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拆西补东(拆西补东)  拼音:chāi xī bǔ dōng
比喻临时勉强凑合应付。《全唐诗。卷八○六。寒山诗》:「与道殊悬远,拆西补东尔。」也作「拆东补西」。
《漢語大詞典》:附凑
依附凑合。 李大钊 《要自由集合的国民大会》:“固然有些私利的关系,因缘附凑于其间,但是真实的胜利者,只是我们民众。”
分類:依附凑合
《漢語大詞典》:编凑(編凑)
编造凑合。 郭沫若 《海涛集·南昌之一夜五》:“简直就像戏里编凑的情节一样。 伍子胥 过 昭关 遇着江上渔父; 楚霸王 到 乌江 ,遇着 乌江 亭长。”
分類:编造凑合
《國語辭典》:巴巴结结(巴巴結結)  拼音:bā bā jie jie
1.劳碌奔波、勉强应付。《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光阴迅速,大娘子在家巴巴结结,将近一年,父亲见他守不过,便叫家里老王去接他来。」也作「巴巴急急」、「巴巴劫劫」、「波波劫劫」、「劫劫巴巴」、「劫劫波波」、「结结巴巴」。
2.形容说话不流利。也作「结结巴巴」。
《漢語大詞典》:凑和(湊和)
亦作“凑和”。
(1).杂凑;拼凑。 王统照 《春雨之夜·一栏之隔》:“每天都与铁索的鎯铛声、守门兵士的皮靴声、法警的佩刀声、进门来的汽车声、马铃声,相搀杂着,和答着,成了一种不调协而凑和的声调。”
(2).将就,凑合。 萧军 《羊·职业》:“好好干吧!大家凑和吃碗饭吧!”
(3).恭维,奉承。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分二:“ 刘三金 举手把她肩头一拍,瞟着 蔡大嫂 笑道:‘得亏你凑和,莫把我羞死了!’” 艾芜 《我的旅伴》六:“人家抬滑干的朋友,来凑和你,偏要你坐上去,你都不肯赏个脸?”
《漢語大詞典》:迁凑(遷湊)
迁就凑合。 清 魏源 《孟子年表考·适齐》:“今欲胜之,则言必有稽,絶无迁凑而后可。”
分類:迁就凑合
《國語辭典》:牵强附会(牽強附會)  拼音:qiān qiǎng fù huì
硬把不相干的事物凑合在一起,勉强比附。《孽海花》第一一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國語辭典》:七拼八凑(七拼八湊)  拼音:qī pīn bā còu
将零碎的东西胡乱或勉强拼凑起来。如:「这篇论文七拼八凑,了无新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二回:「我才去对他说过,他也打了半天的算盘;说七拼八凑,还勉强凑得上来;三天之内,一定交到。」
《漢語大詞典》:穷对付(窮對付)
亦作“ 穷对副 ”。 勉强凑合,极力应付。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一折:“百忙里鞋儿断了乳,好着我难行,也是我穷对付,扯将这蒲包上檾麻且繫住。”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丑]:这个不妨,却有两説:路上人问你,便説道是使唤的伴当;若是筵席之中,却説是打伴当的人。[末]:好穷对副。”
《漢語大詞典》:捏估
进行中间活动,使凑合在一起
暗地里替人出主意
《漢語大詞典》:那凑(那湊)
挪移凑合。 明 文彭 《印章集说·那移法》:“印之字有疏密不均者,宜以此法。第不可弄巧作奇,故意那凑。”
分類:挪移凑合
《國語辭典》:撇兰(撇蘭)  拼音:piě lán
朋友间互相凑钱聚餐的游戏。方法是先在纸上画一丛兰叶,叶子的数目和参加人数相等,叶根上写著数目不同的钱数,其中有一叶为免费不用出钱,然后将根部掩盖起来,由参加聚餐的人,各选一叶并签上自己的姓名,各依叶根上之数目出钱。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围棋递相,打马投壶,撇兰攧竹,写字吟诗。」《文明小史》第四○回:「逢之要请众人去吃馆子,子由不好意思道:『我们还是撇兰罢。』」
《漢語大詞典》:热炒热卖(熱炒熱賣)
比喻临时学起来,凑合应付。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四章:“我以前难道是内行?还不是热炒热卖,两三个月里旋学出来了。”
《國語辭典》:老米饭捏杀不成团(老米飯捏殺不成團)  拼音:lǎo mǐ fàn niē shā bù chéng tuán
(谚语)用陈米煮成的饭没有黏性,怎么捏也捏不成饭团。比喻没有感情的人无法勉强在一起相处。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哥哥!便好道:『老米饭捏杀也不成团。』咱可也难在一处住了,似这般炒闹,不如把家私分开了罢!」
《漢語大詞典》:截趾适履(截趾適履,截趾適履)
犹削足适履。比喻本末倒置或勉强凑合。 刘师培 《〈古书疑义举例〉补》:“盖古代书籍,以便于记诵为主,故记数之词,往往举成数以为主。若强为之解,徒见其截趾适履耳。”
分類:勉强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