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三庚
(1).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之始。 唐 曹松 《夏日东斋》诗:“三庚到秋伏,偶来松槛立。”
(2).三伏。 宋 黄昃 《酹江月·夜凉》词:“西风解事,为人间洗尽,三庚烦暑。”
《國語辭典》:伏日  拼音:fú rì
三伏之日。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有三伏,共三十日,称为「伏日」,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久之,伏日,诏赐从官肉。」也作「伏天」、「三伏天」。
《漢語大詞典》:庚伏
即三伏。因三伏中的初伏、中伏分别自夏至后的第三、第四个庚日开始,而末伏自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故三伏亦称“ 庚伏 ”。 宋 苏辙 《谢入伏早出状》之二:“候极南讹,日临庚伏。” 宋 朱熹 《次韵秀野署中》:“病随庚伏尽,尊向晚凉开。”宋史·职官志四:“祕书监岁於仲夏曝书,则给酒食费……遇庚伏则前期遣中使諭旨,听以早归。”参阅初学记卷四。
《國語辭典》:伏天  拼音:fú tiān
三伏那些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参见「伏日」条。如:「在伏天里,少出门,免得中暑。」
《國語辭典》:伏日  拼音:fú rì
三伏之日。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有三伏,共三十日,称为「伏日」,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久之,伏日,诏赐从官肉。」也作「伏天」、「三伏天」。
《國語辭典》:玉井  拼音:yù jǐng
地名。隶属台南市玉井区,玉井盆地的中央,面积约七十六平方公里,原名为噍吧哖庄,民国九年改名为「玉井」。
《國語辭典》:伏腊(伏臘)  拼音:fú là
1.夏之伏日及冬之腊日,为秦汉时令名。汉。杨恽〈报孙会宗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唐。白行简《李娃传》:「娃既备礼,岁时伏腊。」
2.伏祠腊祭,或以夏祭为伏,冬祭为腊。《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每上冢伏腊,祠黄石。」晋。潘岳〈闲居赋〉:「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
《國語辭典》:中伏  拼音:zhōng fú
三伏的第二伏。指夏至后第四庚日。也称为「二伏」。
《國語辭典》:中伏  拼音:zhòng fú
中了敌人的埋伏。如:「都怪我太不小心,不然我们也不会中伏!」
《國語辭典》:三伏  拼音:sān fú
1.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分别为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金瓶梅》第八回:「那时正值三伏天道,十分炎热。」《红楼梦》第六七回:「今年三伏里雨水少,这果子树上都有虫。」
2.三重伏兵。《旧唐书。卷一二一。仆固怀恩传》:「玚令高彦崇、浑日进、李光逸等设三伏以待之,贼半渡,伏发,合击而走之。」
《漢語大詞典》:伏中
指三伏期间。 明 李贽 《答周柳塘书》:“伏中微洩,秋候自当清泰。”
分類:伏中三伏
《國語辭典》:下伏  拼音:xià fú
三伏的最后一伏。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第三个十日称为「下伏」。唐。姚合 酬光禄田卿末伏见寄诗:「下伏秋期近,还知扇渐疏。」也称为「末伏」、「终伏」。
分類:三伏伏中
《漢語大詞典》:庚暑
犹言三伏暑天。庚,庚伏。 宋 朱熹 《答吕伯恭书》:“此日庚暑,伏惟尊候益轻捷。”参见“ 庚伏 ”。
分類:三伏暑天
《漢語大詞典》:庚伏
即三伏。因三伏中的初伏、中伏分别自夏至后的第三、第四个庚日开始,而末伏自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故三伏亦称“ 庚伏 ”。 宋 苏辙 《谢入伏早出状》之二:“候极南讹,日临庚伏。” 宋 朱熹 《次韵秀野署中》:“病随庚伏尽,尊向晚凉开。”宋史·职官志四:“祕书监岁於仲夏曝书,则给酒食费……遇庚伏则前期遣中使諭旨,听以早归。”参阅初学记卷四。
《國語辭典》:入伏  拼音:rù fú
进入伏天。伏天即夏天。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
分類:进入三伏
《國語辭典》:三伏  拼音:sān fú
1.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分别为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金瓶梅》第八回:「那时正值三伏天道,十分炎热。」《红楼梦》第六七回:「今年三伏里雨水少,这果子树上都有虫。」
2.三重伏兵。《旧唐书。卷一二一。仆固怀恩传》:「玚令高彦崇、浑日进、李光逸等设三伏以待之,贼半渡,伏发,合击而走之。」
《漢語大詞典》:金伏
金气伏藏。多用以指炎热的伏天。按我国农历,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此即所谓“庚日必伏”,而庚,五行属金,金畏火而金气伏藏,故称。 唐 包佶 《同李吏部伏日口号呈元庶子路中丞》:“火炎逢六月,金伏过三庚。” 明 杨慎 《苦热》诗:“引脰望西顥,金伏何时终。”
《国语辞典》:终伏(终伏)  拼音:zhōng fú
三伏的最后一伏。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第三个十日称为「终伏」。也称为「末伏」、「下伏」。
《國語辭典》:暑伏  拼音:shǔ fú
农历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的前一天止,共三十天,每十天为一伏,分为初伏、中伏、终伏三伏。这段期间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称为「暑伏」。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注》:「此水清泠甚于大溪,纵暑伏之辰,尚无能澡其津流也。」
分類:三伏
《漢語大詞典》:出伏
出了伏天;伏天结束。 元 竹蓑笠翁 逸句:“蚕一二眠催出伏,秧三四叶尚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