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雕绮(彫綺)
谓奢靡。南史·齐纪上·武帝:“上刚毅有断,政总大体,以富国为先。颇喜游宴、彫綺之事,言常恨之,未能顿遣。”
分類:奢靡
《漢語大詞典》:泰靡
奢靡。逸周书·文传:“不为骄侈,不为泰靡,不淫于美,括柱茅茨,为民爱费。”
分類:奢靡
《漢語大詞典》:香风(香風)
(1).带有香气的风。 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香风浄土之声,宝树鏗鏘之响,於一念中,怳然入悟。” 唐 杨师道 《赋终南山用风字韵应诏》:“登临日将晚,兰桂起香风。”《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钱青 贴里贴外,都换了时新华丽衣服,行动香风拂拂,比前更觉标致。” 刘半农 《饿》诗:“同时担子上的小火炉,煎着酱油,把香风一阵阵送来,叫他分外的饿。”
(2).比喻奢靡淫逸的风气。如: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战士,冲破十里洋场的香风迷雾,保持了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國語辭典》:华靡(華靡)  拼音:huá mǐ
华美奢侈。《文选。曹植。求自试表》:「目极华靡,耳倦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宋史。卷三三六。司马光传》:「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
《國語辭典》:靡丽(靡麗)  拼音:mǐ lì
奢华。《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偃不遵经劝学,反以靡丽为右,奢侈为务,尽狗马之乐,极耳目之欲。」《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嫁娶送终,纷华靡丽。」
《漢語大詞典》:迷风(迷風)
谓奢靡的风气。 唐 司空图 《成均讽》:“而大璞久雕,迷风益扇;浮音薄思,雅曲沉英。”
分類:奢靡风气
《漢語大詞典》:桂薪
(1).桂木之柴。亦喻奢靡。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桂薪不斧,而丹甑自熟。”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肴馔》:“铜缾玉井,金釜桂薪,六彝九鼎,百果千珍。”
(2).指柴薪昂贵。宋史·外国传三·高丽:“緼袍短褐,玉粒桂薪。堪忧食贫,若为卒岁。” 清 黄景仁 《送冯鱼山庶常归钦州》诗:“去年移家至都下,佣书僦屋炊桂薪。”参见“ 桂薪玉粒 ”。
《漢語大詞典》:桂薪玉粒
典出战国策·楚策三:“ 苏秦 之 楚 ,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 楚王 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説。’对曰:‘ 楚国 之食贵於玉,薪贵於桂,謁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后以“桂薪玉粒”指柴米昂贵。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惊讹》:“公婆年迈,慈母身孤,兼之室似罄悬,谁办桂薪玉粒。” 明 张居正 《雪中柬刘生》诗:“城南处士索居者,四壁寥然对虚牗。桂薪玉粒乌裘敝,千金卖文復何有。”
分類:柴米昂贵
《漢語大詞典》:拥帐(擁帳)
北宋 徽宗 时权奸 王黼 的一种奢靡淫泆的寝处方式。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王黼 居相位,当全盛时,又宠幸一时,故穷极富贵。於寝室置一榻,用金玉为屏,翠綺为帐,围以小榻数十,择美姬处之,名曰拥帐。”
《漢語大詞典》:爨蜡(爨蠟)
晋 石崇 极奢靡,与 王恺 ,斗富,曾以蜡代薪。事见晋书·石崇传。后用“爨蜡”喻富贵奢华。
分類:石崇奢靡
《國語辭典》:彫敝  拼音:diāo bì
衰败困苦。《史记。卷二三。礼书》:「所以防其淫侈,救其彫敝。」也作「凋敝」、「凋弊」。
《漢語大詞典》:闳侈(閎侈)
(1).谓文章宏大恣肆。汉书·扬雄传下:“ 雄 以为赋者,将以风也。必推类而言,极丽靡之辞,閎侈鉅衍,竞於使人不能加也,既乃归之於正,然览者已过矣。” 清 龚自珍 《六经正名答问五》:“《周官》五篇,既不行于 周 ,又未尝以行于 秦 汉 ,文章虽閎侈,志士之空言也,故不以配。” 清 魏源 《〈曾子章句〉序》:“初罔一言内乎深微,外乎閎侈。”
(2).谓建筑宏大奢靡。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六》:“余谓西国天主等教亦已早失 耶穌 之真传。观其修造教堂之閎侈,厚敛教民,财殫力痡,实与 耶穌 崇俭爱人之旨大相剌谬。”
《漢語大詞典》:雕靡(彫靡)
犹华丽。南史·蔡景历传:“ 景歷 属文,不尚雕靡,而长於叙事,应机敏速,为当时所称。”旧唐书·顺宗纪:“綵舰雕靡。”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六年:“自 景德 后,文士以雕靡相尚, 从易 独自守不变。”
彫靡:奢靡浪费。北史·邢邵传:“但事不两兴,须有进退,以臣愚量,宜罢尚方彫靡之作,颇省 永寧 土木之功,并减 瑶光 材瓦之力,兼分石窟鐫琢之劳,及诸事役非世急者。”
《漢語大詞典》:救奢
纠正奢靡。后汉书·郎顗传:“夫救奢必於俭约,拯薄无若敦厚。”
分類:纠正奢靡
《漢語大詞典》:艳靡(豔靡)
华艳奢靡。陈书·文学传·褚介:“词义典实,不好艳靡。”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一切衣饰歌管,艳靡纷华之物,皆屏弃之。”
分類:华艳奢靡
《漢語大詞典》:衣火光
相传 春秋 时, 楚庄王 奢靡无度,欲以大夫礼厚葬爱马。 优孟 闻之,巧言讽谏,诙谐相劝:“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壠灶为椁,铜歷为棺,齎以薑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於人腹肠。”事见《史记·滑稽列传》。后遂用作典故,谓被焚。 清 吴伟业 《读史偶述》诗之二二:“平生赐物都燔尽,千里名驹衣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