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天府  拼音:tiān fǔ
1.所得非常多。《荀子。大略》:「学问不厌,好士不倦,是天府也。」
2.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战国策。秦策一》:「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3.朝廷的府库。《宋书。卷九。后废帝本纪》:「天府虚散,垂三十年。」
4.天上的府第。指宫庭。清。吕碧城〈汨罗怨。翠拱屏嶂〉词:「翠拱屏嶂,红逦宫墙,犹见旧时天府。」
5.职官名。周代设置,掌管祖庙的宝藏。《周礼。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
6.星名。即元宿的四星,在室女座。《汉书。卷二六。天文志》:「东宫苍龙,房、心。……房为天府,曰天驷。」
7.经穴名。在腋下三寸,肘腕上五寸。属手太阴肺经。
《漢語大詞典》:相地
(1).观察土地肥瘠或地形地物。国语·齐语:“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史记·周本纪:“﹝ 后稷 ﹞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穡焉,民皆法则之。”新唐书·姜师度传:“ 孝忠 知仰天, 师度 知相地。” 郭希仁 《从戎纪略》:“敌人所到之处,即相地布置,我军不及也。”
(2).旧时迷信,察看住宅、墓地风水以定吉凶。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工部·邵上葵工部:“ 邵 今居忧,闻至墓次相地,白昼为人所刺,幸漏刃而逸,未知信否。” 清 潘耒 《戴南枝传》:“山人素不为人相地,人亦无以是烦山人者。”
《漢語大詞典》:再易
谓三年中休耕两年。根据土地肥瘠不同实行轮耕制的方式之一。《周礼·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一易之地,家二百畮;再易之地,家三百畮。”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再易之地,休二岁乃復种,故家三百畮。” 贾公彦 疏:“以其地薄,年年佃百畮,废二百畮,三年再易,乃遍,故云再易也。”汉书·食货志上:“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
《國語辭典》:沃衍  拼音:wò yǎn
肥沃的平野。《隋书。卷三一。地理志下》:「然数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也作「衍沃」。
《漢語大詞典》:肥硗(肥磽,肥墝)
亦作“ 肥墝 ”。亦作“ 肥墽 ”。土地肥沃或瘠薄。孟子·告子上:“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磽,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荀子·王制》:“相高下,视肥墝,序五种。”《淮南子·泰族训》:“察陵陆水泽肥墽高下之宜,立事生财,以除飢寒之患。” 元 王祯 农书卷三:“田有良薄,土有肥磽,耕农之事,粪壤为急。” 清 冯桂芬 《与友人书》:“ 苏 省赋额轻重不论肥磽,而以各县旧时官田之多少为差。”
《國語辭典》:美田  拼音:měi tián
肥沃的田地。《幼学琼林。卷一。地舆类》:「美田曰膏腴之田。」
《國語辭典》:沃饶(沃饒)  拼音:wò ráo
肥润丰厚。《元史。卷一四三。余阙传》:「属县灊山八社,土壤沃饶,悉以为屯。」
《國語辭典》:肥田  拼音:féi tián
1.肥沃的田地。也作「肥地」。
2.施肥料于田地中,使田地肥沃。
《漢語大詞典》:养苗(養苗)
(1).培育、保养禾苗。汉书·食货志上:“二千石遣令长、三老、力田及里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齐民要术·耕田题解引 南朝 宋 何承天 《纂文》:“养苗之道,锄不如耨,耨不如铲。铲柄长二赤,刃广二寸,以剗地除草。”
(2).方言。谓土地肥沃,能使幼苗茁壮成长。 李準 《不能走那条路》五:“一块地净是黑氯土,可养苗啦!”
《國語辭典》:肥泽(肥澤)  拼音:féi zé
形体肥硕丰润。汉。王充《论衡。语增》:「夫言圣人忧世念人,身体羸恶,不能身体肥泽。」《淮南子。说山》:「执狱牢者无病,当死者肥泽,邢者多寿,心无累也。」
《漢語大詞典》:黑坟(黑墳)
(1).色黑而坟起。谓土地肥沃。书·禹贡:“厥土黑坟,厥草惟繇。” 毛 传:“色黑而坟起。” 陆德明 释文引 马融 曰:“﹝坟﹞有膏肥也。” 清 戴名世 《记红苗事》:“立春后数日,焚之乃热。沃土黑坟,种粳稻絶美。”
(2).指肥土。文选·曹冏〈六代论〉:“譬之种树,久则深固其根本,茂盛其枝叶,若造次于山林之中,植于宫闕之下,虽壅之以黑坟,暖之以春日,犹不救于枯槁,何暇繁育哉?” 张铣 注:“黑坟,肥土也。”
《国语辞典》:阿克苏(阿克苏)  拼音:ā kè sū
县名。位于新疆西部,温宿县东南。土地肥沃,农产甚丰。所产的水晶盐,称为「冰盐」,形方味美。旧为温宿府。
《漢語大詞典》:沃实(沃實)
土地肥沃,物产丰盛。南齐书·王琨传:“南土沃实,在任者常致巨富。”
《漢語大詞典》:制土
谓按土地肥硗而列其等差。国语·鲁语下:“先王制土,籍田以力,而砥其远邇。” 韦昭 注:“制土,制其肥磽以为差也。”《商君书·徕民》:“其山陵、藪泽、谿谷,可以给其材,都邑、蹊道,足以处其民,先王制土分民之律也。” 汉 班固 《白虎通·封公侯》:“制土三等何?因土地有高、下、中。”
《漢語大詞典》:膏良
谓土地肥美。晋书·桓冲传:“ 南平 孱陵县 界,地名 上明 ,田土膏良,可以资业军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 白起渠 溉三千顷,膏良肥美,更为沃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