰难动繫思。”
(2).耕稼为民生之本,故以喻事物的根本。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畬。” 宋 杨万里 《题张兴伯主簿经训堂》诗:“不论取官大门閭,始是经训为菑畬。” 明 汤式 《端正好·咏荆南佳丽》套曲:“以琴书自娱,与道德为徒, 孔 情 周 思乃菑畬。”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一:“文章供苑囿,经史当菑畬。”
《漢語大詞典》:耘耨
犹耕耘。一般指中耕措施。 宋 欧阳修 《再论按察官吏状》:“蒿莱芜秽久荒之地,必先力加垦闢芟除,待其成田,然后以时耘耨。” 清 陈确 《瞽言·原教》:“犹之五穀,虽云美种,然不耕植,不耘耨,亦无以见其美。”
分類:耕耘措施
《漢語大詞典》:畬菑
耕耘。 金 张本 《寄弟》诗:“田居有素怀,行当事畬菑。”
分類:耕耘
《漢語大詞典》:穿斸
(1).开垦;耕耘。 宋 王安石 《和蔡枢密南都种山药法》:“故畦穿斸知何日?南望 钟山 一慨然。”
(2).开凿。 明 焦竑 焦氏笔乘·金陵旧事上:“ 兴国寺 有 道光泉 ,以僧 道光 穿斸得名。”
《漢語大詞典》:畲菑(畬菑)
耕耘。
分類:耕耘
《漢語大詞典》:耘艺(耘藝)
犹耕耘。 南朝 宋 鲍照 《观圃人艺植》诗:“春畦及耘艺,秋场早芟筑。”晋书·石季龙载记上:“今或盛功于耘艺之辰,或烦役于收穫之月,顿毙属途,怨声塞路,诚非圣君仁后所忍为也。”
分類:耕耘
《漢語大詞典》:垦耨(墾耨)
犹耕耘。后汉书·淳于恭传:“ 恭 常独力田耕,乡人止之曰:‘时方淆乱,死生未分,何空自苦为?’ 恭 曰:‘纵我不得,它人何伤?’垦耨不輟。”
分類:耕耘
《漢語大詞典》:农事(農事)
(1).指耕耘、收获、贮藏等农业生产活动。礼记·月令:“﹝季秋之月﹞乃命冢宰,农事备收。”左传·襄公七年:“郊祀 后稷 以祈农事也。” 唐 元稹 《竞舟》诗:“一时讙呼罢,三月农事休。”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八:“假令自春至秋,入贡不絶,皆役民,岂不妨农事?”
(2).指村庄。 唐 杜甫 《宿青草湖》诗:“宿桨依农事,邮籤报水程。” 仇兆鳌 注:“孤舟防盗,故须宿依农畔。”
《漢語大詞典》:耕耘
亦作“ 耕芸 ”。
(1).翻土除草。亦泛指耕种。管子·八观:“行其田野,视其耕芸,计其农事。”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春夏耕耘,秋冬收藏。”汉书·王莽传中:“父子夫妇终年耕芸,所得不足以自存。”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诗:“秋日耕耘足,丰年雨露频。”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六》:“耕耘之氓可以战守。” 峻青 《女英雄孙玉敏》十四:“ 盆子山 的山顶,也正在耕耘被炮弹破坏了的土地。”
(2).比喻辛勤劳动。 郭小川 《中国的秋天》诗:“美好的收获,全靠那辛苦的耕耘。” 姜亮夫 《〈楚辞今绎讲录〉序》:“这也许是我最大的一次耕耘,便打点精神、制订计划、准备参考书、拟订教学大纲,用全力来完成这一任务。”
《漢語大詞典》:耕种(耕種)
耕耘种植。 晋 陶潜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之二:“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水浒传》第一○三回:“又有二十餘亩田地是前年买下的,如今发几个庄客在那裡耕种。” 韩北屏 《非洲夜话·沿着尼日尔河的旅行》:“干季的时候让土地闲着,雨季的时候才去耕种。”
《漢語大詞典》:雨耕
谓趁雨时耕耘。 元 马祖常 《都门一百韵用韩文公会合联句诗韵》:“雨耕稗频耨,月斸石或搏。”
《漢語大詞典》:鸟耘(鳥耘)
(1).古代传说 舜 耕 历山 ,群鸟为之耕耘。文选·左思〈吴都赋〉:“象耕鸟耘,此之自与。穱秀菰穗,於是乎在。” 李善 注引越绝书:“ 舜 葬 苍梧 ,象为之耕。 禹 葬 会稽 ,鸟为之耘。”
(2).谓如鸟啄食或如鸟爪爬抉似地耘田。形容耘田动作快速。 唐 陆龟蒙 《象耕鸟耘辨》:“耘者去莠,举手务疾而畏晚,鸟之啄食,务疾而畏夺,法其疾畏,故曰鸟耘。”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三:“然尝观农人在田,傴僂伸缩以手耘其草泥,无异鸟足之爬抉,岂非鸟耘者耶!”
《漢語大詞典》:变齐(變齊)
谓改变耕耘方法,使禾苗整齐。庄子·则阳:“ 长梧 封人问 子牢 曰:‘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蘩以滋,予终年厌飧。’” 王先谦 集解:“变齐者,更变而整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