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兵燹  拼音:bīng xiǎn
因战乱所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宋史。卷一五。神宗本纪二》:「丁酉,诏:岷州界经鬼章兵燹者赐钱,胁从来归者释其罪。」《封神演义》第三回:「冀州失守,宗社无存,一害也;骨肉有族灭之祸,二害也;军民遭兵燹之灾,三害也。」
《國語辭典》:兵戎  拼音:bīng róng
武器、军队。后用以比喻战争。《史记。卷二六。历书》:「而亦因秦灭六国,兵戎极烦,又升至尊之日浅,未暇遑也。」连横〈台湾通史序〉:「朱林以下,辄启兵戎。」
《國語辭典》:避乱(避亂)  拼音:bì luàn
逃离乱世。《三国志。卷五二。吴书。张顾诸葛步传。诸葛瑾》:「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三国演义》第一五回:「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因避乱隐居于此。」
《國語辭典》:焦土  拼音:jiāo tǔ
被烈火烧焦的土地。常用以形容因战争而受到澈底破坏的景象。唐。杜牧〈阿房宫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三国演义》第六回:「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庭,尽为焦土。」
《漢語大詞典》:劫尘(劫塵)
亦作“刧尘”。亦作“刼尘”。
(1).凡尘,人世。 清 黄宗羲 《陈定生先生墓志铭》:“贞元朝士无多,劫尘冷落。” 清 洪升 《长生殿·闻乐》:“药捣长生离刼尘,清妍面目本来真。”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轶事一》:“觉当时尚有秋水一泓,兹则尽成平陆,亦刧尘之小变也夫。”
(2).谓兵火战乱之馀烬。 元 耶律楚材 《过沁园有感》诗:“垣頽月榭经兵火,草没诗碑覆劫尘。”
《漢語大詞典》:避兵
(1).谓躲避战乱而移居他处。 汉 焦赣 《易林·无妄之谦》:“东行避兵,南去不祥。” 唐 唐彦谦 《毘陵道中》诗:“百年只有百清明,狼狈今年又避兵。” 明 冯梦龙 《风流梦·杜宝移镇》:“因报马连催,虏信紧急,打发家眷往 临安 避兵。” 丰子恺 《辞缘缘堂》:“将避兵 桐庐 ,留别 杭州 诸友。”
(2).谓避开敌军。《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破敌未堪息战马,避兵又必赖良谋。” 凌力 《星星草》第十五章:“人皆说捻子善避兵,又怕打不着;我要说: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3).谓避免兵器所伤。 唐 马总 意林卷四:“肉芝是万岁蟾蜍,头上有丹书八字,五月五日中时取之,以足画地则水流,带之左手则避兵。”
《漢語大詞典》:厌乱(厭亂)
厌恶战乱。新唐书·高开道传:“将士多 山东 人,思归,众益厌乱。”
分類:厌恶战乱
《漢語大詞典》:烟埃(煙埃)
亦作“烟埃”。
(1).尘埃;灰烬。 唐 李白 《望黄鹤山》诗:“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謐。”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宋宣献 兼有 毕文简 、 杨文庄 二家之书,不减中秘,而 元符 中荡为烟埃。”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试看新的文艺和在压制者保护之下的狗屁文艺,谁先成为烟埃。”
(2).指云烟雾气。 宋 丘崇 《沁园春》词之一:“登山临水,惊心节物,极目烟埃。”
(3).烽烟和战尘。喻战乱。 唐 岑参 《北廷北楼呈幕中诸公》诗:“上将新破胡,西郊絶烟埃。” 前蜀 杜光庭 《贺黄云表》:“授律则南摧丑蜒,凿门则北扫烟埃。”
《漢語大詞典》:空巷
(1).荒无人烟的里落。多形容战乱灾荒后的景象。 唐 杜甫 《无家别》诗:“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2).谓居民倾巷而出。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官政:“ 吴 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希文 ( 范仲淹 )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於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宋 陆游 《开岁半月湖村梅开无馀偶得五诗》之一:“居人空巷看,疑是湖中仙。” 叶圣陶 《登雁塔》:“将来逢到四野花开的时节,春秋晴明的日子……城里人必将倾城空巷而出。”
《漢語大詞典》:烟清(煙清)
烟尘澄清。指战乱平息。 唐 黄滔 《祭陈侍御峤文》:“ 岷峨 岁改, 岐雍 烟清。”
《漢語大詞典》:宣抚使(宣撫使)
官名。 唐德宗 后,派朝官巡视经过战乱及受灾的地区,称宣慰安抚使或宣抚使。 宋 代宣抚使为镇抚一方之军政长官,职位高于安抚使。 元 于西南地区设宣抚司,参用土官,处理地方军政大事。 明 清 宣抚使皆土官世袭之职。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三续文献通考·职官十
《漢語大詞典》:烽尘(烽塵)
烽火和烟尘。借指战乱。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一折:“想 高皇 ,想 高皇 ,本亭长,区区 泗水 滨。将诸侯,西入 秦 ,不五年,扫清四海絶烽尘。” 明 高启 《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诗:“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西湖佳话·三台梦迹》:“今天下承平日久,耳不闻兵戈铁马之声,目不观烟火烽尘之警。”
《漢語大詞典》:烟氛(煙氛)
亦作“烟氛”。
(1).燃烧所生的烟火气。古亦指燔柴祭天。 汉 王充 论衡·顺鼓:“尚书大传曰:烟氛郊社不修,山川不祝,风雨不时,霜雪不降,责於天公。”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一章:“所有的烟囱,有的犹如一只巨大的炭笔,正在用那浓浓的烟氛绘染着天壁。” 萧红 《牛车上》:“那短小的烟管,顺着风时时送着烟氛。”
(2).烟霭云雾。 南朝 梁 江淹 《草木颂·杉》:“长入烟氛,永参鸞螭。” 唐 崔日用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乘时迎气正璿衡, 灞滻 烟氛向晚清。” 唐 杨炯 《送李庶子致仕还洛》诗:“原野烟氛匝,关 河 游望赊。”
(3).烽烟。指战乱或战争形势。 太平天囯 洪秀全 《时势》诗:“近世烟氛大不同,知天有意启英雄。”
《漢語大詞典》:兵凶
战乱的祸患。后汉书·伏湛传:“遭时反覆,不离兵凶。”后汉书·贾琮传:“时黄巾新破,兵凶之后,郡县重敛,因缘生姦。” 唐 韦应物 《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诗:“兵凶久相践,徭赋岂得闲?”
分類:战乱祸患
《漢語大詞典》:流乱(流亂)
(1).犹散乱。初学记卷二八引 汉 枚乘 《柳赋》:“漠漠庭阶,白日迟迟。于嗟细柳,流乱轻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凡为文章,犹人乘騏驥,虽有逸气,当以衔勒制之,勿使流乱轨躅,放意填坑岸也。”
(2).(因灾荒战乱等)流转离散。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五:“秋原黄叶,才领略别离滋味,怎知道,有灾祲流乱,更饥寒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