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螭头(螭頭)
(1).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及印章等上面的螭龙头像。亦借指殿前雕有螭头形的石阶等。 唐 姚合 《寄右史李定言》诗:“纔归龙尾含鸡舌,更立螭头运兔毫。”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我朝翰林皆史官,立班虽近螭头,亦远在殿下。”红楼梦第十七回:“青松拂檐,玉兰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 康有为 《游金陵明故宫及孝陵秦淮旧板桥》诗:“虎踞龙盘犹有梦,摩桫翁仲立螭头。”
(2).见“ 螭头官 ”。
《漢語大詞典》:螭头官(螭頭官)
唐 代史官起居郎、起居舍人的别称。 唐 李浚 松窻杂录:“四季则用朱印联名牒送史馆,然皆依外史例悉上闻,庶明臣等守职如螭头官。”亦省作“ 螭头 ”。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两省謔起居郎为螭头,以其立近石螭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 唐 制,起居郎、起居舍人在紫宸内阁,则夹香案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皆即坳处,时号螭头。”
分類:史官起居
《國語辭典》:螭首  拼音:chī shǒu
螭兽头部形貌的雕刻,通常刻于钟鼎、彝器、印章、碑首、石阶、石柱等处,作为装饰之用。《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复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笔随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内閤,则夹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皆即坳处,时号螭头。」
《國語辭典》:大头(大頭)  拼音:dà tóu
1.戏谑别人脑袋大。如:「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你有大头。」
2.冤大头。指人遭陷害却不自知。也称为「替死鬼」。
《國語辭典》:马面(馬面)  拼音:mǎ miàn
1.设在城堡短墙上的战棚。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一。官政一》:「其城不甚厚,但马面极长且密,予使人步之,马面皆长四丈,相去六七丈。」也称为「马面战棚」。
2.地狱中的鬼卒。《景德传灯录。卷一一。陇州国清院奉禅师》:「释迦是头狱卒,祖师是马面阿旁。」《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又叫家丁妆了一班牛头马面,魔王夜叉,极狰狞的怪物。」
3.马的脸部或头部,亦指像马首之状。如:「牛头不对马面」。《北史。卷五四。列传。斛律金》:「光字明月,马面彪身,神爽雄杰,少言笑,工骑射。」
《國語辭典》:小头(小頭)  拼音:xiǎo tóu
1.头部较小。《淮南子。地形》:「其人兑形小头,隆鼻大口。」
2.指数量少或比例小。如:「这次利润你占大头,我占小头。」《新唐书。卷五六。刑法志》:「笞杖,大头二分,小头一分有半。」
《國語辭典》:番佛  拼音:fān fó
旧时对外国银元的俗称。主要指有人头像的西班牙「本洋」。
《漢語大詞典》:螺首
神话中龙子椒图的头像。相传龙生九子,其一为椒图,形似螺蛳,好闭口,古时画其形象为门上装饰,以驱鬼辟邪。后汉书·礼仪志中:“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代以所尚为饰…… 殷 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闭塞,使如螺也。”参阅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卷九、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二。
分類:龙子头像
《漢語大詞典》:袁头币(袁頭幣)
北洋政府所铸 袁世凯 头像壹元银币的俗称。 千家驹 郭彦岗 《中国货币发展简史》四:“1927年北伐胜利,国民政府停铸袁头币。”亦省称“ 袁头 ”。 千家驹 郭彦岗 《中国货币发展简史》四:“旧 中国 境内(在抗日战争以前)就通行‘袁头’和‘孙头’两种银元,其成色基本相同,可以通用。”
《漢語大詞典》:凿子箭(鑿子箭)
箭的一种。因箭头像凿子,故称。《水浒传》第十三回:“一张皮靶弓,数根凿子箭。”
《国语辞典》:马雅文字(马雅文字)  拼音:mǎ yǎ wén zì
一种以神明和鬼怪头像为主要表意符号的象形文字。一般都写在鹿皮或无花果树皮纸上,有些则刻在石头上。大多是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的天文、历算,以及祭典仪式的文献。因西班牙入侵后,马雅文卷大部分被焚毁,只留下三卷残本,现代学者只能解读部分文字。
《漢語大詞典》:鬼头银(鬼頭銀)
亦省称“ 鬼头 ”。 旧指铸有洋人头像的银元。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广东·买输服》:“诗曰:买输服,鬼头银,锱铢积累多艰辛,乃甘跪献控诉斗杀之家人。”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广东·广州之银洋称呼》:“﹝外洋钱﹞又有鬼头之名,盖外人往往以其国王之象印于钱面也。”
《漢語大詞典》:鬼头靶法刀(鬼頭靶法刀)
一种把柄上饰有鬼头像的行刑刀。《水浒传》第四四回:“当时 杨雄 在中间走着,背后一个小牢子擎着鬼头靶法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