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噫嘘
叹息貌。 曹亚伯 《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举目前途,众有忧色。询及将来计画,莫不噫嘘太息,相视无言。”
分類:叹息
《漢語大詞典》:忧嗟(憂嗟)
忧愁叹息。 汉 袁康 越绝书·越绝外传本事:“夫人情泰而不作,穷则怨恨,怨恨则作,犹诗人失职,怨恨忧嗟作诗也。”旧唐书·代宗纪:“惕然忧嗟,深自咎责。” 宋 曾巩 《祭土祈雨文》:“旱暵为虐,人用忧嗟。”
《漢語大詞典》:叹悼(歎悼)
叹息哀悼。 汉 蔡邕 《汝南周巨胜碑》:“遐邇叹悼,痛心失图。”
分類:叹息哀悼
《漢語大詞典》:沈叹(沈歎)
亦作“ 沉叹 ”。亦作“沉嘆”。 深深地叹息。 唐 李白 《古风》之二:“沉嘆终永夕,感我涕沾衣。” 唐 白居易 《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吴郡张公神道碑铭序》:“公常自负其才,不后於人,自疑其命,不偶於世。及将去 碭山 而反 伊川 也,顿驾搦管,沉叹久之。”
见“ 沉嘆 ”。
分類:深深叹息
《漢語大詞典》:叹咤(嘆咤,嘆吒)
亦作“ 叹吒 ”。叹息感慨。三国志·蜀志·杨仪传:“於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於五内。”周书·萧詧传:“未尝不盱衡扼腕,叹咤者久之。”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低头增叹吒,到口復嗢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上仙:“便闻案上作叹咤声,似一健叟。”
嘆吒:由于愤激而慨叹。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怀玉 ( 李怀玉 )抱冤无诉,於狱中垒石象佛,默期冥报,时近腊日,心慕同儕,嘆吒而睡。”资治通鉴·魏高贵乡公甘露三年:“ 吴主 大怒,上马带鞬执弓欲出,曰:‘孤 大皇帝 适子,在位已五年,谁敢不从者!’侍中近臣及乳母共牵攀止之,不得出,嘆咤不食,駡 全后 曰:‘尔父憒憒,败我大事!’”
《漢語大詞典》:悯叹(憫歎)
忧伤叹息。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目击世界之亡,而不生其悯叹。”
《國語辭典》:逌尔(逌爾)  拼音:yóu ěr
笑的样子。《文选。班固。答宾戏》:「主人逌尔而笑,曰:『若宾之言,所谓见世利之华,闇道德之实。』」
分類:叹息笑貌
《漢語大詞典》:悯嗟(憫嗟)
(1).忧虑叹息。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今则公忠道消,奸邪计胜,众情犹有惋叹,深分却无悯嗟。” 宋 苏轼 《及第后谢秋赋试官启》:“下之士有学古之志,而无学古之功;上之人有用儒之名,而无用儒之实,顾兹媮弊,常切悯嗟。”
(2).犹哀怜。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一表》:“将染乞骸之疏,犹驰就日之魂,冀仁主之悯嗟,遂老臣之休退。”
《漢語大詞典》:矜嗟
(1).怜悯叹息。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 上党王 深自矜嗟,不传首级,更蒙封树,饰棺厚殯,务从优礼。”
(2).赞叹。 宋 曾巩 《谢章学士书》:“ 巩 不佞,以身得察於下执事,明公过恩,召而见之,所以矜嗟奬宠开慰拊循之者甚备。”
《漢語大詞典》:矜叹(矜歎)
哀怜叹息。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惟瘼卹隐,无捨矜叹。” 吕向 注:“忧隐於心不捨,哀矜嗟叹之至也。” 南朝 陈 徐陵 《与顾记室书》:“伏见军戎多务,所以不敢祈冒,弟与吾游眷亟迴星纪,故人如此,寧不矜叹邪?”
分類:哀怜叹息
《漢語大詞典》:则则(則則)
象声词。 宋 李之仪 《戏杨元发》:“ 楚 令尹 子西 将死,家老请立 子玉 为之后; 子玉 直视则则,於是遂定。”此为叹息声。 明 袁宏道 《良乡三教寺记》:“遂扣扇,良久,履声则则从内出。” 清 袁枚 《祭妹文》:“温《緇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为赞叹声。
《漢語大詞典》:嗟愕
惊讶叹息。《宋书·王景文传》:“凡名位贵达,人以在怀,泰则触人改容,不则行路嗟愕。”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张齐贤 ﹞尝与宾客会食,厨吏置一金漆大桶於厅侧,窥视公所食,如其物投桶中,至暮,酒浆浸渍,涨溢满桶,郡人嗟愕。”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沅州秀才》:“既而众归,知是事,相顾嗟愕。”
分類:惊讶叹息
《漢語大詞典》:鷕鷕
(1).雉鸣声。文选·潘岳〈射雉赋〉:“麦渐渐以擢芒,雉鷕鷕而朝鴝。” 徐爰 注:“鷕鷕,雉声也。” 宋 曾巩 《初夏有感》诗:“雉鷄五色绣新翮,鷕鷕慕匹相随鸣。”
(2).叹息声。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十三:“衰毛暗相刺,冷痛不可胜。鷕鷕伸至明,强强揽所凭。”
《國語辭典》:吁嘘(吁噓)  拼音:xū xū
悲伤叹息。《大宋宣和遗事。利集》:「命伶人作乐,帝吁嘘不能食。」
分類:叹息
《漢語大詞典》:懊叹(懊歎)
悔恨叹息。宋书·顾觊之传:“﹝ 绰 ﹞悉出诸文券一大厨与 覬之 , 覬之 悉焚烧,宣语远近:‘负三郎责,皆不须还,凡券书悉烧之矣。’ 绰 懊叹弥日。”
分類:悔恨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