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举劾(舉劾)  拼音:jǔ hé
列举罪状,加以弹劾。《史记。卷八八。蒙恬传》:「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汉书。卷四五。江充传》:「贵戚近臣多奢僭,充皆举劾,奏请没入车马,令身待北军击匈奴。」
《國語辭典》:举正(舉正)  拼音:jǔ zhèng
1.设立至正的标准。《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馀于终。」
2.检举纠正。《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既不奏闻,又无举正。」
《國語辭典》:首先  拼音:shǒu xiān
最先。《三国演义》第二回:「孙坚首先登城,斩贼二十馀人,贼众奔溃。」《文明小史》第九回:「只听得教士首先发言,对本府说道:『你可是这里的知府?』」
《漢語大詞典》:如下
如同下面所叙述或列举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1980年12月3日)》:“为了切实改变这种状况,以利于新时斯总任务的实现,特对普及小学教育,作如下决定。”如:列举如下;现将应注意的事情说明如下。
《國語辭典》:枚举(枚舉)  拼音:méi jǔ
一一列举。如:「随著科技进步,全世界每日新发明的产品,真是不胜枚举。」金。元好问〈故物谱〉:「住在乡里,常侍诸父及两兄燕谈,每及家所有书,则必枚举而问之。」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九。阑驾上书》:「歌曰:『官吏黑漆皮灯笼,奉使来时添一重。』如此怨谣,未能枚举,皆万姓不平之气,郁结于怀,而发诸声者然也。」
《漢語大詞典》:枚数(枚數)
门钉之数。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东閭 之役,臣左驂迫,还于门中,识其枚数。”
一一列举。 宋 刘过 《送王简卿归天台》诗:“枚数人才难例指,有如公者又东归。”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一·生平奇见:“中洞狮象相峙於口,内则飞走之禽、器具之物不可枚数。”
《國語辭典》:数说(數說)  拼音:shǔ shuō
1.逐项的述说。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我程婴抱的这孤儿出门,被觊鲱将军要拿的去报与屠岸贾,是程婴数说了一场,那觊鲱将军放我出了府门。」
2.责备人的罪过。《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牛玉圃在万家吃酒,直到更把天才回来,上楼又把牛浦数说了一顿。」
《漢語大詞典》:称举(稱舉)
(1).称誉举荐。史记·秦始皇本纪:“今 高 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论以同体,然后乃悦,於是乎有亲爱之情,称举之誉。”
(2).称说列举。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铭》:“上介尚书左僕射 陆公 长源 ……闻其所为,每称举以戒其子。” 元 戴表元 《〈齐东野语〉序》:“他所称举,旁闻曲证,如归 泰山 之颠而记封邱之壝,过 矍相 之圃而数射夫之序。”
《漢語大詞典》:疏举(疏舉)
逐条列举。 汉 贾谊 《治安策》:“若其他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文献通考·经籍十七:“其中所録诸家跋语,有昭然伪妄而不能辨者,不暇疏举。”
《漢語大詞典》:数罪(數罪)
列举罪状。宋书·颜延之传论:“而据笔数罪,陵讎犯逆,餘彼慈亲,垂之虎吻,以此为忠,无闻前誥。” 北魏 温子昇 《孝庄帝杀尒朱荣大赦诏》:“拔髮数罪,盖不足称;斩竹书愆,岂云能尽?”
分類:列举罪状
《漢語大詞典》:错举(錯舉)
参互列举。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故史之所记,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 杨树达 《古书疑义举例续补·两名错举例》:“汉书他篇中两名错举之例尚多。《邹阳传》云:‘六齐望于 惠后 。’ 孟康 注:‘谓 惠帝 与 吕后 。’”
分類:列举
《國語辭典》:举凡(舉凡)  拼音:jǔ fán
1.凡是。表示概括之词。如:「经理下令,举凡品质不合者,一律淘汰。」
2.举出重要之点。《淮南子。要略》:「总要举凡,而语不剖判纯朴,靡散大宗。」
《漢語大詞典》:条闻(條聞)
列举上报。梁书·贺琛传:“朝廷思贤,有如飢渴,廉平掣肘,实为异事。宜速条闻,当更擢用。”
分類:列举上报
《漢語大詞典》:缕举(縷舉)
一一列举。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若舟船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结绳,诸后作而善於前事,其功业相次千万者,不可復缕举也。”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市井:“其餘如 五间楼 福客、糖果所聚之类,未易缕举。”
《漢語大詞典》:举陈(舉陳)
部署战阵。陈,同“ 阵 ”。尉缭子·战威:“所以夺敌者五:……五曰举陈加刑之论。”
列举陈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新充蠢朴之人,皆其平日所颐指使,谅不敢举陈其过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