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金堤(金隄)
亦作“ 金隄 ”。
(1).坚固的堤堰。后作为堤堰的美称。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媻姗勃窣,上金隄。” 颜师古 注:“言水之隄塘坚如金也。”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无射九月》:“金堤翠柳,带星采而均调。” 宋 柳永 《笛家弄》词:“水嬉舟动,禊饮筵开,银塘似染,金堤如绣。” 清 钱谦益 《寄督漕张御史》诗之二:“ 铁瓮 云帆连析木,金堤春水泛桃花。”
(2).堤名。在今 河南省 滑县 东。史记·河渠书:“ 孝文 时河决 酸枣 ,东溃 金隄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金隄 ,一名 千里隄 ,在 白马县 东五里。”
(3).堤名。指今 四川 灌县 都江堰 一带 岷江 的江堤。文选·左思〈蜀都赋〉:“西踰 金隄 ,东越 玉津 。” 刘逵 注:“ 金隄 在 岷山 都安县 西,隄有左右口,当 成都 西也。”
《漢語大詞典》:离堆(離堆)
(1).亦作“ 离碓 ”。古地名。在 四川省 都江堰市 境内 都江堰 。史记·河渠书:“ 蜀 守 冰 凿 离碓 ,辟 沫水 之害,穿二江 成都 之中。” 裴駰 集解引 晋灼 曰:“﹝碓﹞古‘堆’字也。” 宋 范成大 《怀古亭》诗题注:“ 怀古亭 在 永康 离堆 之上。 离堆 分 岷江 水,一派溉 彭 蜀 ,而支流道 郫县 以入於 府江 。”
(2).山名。在今 四川省 南部县 东南。 唐 颜真卿 《鲜于氏离堆记》:“ 閬州 之东百餘里,有县曰 新政 。 新政 之南数千步,有山曰 离堆 。斗入 嘉陵江 ,直上数百尺,形势缩矗,欹壁峻肃,上峥嶸而下逥洑,不与众山相属,是之谓 离堆 。”
《國語辭典》:青城山  拼音:qīng chéng shān
山名。在四川省灌县西南,为岷山第一峰,因黄帝封此山为五岳丈人,故也称为「丈人山」。道书载此山为十大洞天之一,号曰宝仙九室之洞天,历代方士如张道陵、杜光庭等皆曾在此隐居修行。
《漢語大詞典》:蚕崖(蠶崖)
关名。在 四川省 都江堰市 西北。其处江山险绝,凿崖通道,有如蚕食,故名。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诗:“ 漰口 江如练, 蚕崖 雪似银。” 仇兆鳌 注引《寰宇记》:“ 蚕崖 ,在 导江县 西北四十七里。” 明 杨慎 《七盘劳歌》:“ 蚕崖 白云上,鸟道金天西。”参阅元和郡县志·彭州
《漢語大詞典》:都江堰
在 四川省 都江堰市 城西北 岷江 中。古时曾在 都安县 境内,称为 都安堰 。 宋 元 后,相继修治,称 都江堰 。为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 战国 初, 蜀 相 开明 决 玉垒山 ,分引 岷江 水,以排除水患。 秦昭王 时, 蜀郡 太守 李冰 父子访察地形,因势利导,完成了 都江堰 的排灌水利工程。调济水量,用以灌溉 川 西平原土地, 蜀 郡由此变为殷富之区,号称“天府”。历代屡有扩建整修。建国后,经大力修治扩建,灌溉面积已扩大到800馀万亩。参阅史记·河渠书
《国语辞典》:离堆山(离堆山)  拼音:lí duī shān
山名。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辖都江堰市。秦时蜀郡太守李冰父子,曾凿山导江,以避水患。民间传说李冰子二郎锁孽龙于其下深潭之中,后遂无水患。
《国语辞典》:玉垒山(玉垒山)  拼音:yù lěi shān
山名。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辖都江堰市西北。湔水发源于此。
《漢語大詞典》:伏龙观(伏龍觀)
古建筑名。在 四川省 灌县 城西 都江堰 离堆 北端。相传 战国 秦 蜀郡 守 李冰 父子治水,曾制服 岷江 孽龙,锁于 离堆 下 伏龙潭 中。后人立祠祭祀。 北宋 初改为 伏龙观 。现有殿宇三重,为 清 代重修。大殿内有 李冰 石像,造于 东汉 灵帝 建宁 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