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外户(外戶)  拼音:wài hù
从外掩合的门扉。《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宋。范成大 代儿童作端午贴门诗三首之三:「笑倩艾人看外户,北窗深处咏归来。」
《國語辭典》:外间(外間)  拼音:wài jiān
1.凡不属于某事物范围内的,即外界、外方。相对于内部而言。《红楼梦》第二一回:「袭人和麝月在外间听了,抿嘴而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我已是久厌风尘,看著这等事,绝不因之动心;只是外间的飞短流长,未免令人闻而生厌罢了。」
2.相连的数间屋子中,距门较近而靠外面的房间。《儿女英雄传》第三回:「那庙里通共两间小房子,安老爷住了里间,外间白日见客,晚间家人们打铺。」
《國語辭典》:出去  拼音:chū qù
从里面到外边去。《儒林外史》第一回:「秦老整治晚饭与他吃了,又暗叫了王冕出去问母亲秤了三钱二分银子。」
《國語辭典》:向外  拼音:xiàng wài
1.朝向外面。《金史。卷二○。天文志》:「日上有虹,背而向外者二,约长丈馀,两旁俱有白虹贯之。」
2.以外、开外。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美妇人我见过万千向外,不似这小妮子生得十分惫赖。」
分類:向外外面
《國語辭典》:进来(進來)  拼音:jìn lái
由外入内。《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只有主翁与小娘子,日日来看一次,别无人敢进来。」《红楼梦》第六三回:「我还没睡呢,妈妈进来歇歇。」
《漢語大詞典》:竹青
竹子外面的一层青绿色表皮。《文化与生活》1982年第1期:“所谓留青,即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竹青雕刻图纹,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
《國語辭典》:棉花  拼音:mián huā
植物名。锦葵科草棉属,小乔木或灌木。枝细长,圆柱形,紫色。叶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有小尖刺,边缘反卷。花大,单生叶腋,小苞片三枚,基部合生,花冠黄色,基部深紫色,有紫黑色斑点。蒴果称为「棉桃」,近圆形,顶端渐尖,也称为「棉铃」。果实成熟绽裂,种子具絮状种毛,称为「棉花」。种毛可为纺织及药用脱脂棉原料,种子为催乳剂。
《國語辭典》:暗锁(暗鎖)  拼音:àn suǒ
设在隐密处、不为人知的锁。
《國語辭典》:出路  拼音:chū lù
1.出口。《三国演义》第三回:「进荒急,欲寻出路,宫门尽闭,伏甲齐出。」
2.发展的途径或未来的职业。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乃开后阁,驱诸婢妾数十人,出路任其所之。」《花月痕》第九回:「大器晚成,他后来或有出路。」
3.出外、旅行。《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出》:「你出路日子在眼前,我一夜思之怕没盘缠,往大公家急忙去借典。」
《國語辭典》:风门(風門)  拼音:fēng mén
1.冬日禦风的门。《红楼梦》第八九回:「把风门推开一看,只见西北上一层层的黑云渐渐往东南扑上来。」
2.吹笛时,两唇之间所留的小空隙。
《國語辭典》:外耳  拼音:wài ěr
为耳的最外部,可分为外耳道及耳壳两部分,以鼓膜和中耳间隔,负责收集声波。真正的外耳只见于哺乳类。
《漢語大詞典》:外强(外彊)
(1).外面强大。新唐书·永安王孝基传:“时 怀恩 挟异计,紿説 孝基 曰:‘ 夏城 坚,攻之引日, 宋金刚 在近,内拒外彊,一败涂地。不如顿兵待 秦王 破贼,则 夏 自孤,此谓不战而屈人也。’” 唐 白居易 《新秋喜凉因寄兵部杨侍郎》诗:“外彊火未退,中鋭金方战。”
(2).貌似强大。参见“ 外彊中乾 ”。
《漢語大詞典》:外彊中乾
亦作“外强中乾”。 谓貌似强大,实质虚弱。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僨兴,外彊中乾。” 唐 柳宗元 《愈膏肓疾赋》:“肤腠营胃,外彊中乾。精气内伤,神沮脉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他一向手笔大,不解理财之法,今番再乾掉了几万,虽不至于像从前吃尽当光光景,然而不免有点外彊中乾了。” 朱自清 《历史在战斗中》:“那拥抱过去的人虽不一定‘苍白无力’,可也不免外强中干--外强是自大,中干是自卑。”
《國語辭典》:遮盖(遮蓋)  拼音:zhē gài
1.遮挡掩蔽。如:「乌云遮盖了太阳,看来要下雨了。」《镜花缘》第一四回:「他虽用绫遮盖,以掩众人耳目,那知却是掩耳盗铃。」
2.隐瞒、掩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此是杨化的驴,有人认得。我收在家里,必有人问起,难以遮盖。」《儒林外史》第一四回:「若不是我替你遮盖,怕老爷不会打折你的狗腿!」
《漢語大詞典》:蒙气(蒙氣)
(1).古指包围地球外面的大气。《汉书·京房传》:“辛酉以来,蒙气衰去,太阳精明。”后汉书·黄琼传:“閒者以来,卦位错谬,寒燠相干,蒙气数兴,日闇月散。”
(2).犹闷气。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进士授史官:“意者他日能大用,豁诸公蒙气也。”
《國語辭典》:衣袍  拼音:yī páo
袍子。唐。孟郊〈立德新居〉诗一○首之四:「晓碧流视听,夕清濯衣袍。」《三国演义》第三四回:「行不数步,马前蹄忽陷,浸湿衣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