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笔砚(筆硯)
亦作“ 笔研 ”。
(1).笔和砚。泛指文具。三国志·魏志·后妃传“ 文昭甄皇后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年九岁,喜书,视字輒识,数用诸兄笔砚。”世说新语·方正“ 夏侯玄 ”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正始 中,护军 曹爽 诛,徵为太常,内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笔研。”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育子:“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罗列盘琖於地,盛菓木、饮食、官誥、笔研、筭秤等,经卷鍼綫,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徵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时举朝失色,无敢与笔砚者。”
(2).指文墨书写之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犹以书工,崎嶇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岳州》:“苦心笔砚二十餘年,偕计而试者,亦仅十年,心破魂断,以望斯举,今復无名,岂不终无成乎?” 宋 刘攽 《遣闷》诗之一:“若能全疗诗书癖,用底聊均笔砚劳。”
《國語辭典》:笔墨(筆墨)  拼音:bǐ mò
1.写字用的笔和墨。《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
2.比喻文章。汉。王充《论衡。乱龙》:「子骏汉朝智囊,笔墨渊海。」《儒林外史》第二三回:「但只是笔墨相与,他家银钱大事,还不肯相托。」
3.亲手写的笔迹墨画。南朝梁。庾肩吾〈书品论〉:「魏帝笔墨雄赡,吴主体裁绵密。」《老残游记》第三回:「两边字画多半是时下名人的笔墨。只有中间挂著一幅中堂,只画了一个人。」
4.中国画技法和理论上的术语,有时亦作中国画技法的总称。技法上,笔指钩、勒、皴、点等笔法,墨指烘、染、破、积等墨法。
《國語辭典》:朱墨  拼音:zhū mò
1.用红笔及黑笔分别批注评点,以便览阅。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太宗时,史官张洎等撰太祖史;凡太宗圣谕及史官采摭之事,分为朱墨书以别之。」
2.官府的文书用朱、墨两色书写,因作公文的代称。宋。黄鲁直〈寄陈适用〉诗:「朱墨本非工,王事少閒暇。」
3.用朱砂制成的墨。宋。苏轼〈和陶贫士〉诗七首之二:「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
《國語辭典》:毫素  拼音:háo sù
笔和纸。也称为「毫楮」、「豪素」。
《漢語大詞典》:毫楮
指毛笔和纸。 宋 苏轼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诗之二:“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张氏夜奔吕星哥:“敢以悃诚,写於毫楮。”
分類:毛笔笔和
《國語辭典》:豪素  拼音:háo sù
笔和纸。《文选。颜延之。五君咏五首之五》:「向秀甘淡薄,深心托豪素。」也作「毫素」。
《漢語大詞典》:毫墨
笔和墨。借指文字、图画。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因机会以生无端,藉素信以设巧言,交构之变,千端万绪,巧筭所不能详,毫墨所不能究也。”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 相如 达生旨,能屯復能跃,陵令无人事,毫墨时洒落。” 唐 李嗣真 《续画品录》:“夫丹青之玅……立万象於胸怀,传千祀於毫墨。”
《國語辭典》:铅素(鉛素)  拼音:qiān sù
铅,铅粉笔。素,白绢。铅素即古人用以书写的笔和纸。
《漢語大詞典》:笔纸(筆紙)
笔和纸。泛指文具。晋书·文苑传·左思:“復欲赋《三都》……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漢語大詞典》:毫笺(毫箋)
毛笔和精美的纸张。借指诗文著作。 陶曾佑 《中国文学之概观》:“ 黄陶菴 之深於譬证, 唐荆川 之熟於歷史, 归震川 之原於《六经》,洵令毫笺生色。”参见“ 毫素 ”。
《國語辭典》:毫素  拼音:háo sù
笔和纸。也称为「毫楮」、「豪素」。
《漢語大詞典》:豪缣(豪縑)
笔和纸。豪,通“ 毫 ”。 元 虞集 《张令〈鹿门图〉》诗:“十年宦学怀 襄阳 ,故托豪縑写山郭。”
《漢語大詞典》:翰纸(翰紙)
笔和纸。借指文书典籍。《魏书·礼志四》:“尚须畴諮礼官,博访儒士,载之翰纸,著在通法。”
《漢語大詞典》:兔楮
笔和纸。犹言笔墨。 唐 高彦休 唐阙史·郑少尹及第:“同年有 郭八郎 ,阴隲驱驾,须及於斯,非兔楮可以尽述者。”
《漢語大詞典》:兔简(兔簡)
笔和纸。指文章。 金 刘仲尹 《冬日》诗:“鳩栖任笑谋生拙,兔简难忘照眼清。”
《國語辭典》:朱墨本  拼音:zhū mò běn
1.明万历间,乌程闵齐伋所刊印的书,用墨色印书文,朱色印圈点及评语,两色相套,世称为「朱墨本」,通称为「闵刻本」。
2.用朱笔和墨笔分别书写的书稿。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此国史有朱墨本之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