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忿躁
忿怒急躁。新五代史·梁臣传·敬翔:“﹝ 梁太祖 ﹞归而忿躁,杀 唐 大臣几尽。” 宋 苏轼 《上张安道养生诀论》:“神仙至术,有不可学者:一忿躁,二阴险,三贪慾。”
分類:忿怒急躁
《國語辭典》:忿言  拼音:fèn yán
愤怒的话。《礼记。祭义》:「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
分類:忿怒怨恨
《漢語大詞典》:目裂
眼眶破裂。形容忿怒到极点。吕氏春秋·必己:“ 孟賁 瞋目而视船人,髮植,目裂,鬢指。”
《漢語大詞典》:瞋心
佛教语。忿怒怨恨的意念。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龙性猛恶,不能自持,瞋心或起,当忘所制。”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释门以瞋心坏一切善,慈心降一切魔。”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瞋心差别有三:曰嫉恶心,曰怨懣心,曰难忍辱心。”
《漢語大詞典》:忿阋(忿鬩)
忿怒争执。
分類:忿怒争执
《漢語大詞典》:忿速
忿怒急躁。孙子·九变:“故将有五危……忿速,可侮也。” 杜牧 注:“忿者,刚怒也;速者,褊急也,性不厚重也。” 唐 元稹 《裴向授左散骑常侍制》:“朕以将壮之年臣妾天下,司其忿速,其在於持重温良之士以鉴之乎!”
《漢語大詞典》:瞋忿
忿怒怨恨。百喻经·獮猴喻:“凡夫愚人亦復如是。先所瞋人,代谢不停,灭在过去,乃於相续后生之法,谓是前者,妄生瞋忿,毒恚弥深。”百喻经·毗舍闍鬼喻:“此篋杖屐,有何奇异?汝等共諍,瞋忿乃尔。”
《漢語大詞典》:崩愤(崩憤)
痛心忿怒。《宋书·柳元景传》:“国祸寃深,凶人肆逆,民神崩愤,若无天地。”
分類:痛心忿怒
《国语辞典》:扭头暴筋(扭头暴筋)  拼音:niǔ tóu bào jīn
扭动头部,暴露出青筋。形容非常忿怒、生气的样子。《红楼梦》第六○回:「平白我说你一句儿,或无心中错拿了一件东西给你,你倒会扭头暴筋、瞪著眼,蹾摔娘。」
《国语辞典》:怒气攻心(怒气攻心)  拼音:nù qì gōng xīn
忿怒之气直攻心扉。形容盛怒。《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听了这一句话,怒气攻心,大叫一声,望后便倒。」
《国语辞典》:怒气填胸(怒气填胸)  拼音:nù qì tián xiōng
胸中充满怒气。形容非常气愤、忿怒。《三国演义》第九回:「及至吕布来时,却又擂鼓收军去了,激得吕布怒气填胸。」《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些笑颜也没有,一句閒话也不说,却像个怒气填胸,寻事发作的一般。」
《国语辞典》:怫然作色  拼音:fèi rán zuò sè
忿怒而改变脸色。如:「他怫然作色道:『难道是我做错了吗?』」《庄子。天地》:「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
《国语辞典》:勃然大怒  拼音:bó rán dà nù
忿怒的样子。如:「他不知为了什么事勃然大怒。」《三国演义》第七三回:「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遂唤左右逐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士真一看,便勃然大怒,既召了来,免不得赐他坐了。」
分类:忿怒
《国语辞典》:勃然色变(勃然色变)  拼音:bó rán sè biàn
忿怒而脸色大变的样子。也作「勃然变色」、「勃然作色」。
《国语辞典》:勃然作色  拼音:bó rán zuò sè
忿怒生气而脸色大变的样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只见刘元普勃然作色道:『夫人说那里话!天下多美妇人,我欲娶妾自可别图。岂敢污裴使君之女!』」也作「勃然变色」、「勃然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