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彙、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宜嗔宜喜  拼音:yí chēn yí xǐ
形容面貌不論喜樂或發怒都很美麗。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呀,誰想著寺裡遇神仙!我見他宜嗔宜喜春風面,偏、宜貼翠花鈿。」也作「宜喜宜嗔」。
《國語辭典》:喜怒無常  拼音:xǐ nù wú cháng
情緒變化不定,令人難以捉摸。《魏書。卷七三。楊大眼傳》:「然征淮堰之役,喜怒無常,捶撻過度,軍士頗憾焉。」《紅樓夢》第二七回:「他兄妹間多有不避嫌疑之處,嘲笑不忌,喜怒無常。」
《漢語大詞典》:鲜蹦活跳(鮮蹦活跳)
谓鱼、禽等乱蹦乱跳而有生气。 吴趋 《姑苏野史·秋风江南话鲈鱼》:“秋水茫茫,在水一方,一尾尾鲜蹦活跳的鲈鱼,引来了多少美食之客。”
分類:乱跳生气
《國語辭典》:行尸走肉  拼音:xíng shī zǒu ròu
會走動卻沒有魂魄的軀體。比喻一個人徒具形骸,缺乏生氣,庸碌無為。晉。王嘉《拾遺記》卷六:「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幼學瓊林。卷二。身體類》:「譾劣無能,謂之行尸走肉。」也作「行尸走骨」、「行屍視肉」、「走骨行屍」、「走肉行屍」。
《國語辭典》:扭头暴筋(扭頭暴筋)  拼音:niǔ tóu bào jīn
扭動頭部,暴露出青筋。形容非常忿怒、生氣的樣子。《紅樓夢》第六○回:「平白我說你一句兒,或無心中錯拿了一件東西給你,你倒會扭頭暴筋、瞪著眼,蹾摔娘。」
《國語辭典》:怒目咬牙  拼音:nù mù yǎo yá
張眼瞪視、咬牙切齒。形容生氣、痛恨到了極點。《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典韋怒目咬牙,衝殺出去。」也作「怒目切齒」。
《國語辭典》:怒目攒眉(怒目攢眉)  拼音:nù mù cuán méi
眼冒怒火,眉毛緊蹙。形容非常生氣的表情。《西遊記》第三○回:「只見那怪怒目攢眉,咬牙切齒。」
《國語辭典》:拧眉瞪眼(擰眉瞪眼)  拼音:níng méi dèng yǎn
緊皺眉毛,瞪大雙眼。形容非常生氣。如:「看他擰眉瞪眼,氣得一副要吃人的樣子。」
《國語辭典》:两脚直跳(兩腳直跳)  拼音:liǎng jiǎo zhí tiào
形容生氣到極點。如:「剛買的新車就被人刮了幾道痕跡,氣得我兩腳直跳。」《老殘遊記》第一回:「章伯氣的兩腳直跳,罵道:『好好的一船人,無窮性命,無緣無故斷送在這幾個駕駛人的手裡,豈不冤枉!』」
分類:生气极点
《國語辭典》:面如铁色(面如鐵色)  拼音:miàn rú tiě sè
比喻人因生氣而臉色鐵青。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一:「太祖懼,密以告家人,曰:『外間洶洶如此,將如之何?』太祖姊面如鐵色,方在廚,引麵杖逐太祖擊之,曰:『丈夫臨大事,可否當自決胸懷,乃來家間恐怖婦女何為耶?』」
《國語辭典》:满脸溅朱(滿臉濺朱)  拼音:mǎn liǎn jiàn zhū
朱,大紅。「滿臉濺朱」形容極為生氣的樣子。如:「他滿臉濺朱,雙眼直瞪的破口大罵,引來別人的注視。」
《國語辭典》:满肚子火(滿肚子火)  拼音:mǎn dù zi huǒ
比喻非常生氣。如:「聽了他這些話,讓我滿肚子火。」
分類:常生生气
《國語辭典》:生趣盎然  拼音:shēng qù àng rán
1.形容洋溢著生氣與活力的樣子。如:「春夏之交,公園裡一片蔥綠,蟲鳴鳥叫,生趣盎然。」
2.形容生動活潑而充滿趣味。如:「學生的話劇表演,生趣盎然,為全場帶來歡笑。」
《國語辭典》:情词易工(情詞易工)  拼音:qíng cí yì gōng
明代戲曲家何良俊為了改變戲曲創作刻板、毫無生氣的現象所提出的理論。他以為在文藝作品中,描述情感及融入作者主觀感情的「情詞」,對作家及演員而言,容易取得完美的表現語言及形式;就讀者及觀眾而言,則容易引起共鳴,故謂之「情詞易工」。見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三十七。
《國語辭典》:气愤填膺(氣憤填膺)  拼音:qì fèn tián yīng
形容極度生氣,滿懷憤恨。如:「看見流氓欺負弱小,令人感到氣憤填膺,立刻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