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大浑(大渾)
(1).犹混沌。指元气未剖的原始状态。《淮南子·精神训》:“契大浑之朴,而立至清之中。” 高诱 注:“浑,不散之貌。”
(2).指天空。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六龙促轨於大浑,华颠倏忽而告暮。”
《漢語大詞典》:惜气(惜氣)
古代养生法之一。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保护人体中的元气。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宜少服药,专於惜气养和,此大概养生之説也。” 明 刘若愚 酌中志·正监蒙难纪略:“监颇效其哑,盖拘於惜气养生之术。”
《漢語大詞典》:爱气(愛氣)
(1).爱惜元气。 汉 王充 论衡·道虚:“世或以 老子 之道可以度世,恬淡无欲,养精爱气。”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若比之於内视反听,爱气嗇精,明白四达,而无执无为,遗世坐忘,以寳性全真,吾所不能同也。”
(2).隐蔽之气。爱,通“ 薆 ”。管子·侈靡:“餘气之潜然而动,爱气之潜然而哀,胡得而治动。” 郭沫若 等集校:“‘爱’,假为‘薆’,隐也。”
《漢語大詞典》:壹气(壹氣)
元气,纯一不杂之气。古代哲学家又称之为“专气”。《楚辞·远游》:“见 王子 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 王逸 注:“究问元精之秘要也。” 王夫之 通释:“壹气, 老子 所谓专气。” 吴文英 注:“壹气,纯一不杂之气。”《楚辞·远游》:“壹气孔神兮,於中夜存。” 洪兴祖 补注:“壹,专也;孔,甚也。” 清 姚鼐 《题四更山吐月图》诗:“壹气孔神中夜持,仰首云隙先见之。”
《漢語大詞典》:瘠气(瘠氣)
损削元气。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褒锡》:“﹝右补闕 毋煚 ﹞性不饮茶,製《仗茶饮序》,其略曰:‘释滞销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侵精,终身之累斯大。’”
分類:元气
《漢語大詞典》:养魄(養魄)
(1).谓滋养元气。云笈七籤卷七四:“方药云腴之味,香甘异美,强骨补精,镇生五藏,守气凝液,长魂养魄,真上药也。”
(2).谓涵养月光。 明 谢杰 《海月赋》:“沧屿养魄,沃焦抱珥。”
《漢語大詞典》:九精
(1).精神,元气。
(2).九曜,泛指日月星辰。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一:“气射斗牛贯九精,军扛龙文百斛鼎。”
《漢語大詞典》:胎元
(1).道教谓人的元气。太平广记卷二七引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唐若山》:“ 若山 尝好长生之道,弟 若水 ,为 衡岳 道士,得胎元谷神之要。”《全元散曲·点绛唇·道词》:“若説着胎元根蒂,只除是含光默默守虚极。”
(2).中医谓母体中培养胎儿的元气。《医宗金鉴·痘症心法要诀·痘原》:“痘禀胎元出不再,毒之深浅重轻识。”注:“古人谓痘禀胎毒,此定论也。惟禀於胎元,故一出不再出也。”《天雨花》第二四回:“谁知伤了胎元,至今未愈。”
(3).事物的初始。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三:“先从文艺的胎元形态……追求出文艺的细胞成分。”
《國語辭典》:采补(採補)  拼音:cǎi bǔ
道教有采阳补阴或采阴补阳之术,指采他人的精血以补益己身。《聊斋志异。卷二。莲香》:「是采补者流,妾非其类。故世有不害人之狐,断无不害人之鬼,以阴气盛也。」
《漢語大詞典》:啬气(嗇氣)
爱惜保养元气。 宋 苏轼 《和陶饮酒》诗之二:“嗇气实其腹,云当享长年。” 宋 苏辙 《再祭张宫保文》:“由是嗇气养神,以终其身。”
《漢語大詞典》:泰真
古代指构成宇宙的元气。文选·傅毅〈舞赋〉:“启泰真之否隔兮,超遗物而度俗。” 李善 注:“太真,太极真气也。”泰,一本作“ 太 ”。
《漢語大詞典》:脱气(脱氣)
(1).泄气;没有本事。《醒世姻缘传》第四四回:“他娘笑道:‘好脱气的小厮,你倒忒也不做假哩!’” 沙汀 《淘金记》十六:“‘连二表爸都这样讲,’她终于脱气的说,‘我就没抓拿了。’”
(2).病名。中医谓元气耗损所致。《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沉、小、迟,名脱气。”注:“脉沉、小、迟,则阳大虚,故名脱气。脱气者,谓胸中大气虚少,不充气息所用,故疾行喘喝也。”
《漢語大詞典》:施气(施氣)
谓元气周流运动。 汉 王充 论衡·说日:“难曰:‘人道有为故行,天道无为何行?’曰:‘天之行也,施气自然也。施气则物自生,非故施气以生物也。’” 汉 王充 论衡·自然:“天之动行也,施气也。体动气乃出,物乃生矣……天动不欲以生物,而物自生,此则自然也。施气不欲为物,而物自为,此则无为也。”
分類:元气周流
《國語辭典》:还惺(還惺)  拼音:huán xīng
休息。《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我使的慌了,你且拿下去想想,待我还惺还惺再教。」
分類:恢复元气
《漢語大詞典》:体元居正(體元居正)
谓人君以天地之元气为本,常居正道以施政教。多指帝王即位。语出《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 晋 杜预 注:“ 隐公 之始年, 周王 之正月也。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 孔颖达 疏:“元正实是始长之义,但因名以广之。元者,气之本也,善之长也。人君执大本,长庶物,欲其与元同体,故称元年。正者,直方之间语也。直其行,方其义,人君当执直心,杖大义,欲其常居正道,故月称正也。”新唐书·刘蕡传:“人君之道,在体元以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