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野实(野實)
指野生果实。 宋 陆游 《今年立冬后菊方盛开小饮》诗:“野实似丹仍似漆,村醪如蜜復如齏。”
《国语辞典》:野柳  拼音:yě liǔ
1.野生的柳树。
2.地名。位于新北市万里区的一个小渔村,海岸地形景观特殊,为著名观光风景区。
《漢語大詞典》:枯寒
指贫苦的山野生活。 清 魏源 《武林纪游十首呈钱伊庵居士》诗之八:“非避城市喧,非逐枯寒乐,水云幽絶处,中有古魂託。”
《漢語大詞典》:野苋(野莧)
即细苋。野生的苋菜,人可食,多作饲料。又名猪苋。 唐 杜甫 《种莴苣》诗:“野莧迷汝来,宗生实於此。” 宋 陆游 《园蔬荐村酒戏作》诗:“菹有秋菰白,羹惟野莧红。”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苋﹝集解﹞:“ 颂 曰:‘细莧俗谓之野莧,猪好食之,又曰猪莧。’莧竝三月撒种,六月以后不堪食……细莧即野莧也。”
分類:野生饲料
《國語辭典》:旅生  拼音:lǚ shēng
野生,不播种而生。《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至是野谷旅生,麻菽尤盛,野蚕成茧,被于山阜,人收其利焉。」唐。章怀太子。注:「旅,寄也。不因播种而生,故曰旅。」
分類:野生
《國語辭典》:野芋  拼音:yě yù
植物名。天南星科野芋属,多年生草本。叶长卵圆形,长十五至四十公分,基部心形。叶柄盾状著生,长可达一百二十公分。夏初开白色花,排列成肉穗花序,佛燄苞淡黄绿色或绿白色,喇叭状。
分類:野生附录
《漢語大詞典》:旅谷(旅穀)
野生的谷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紫骝马歌辞:“中庭生旅穀,井上生旅葵。” 宋 司马光 《送孟著作知济阴》诗:“水去良田阔,人归旅穀生。”
分類:野生谷物
《國語辭典》:牧草  拼音:mù cǎo
由野生草类选育出来的饲料作物。依照一般作物的栽培方法种植,可供家畜食用。
《漢語大詞典》:野羊
野山羊。一种野生的羊。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羆,足野羊。” 裴駰 集解引 郭璞 曰:“野羊如羊,千斤。” 晋 杜预 《奏事》:“臣前在南,闻 魏兴 西北山,有野牛、野羊……羊之大者数百斤。”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山羊﹝释名﹞:“野羊,羱羊,羊之在原野者,故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山羊﹝集解﹞引 苏恭 曰:“山羊大如牛,或名野羊,善鬭至死,角堪为鞍桥。”
《漢語大詞典》:果酒
(1).用水果或某些野生果实酿制的酒。一般酒精含量较少,具有水果香味。
(2).果品与酒。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待月上时, 安太太 便高高兴兴领着两个媳妇圆了月,把西瓜月饼等类分赏大家,又随意给老爷备了些果酒。”
《漢語大詞典》:旋花
植物名。多年生蔓花,野生。叶互生,戟形,有长柄。夏间开淡红色花,漏斗状,似牵牛而小。根茎可食用,亦入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旋花:“其花不作瓣,状如军中所吹鼓子,故有旋花鼓子之名。一种千叶者,色似粉红牡丹,俗呼为缠枝牡丹。”
《漢語大詞典》:野禾
野生的谷类植物。 金 元好问 《岳山道中》诗:“野禾成穗石田黄,山木无风雨气凉。”
《漢語大詞典》:稆谷(穭穀)
野生的稻谷。 唐 刘禹锡 《登司马错故城》诗:“废井抽寒菜,毁臺生穭穀。”旧唐书·马燧传:“ 大历 四年,改 怀州 刺史。乘乱兵之后,其夏大旱,人失耕稼……至秋,界中生穭穀,人颇赖之。”旧五代史·梁书·冯行袭传:“民或艰食,必有穭穀出於壠亩。”
分類:野生稻谷
《漢語大詞典》:稆生(穭生)
植物落粒自生,野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胡荽:“六月连雨时,穭生者亦寻满地,省耕种之劳。” 缪启愉 校释:“穭,也写作‘稆’,指落粒自生。”北齐书·循吏传·宋世良:“狱内穭生桃树、蓬蒿亦满。”
分類:植物野生
《漢語大詞典》:牦牛(犛牛,氂牛)
反刍家畜。亦有野生者。毛多黑褐色或黑白花斑,尾毛蓬生似帚,下腹、肩、股、胁等部密生长毛。耐寒,腿短,在崇山峻岭间善驮运。毛可制披衣、帐篷和绳索,绒可制毡。原产 亚洲 中部山地。是我国 青藏高原 地区主要的力畜。古人取其尾毛以为旌旄,后又以为帽缨。 明 郭登 《甘州即事》诗:“牦牛互市番氓出, 宛 马临关 汉 使回。”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牦牛:“牦牛出 甘肃 临洮 ,及西南徼外,野牛也。人多畜养之。状如水牛,体长多力,能载重,迅行如飞,性至粗梗。髀膝尾背胡下皆有黑毛,长尺许。其尾最长,大如斗。亦自爱护,草木钩之则止而不动。古人取为旌旄,今人以为缨帽……山海经云:‘ 潘侯之山 有旄牛,状如牛而四足节生毛。’即此也。” 郭小川 《春歌》之一:“ 西藏 的牦牛, 内蒙 的骆驼,早像春风一般巡视过高原和沙漠。”
犛牛:野牛。形状毛尾全同牦牛,但比牦牛大。一说即牦牛。山海经·中山经:“东北百里,曰 荆山 ……其中多犛牛。” 郭璞 注:“旄牛属也,黑色,出西南徼外也。”新唐书·吐蕃传上:“其宴大宾客,必驱犛牛使客自射,乃敢馈。”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犛牛:“犛牛出西南徼外,居深山中野牛也,状及毛尾俱同牦牛。牦小而犛大,有重千斤者…… 唐 宋 西徼诸州贡之。”参见“ 牦牛 ”。
氂牛:即牦牛。体矮身健,毛长,色多黑、深褐或黑白花斑。耐寒,耐粗饲。尾毛蓬生,可作旌旄。汉书·郊祀志上:“ 泰一 所用,如 雍 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氂牛以为俎豆牢具。” 颜师古 注:“西南夷长尾髦之牛也。” 唐 杜甫 《锦树行》:“青草萋萋尽枯死,天马跛足随氂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