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昌 → 冐昌”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鞭石
(1).艺文类聚卷七九引 晋 伏琛 《三齐略记》:“ 始皇 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 城阳 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后遂以“鞭石”为神助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 宋 苏轼 《两桥诗·西新桥》:“岌岌类鞭石,山川非 会稽 。” 元 陈樵 《蔗庵赋》:“ 秦 人鞭石而望洋, 谢娥 入海而增喟。” 明 王世贞 《太和即事》诗之一:“路疑鞭石就,室似凿空悬。”
(2).相传 难留城 (今 湖北 宜昌 )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两块大石,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调,百姓便进洞祈福。天旱则鞭打阴石得雨,雨多则鞭打阳石天晴。事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夷水》。后作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和乐仪同苦热》:“鞭石未成雨,鸣鳶不起风。” 唐 杜甫 《雷》之二:“暴尪或前闻,鞭石非稽古。”
《漢語大詞典》:二江
(1).指 四川 境内之 郫江 、 流江 。史记·河渠书:“ 蜀 守 冰 凿 离碓 ,辟 沫水 之害,穿二江 成都 之中。” 张守节 正义引 任豫 《益州记》:“二江者, 郫江 、 流江 也。” 晋 左思 《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抗 峨眉 之重阻。” 唐 杜甫 《大雨》诗:“三日无行人,二江声怒号。”
(2).借指 成都 一带。隋书·于文仲传:“ 王谦 窃居二江,叛换 三蜀 。” 前蜀 杜光庭 《自到仙都山醮词》:“ 蜀王 扶天茂绩,命世雄姿,八国二江,早列封圻之内; 黔 城 楚 硤,皆归陶冶之中。”
(3).相当于 北宋 的 江南东路 与 江南西路 。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一:“ 霸祖 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4). 四川 宜昌 段 长江 中有 葛洲坝 和 西坝 两个洲,将 长江 分成三条水流,即大江、二江和三江。二江介于两洲之间。
《漢語大詞典》:下牢
即 下牢关 ,在今 湖北 宜昌市 西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刘岳 ﹞后随 武陵王 入 蜀 , 下牢 之败,遂为 陆护军 画 支江寺 壁,与诸工巧杂处。” 唐 杜甫 《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史津亭留宴》诗:“始知云雨峡,忽尽 下牢 边。” 清 钱谦益 《云间董得仲投赠三十二韵依次奉答》:“州移中土九,路失 下牢 千。”
《国语辞典》:插灶  拼音:chā zào
山名。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辖宜都市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江水历空泠峡,东径宜昌县之插灶下。」
《漢語大詞典》:枣宜会战
1940年5月,日军向枣阳、襄阳、宜昌地区进攻,中国第五战区调集主力部队对敌军实施反包围。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部渡襄河出击,在南瓜店遭敌万余人夹击,壮烈殉国。随后,日军强渡襄河,攻占襄阳、宜昌。6月16日,中国军队全面反攻,收复宜昌,此后双方形成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