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剥运(剥運)
(1).谓时运不利。剥,卦名。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三:“岂非时钟剥运,天产姦雄,不然则安得钩爪锯牙,恣行吞噬,毡裘左衽,专为桀驁。” 清 陈确 《辛卯长至后一日集南湖宝纶阁》诗:“吾道一时逢剥运,天心昨日见回阳。”参见“ 剥復 ”。
(2).驳运。用船转运。剥,通“ 驳 ”。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盖放舟剥运,皆贷力於土人。” 清 魏源 《道光丙戌海运记》:“各州县剥运之米,鱼贯而至。”
《漢語大詞典》:剥复(剥復)
二卦名。坤下艮上为剥,表示阴盛阳衰。震下坤上为复,表示阴极而阳复。后因谓盛衰、消长为“剥復”。宋史·程元凤传:“极论世运剥復之机。” 清 王韬 《泰西立约不足恃》:“然倚伏之机,剥復之理,本无定局。” 严复 《原强》:“物强者死之徒,事穷者势必反,天道剥復之事,如反覆手耳。”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或者盛衰剥復之几,此暂见之小波澜,正为多难兴邦,殷忧啟圣之因缘。”
分類:二卦
《國語辭典》:倒运(倒運)  拼音:dǎo yùn
1.倒楣。《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打从帮閒的处馆的两项人见了他,也就做鬼脸,把『倒运』两字笑他。」《儒林外史》第三回:「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
2.转运。明。沈德符《野获篇。卷一二。河漕》:「稍加脩葺,必可行舟,是在按求古迹,何处可避险,何处可陆运,何处可立仓倒运,何处可造舡装运,勿惮一劳,而失永利。」
3.把甲地的货物运往乙地出卖,再把乙地货物运回甲地出售的牟利行为。
《國語辭典》:客栈(客棧)  拼音:kè zhàn
旧时供人暂时休息、住宿的旅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一班挑夫、车夫,以及客栈里的接客夥友,都一哄上船,招揽生意。」
《漢語大詞典》:宿场(宿場)
水陆转运的货栈。新唐书·食货志三:“ 河南 尹 裴迥 以八递伤牛,乃为交场两递,滨水处为宿场,分官总之。”
《漢語大詞典》:输场(輸場)
唐 代转运物资的货场。旧唐书·玄宗纪上:“遣侍中 裴耀卿 充 江 淮 、 河南 转运使, 河口 置输场。壬寅,於输场东置 河阴县 。”
《漢語大詞典》:贴铺(貼鋪)
谓充实茶铺。铺,指茶铺,转运茶叶的驿站。 宋 苏辙 《论蜀茶五害状》:“ 蜀 道行於溪山之间,最为嶮恶。般茶至 陕西 ,人力最苦。 元丰 之初,始以 成都府路 厢军数百人贴铺般运,不一二年,死亡略尽。”
《漢語大詞典》:谪运(謫運)
谓因罪被罚而任转运之役。《梁书·武帝纪下》:“令书行后,百日为期,若犹有犯,男子謫运,女子质作,并同三年。”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同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謫运者,以謫发之转运;质作,质其身使居作;皆役之三年。此古所谓三岁刑也。”
分類:转运
《漢語大詞典》:盘仓(盤倉)
指转运仓贮粮物。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京师转漕东南,岁七百万,积以升斗,极於京垓,盘仓古法,今也失传,其数至颐而不可稽,其欺至隐而不可詰。”
分類:转运
《漢語大詞典》:赠耗(贈耗)
旧时征收赋税,以转运亏损为名,额外加征以供弥补的一种杂税。 清 叶梦珠 《阅世编·徭役》:“乃运军犹借米色,需索勒掯会银酒饭,种种不一,驯致 顺治 十一、二年间,会银每石加至三钱,米色每石加至一钱五分,而当官之赠耗,额设之银米不与焉。”清史稿·食货志三:“ 乾隆 七年,定 江 南漕米赠耗永免停支例。”参见“ 贴赠 ”。
《漢語大詞典》:贴赠(貼贈)
封建时代,以漕运亏损为名,要民户补贴其损耗部分。 清 齐彦槐 《海运四诗寄潘吾亭观察》:“贴赠有银米,几抵脚价中。”清史稿·食货志三:“ 康熙 十年,议定 江寧 等府起运耗米及正粮一体贴赠, 苏 、 松 、 常 三府改折灰石,帮贴漕折等银悉免之。”
《国语辞典》:太阳自转(太阳自转)  拼音:tài yáng zì zhuàn
太阳本身所作的旋转运动。其方向与各行星轨道运动方向相同。太阳的自转是不等速的,在太阳赤道上是二十四点六五天自转一周,但靠近两极区则增加到约三十四天。
《国语辞典》:曲轴(曲轴)  拼音:qū zhóu
能把机械的往复运动变为回转运动,或把回转运动变为往复运动的轴。为柴油机、汽油机等的重要零件。
《国语辞典》:转运站(转运站)  拼音:zhuǎn yùn zhàn
在中途转运人或货物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赶鞘(趕鞘)
谓解送银饷。鞘,古时用来贮藏银宝以便转运的木筒。儒林外史第三四回:“那些赶鞘的骡夫一齐叫道:‘不好了!前面有贼!’”
《漢語大詞典》:驳运(駁運)
在岸和大船之间用小船转运客货。 清 林则徐 《收缴趸船烟箱章程七条稿》:“由 龙穴 驳运至 镇口 ,由 镇口 挑抬至提署,为途甚长,难保不遇风雨。”
《漢語大詞典》:兵站
军队在后方交通线上设置的供应、转运机构,主要负责补给物资、接收伤病员、招待过往部队等。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受伤的只要有口气,少不了当地动员人往 乌龙铺 医院送;死人也怕要到有兵站的地场。” 刘同聚 《这担桶》诗:“自从入伍来到兵站,就和这担桶交了朋友,晚上它睡在我的床下,白天它伴我在山道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