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亭候
亦作“ 亭堠 ”。 古代边境上用以瞭望和监视敌情的岗亭、土堡。后汉书·南匈奴传:“﹝朝廷﹞增缘边兵郡数千人,大筑亭候,修烽火。” 唐 张说 《王氏神道碑》:“亭候恃其长城,庙堂赖其神将。” 宋 司马光 《塞上》之二:“旌旗遥背水,亭堠远依山。” 清 曹寅 《驯鹭亭放舟》诗:“隔岸无亭堠,依人只鷺鷥。”
《漢語大詞典》:看楼(看樓)
供观乐或瞭望的楼。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下:“每正月望夜,又御勤政楼观作乐,贵臣戚里官设看楼。夜阑,即遣宫女於楼前歌舞以娱之。”辽史·食货志下:“ 东平郡 城中置看楼,分南、北市,禺中交易市北,午漏下交易市南。”
分類:瞭望
《漢語大詞典》:列亭
古时排列在边境上侦察敌情的瞭望所。史记·匈奴列传:“筑城鄣列亭,至 庐胊 。” 张守节 正义:“亭,候望所居也。”
《漢語大詞典》:关楼(關樓)
城上供瞭望用的小楼。 唐 岑参 《五月四日送王少府归华阴》诗:“ 仙掌 分明引马头,西看一点是关楼。”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九年:“横 江 水起浮桥、关楼,立欑柱以絶水道。” 胡三省 注:“‘关楼’ 范 作‘鬭楼’,犹今城上敌楼也。” 阿英 《津平日记选》:“上至关楼,屋似系民 国所 建,已颓圮。”
《漢語大詞典》:看城
清 代皇帝行围打猎时设在高地的瞭望点。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木兰行围制度:“离驻蹕行营约略二三里许,惟视高敞处设黄幕,幄中设毡帐,是之谓看城。”
《漢語大詞典》:百楼(百樓)
古代瞭望敌情的高台。百,极言楼之高。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兵法,百楼不攻。” 宋 苏轼 《用前韵再和霍大夫》:“野阔横双练,城坚耸百楼。”
《國語辭典》:碉楼(碉樓)  拼音:diāo lóu
在城墙的四个角落上,用石砌成的塔形高楼,可以用来观测瞭望和防禦敌人的攻击。
《國語辭典》:巢车(巢車)  拼音:cháo chē
一种古代的兵车。车上有辘轳升降的瞭望台,人在台内,如鸟在巢中,故称为「巢车」。可用来瞭望敌军。《左传。成公十六年》:「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子重使大宰伯州犁侍于王后。」
《漢語大詞典》:高俎
放在高桌上的砧板。一说,指供瞭望用的车上的高台。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为高俎,置 太公 其上,告 汉王 曰:‘今不急下,吾烹 太公 。’” 裴駰 集解:“ 如淳 曰:‘高俎,几之上。’ 李奇 曰:‘军中巢櫓方面,人谓之俎也。’”
《漢語大詞典》:津堠
渡口上供瞭望用的土堡。 宋 周邦彦 《兰陵王·柳》词:“悽惻,恨堆积,渐别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漢語大詞典》:了高(瞭高)
在高处瞭望。 明 吴炳 《绿牡丹·帘试》:“兀那生员不归号房,出外闲走,不怕瞭高的拿犯规么?” 清 李渔 《怜香伴·闻试》:“院子远立瞭高,防他倩代传递; 梅香 近身巡视,防他怀挟私抄。”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大凡作强盗的,敢於拦路劫财了,断不是三个、五个,内中有瞭高的,把风的,动手的、接臟的,至少也有二三十个人。”
分類:高处瞭望
《漢語大詞典》:候楼(候樓)
(1).供瞭望用的小楼。墨子·备城门:“三十步置坐候楼。楼出於堞四尺,广三尺,广(长)四尺,板周三面,密傅之,夏盖亓上。”周礼·地官·司市“上旌于思次以令市”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次,市中候楼也。”
(2).观测、占候天象之楼。陈书·世祖纪:“大风至自西南,广百餘步,激坏灵臺候楼。”
《漢語大詞典》:衙楼(衙樓)
官衙的瞭望楼。 唐 陈陶 《冬夜吟》:“展转城乌啼紫天,曈曚千骑衙楼前。”
《漢語大詞典》:寓望
古代边境上所设置的以备瞭望、迎送的楼馆。亦指其主管官员。国语·周语中:“国有效牧,疆有寓望,藪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 韦昭 注:“境界之上,有寄寓之舍,候望之人也。” 董增龄 正义:“寓望,谓寄寓之楼,可以观望。亦曰候馆,馆有积,遗人掌之,其官中士、下士,而宾客羇旅,则委人以甸稍之畜供之。”
《漢語大詞典》:斗楼(鬥樓)
亦作“鬭楼”。 一种供瞭望敌情用的活动建筑。一说即敌楼,城上的一种建筑,亦凭以望敌。后汉书·岑彭传:“横 江水 起浮桥、鬭楼,立欑柱絶水道,结营山上,以拒 汉 兵。”按,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九年引作“关楼”。 胡三省 注曰:“‘关楼’, 范 书作‘鬭楼’,犹今城上敌楼也。”旧唐书·李光弼传:“敌恃众直逼其城,以车二乘载木鹅、蒙衝、鬭楼、橦车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