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绣斧(繡斧)
汉武帝 天汉 二年遣直指使者 暴胜之 等衣绣衣,杖斧持节,至各地巡捕群盗。见汉书·武帝纪。后遂以“绣斧”指皇帝特派的执法大员。 宋 杨万里 《送周元吉显谟左司将漕湖北》诗之一:“绣斧光华谁不羡,一贤去国欠人留。” 明 章懋 《与邓侍御书》:“邇闻绣斧南巡,而宿蠹潜奸,一时洗尽。” 清 方文 《寄张恢生明府》诗:“早晚登车持绣斧,好将封事报明君。”参见“ 绣衣直指 ”。
《漢語大詞典》:绣衣直指(繡衣直指)
官名。 汉武帝 天汉 年间,民间起事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绣衣,表示地位尊贵;直指,谓处事无私。后亦称“ 绣衣使者 ”。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 绣衣御史 ”。 王莽 时改称“绣衣执法”。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又《武帝纪》《元后传》后汉书·伏湛传。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绣衣直指所不能绳,强项申威所不能及。”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汉 以来重守令……虽有刺史、部使者,绣衣直指之属,间一命之,不专以为治也。”亦省称“ 绣衣 ”、“ 绣衣吏 ”。《北史·高道穆传》:“臣虽愚短,守不假器,绣衣所指,冀以清肃。”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天子绣衣吏, 东吴 美退居。” 宋 姜夔 《阮郎归·为张平甫寿是日同宿湖西定香寺》词之一:“年年风絮时,绣衣夜半草符移,月中双桨归。” 清 魏源 《军储篇一》:“夫水师整飭,而外洋无庇贩之人;绣衣四出,黥面令行,而内地无尝试之犯。”
《國語辭典》:绛河(絳河)  拼音:jiàng hé
银河。唐。王维 同崔员外秋宵寓直诗:「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宋。范成大醉落魄。栖乌飞绝〉词:「栖乌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
《漢語大詞典》:青汉(青漢)
天汉,高空。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虞中书书》:“栖六翮於荆枝,望綺云於青汉者,有曰于兹矣。” 唐 贾岛 《送穆少府知眉州》诗:“ 剑门 倚青汉,君昔未曾过。” 明 杨慎 《新正六日登镜光阁》诗:“仙阁通青汉,皇图望紫宸。”
分類:天汉高空
《漢語大詞典》:吞毡(吞氈)
汉 苏武 于 武帝 天汉 初出使 匈奴 , 匈奴 欲降之, 武 不屈,被幽大窖中。断饮食, 武 啮雪,与毡毛并吞之。后徙 北海 ,杖节牧羊十九年。及还,须发尽白。事见汉书·苏武传。后以“吞毡”为坚贞不屈之典。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六:“ 纪文达 弔以七律二章,有云:‘ 延陵 掛剑心相许, 属国 吞毡志竟成。’” 苏曼殊 《落日》诗:“谁知 北海 吞毡日,不爱英雄爱美人。”
《漢語大詞典》:穹汉(穹漢)
犹天汉,银河。借指天空。 清 赵翼 《仙霞岭》诗:“何年通往来,綫路入穹汉。” 清 赵翼 《高黎贡山歌》:“ 高黎贡山 潞江 畔,万仞孱颜插穹汉。”
《漢語大詞典》:迥汉(迥漢)
指高远的天空。汉,天汉,银河,代指天空。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侍郎頡頏重霄,腾凌迥汉,刻名仙馆,絶跡人寰。”
《漢語大詞典》:寄书雁(寄書鴈)
汉武帝 天汉 元年, 苏武 奉命出使 匈奴 被扣。后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使复至 匈奴 。 武 等“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单于不能隐匿,遂放还 苏武 等人。后因以雁称书信或送信的人,以“寄书雁”、“寄书鸿”、“鸿雁”称送信的人。 宋 黄庭坚 《送刘季展从军雁门》诗之一:“千里荷戈防犬羊,十年读书厌藜莧。试寻北产汗血驹,莫杀南飞寄书鴈。”
《漢語大詞典》:绣衣直指(繡衣直指)
官名。 汉武帝 天汉 年间,民间起事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绣衣,表示地位尊贵;直指,谓处事无私。后亦称“ 绣衣使者 ”。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 绣衣御史 ”。 王莽 时改称“绣衣执法”。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又《武帝纪》《元后传》后汉书·伏湛传。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绣衣直指所不能绳,强项申威所不能及。”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汉 以来重守令……虽有刺史、部使者,绣衣直指之属,间一命之,不专以为治也。”亦省称“ 绣衣 ”、“ 绣衣吏 ”。《北史·高道穆传》:“臣虽愚短,守不假器,绣衣所指,冀以清肃。”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天子绣衣吏, 东吴 美退居。” 宋 姜夔 《阮郎归·为张平甫寿是日同宿湖西定香寺》词之一:“年年风絮时,绣衣夜半草符移,月中双桨归。” 清 魏源 《军储篇一》:“夫水师整飭,而外洋无庇贩之人;绣衣四出,黥面令行,而内地无尝试之犯。”
《漢語大詞典》:啮雪吞毡(嚙雪吞氈)
汉武帝 天汉 元年, 苏武 以中郎将出使 匈奴 ,单于留不遣,欲降 武 ,乃幽 武 于大窖中,绝其饮食。天雨雪, 武 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终不屈。事见汉书·苏武传。后因以“嚙雪吞毡”指为坚持气节而过艰苦的生活。 明 张煌言 《祭四叔父文》:“姪自倡义以来,屡蹶屡奋,几于嚙雪吞毡,卧薪尝胆。虏招之不应,购之不克,始逮及妻孥。”《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 李清 ﹞想道古人嚙雪吞毡,尚且救了性命;这里无雪无毡,只有烂泥在手头,便去抓一把来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