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峣关(峣关)  拼音:yáo guān
位于陕西省蓝田县东南方的关隘,汉高祖破秦兵于此。也称为「蓝田关」。
《漢語大詞典》:庶常
书·立政:“太史、尹伯,庶常吉士。” 周秉钧 易解:“庶,众也。常,祥也。吉,善也。庶常吉士,言上列各官皆祥善也。” 明 置庶吉士,取义于此。 清 因以“庶常”为庶吉士的代称。清史稿·选举志三:“庶吉士之选无定额……五年,詔内阁会议简选庶常之法。”参见“ 庶吉士 ”。
《漢語大詞典》:庶吉士
明 、 清 官名。 明 初有六科庶吉士。 洪武 十八年使进士观政于诸司,练习办事。其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衙门者,采《书》“庶常吉士”之义,俱改称为庶吉士。 永乐 后专属翰林院,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三年后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编修、检讨等职;其余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 明 代重翰林, 天顺 后非翰林不入阁,因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 清 沿 明 制,于翰林院设庶常馆,掌教习庶吉士事。庶吉士又通称“庶常”。参阅 清 福格 《听雨丛谈》卷六。参见“ 庶常 ”。
《漢語大詞典》:鸡台(雞臺)
台名。在 扬州 。相传 隋炀帝 常游于此。 唐 杜牧 《扬州》诗之二:“秋风放萤苑,春草斗 鸡臺 。” 冯集梧 注引 唐 杜宝 《大业拾遗记》:“ 煬帝 尝游 吴 公宅 鸡臺 ,恍惚间与 陈后主 相遇,尚唤帝为殿下。” 唐 罗隐 《所思》:“ 梁王 兔苑 荆榛里, 煬帝 鸡臺 梦想中。” 清 赵文哲 《台城路》:“梦远 鸡臺 ,海蠡谁解荐芳醑。”
《漢語大詞典》:避债台(避債臺)
本名 謻台 , 周景王 所筑。后因 周赧王 避债于此,故称。 明 汤显祖 《与男开远》:“我歌《鹿鸣》五十年,求一 避债臺 不得,念之。” 清 钱谦益 《朱府君墓志铭》:“人或谓君:若他日寧有 避债臺 乎?”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摘史记注:“ 赧王 为诸侯所逼,负责於民,乃上臺避之,号 避责臺 。”参见“ 逃债臺 ”。
《國語辭典》:逃债台(逃債臺)  拼音:táo zhài tái
位于河南省洛阳县境的古台。因周赧王曾避债于此,故称为「逃债台」。《太平御览。卷一七七。居处部五。台》引《帝王世纪》:「周赧王虽居天子之位,为诸侯所侵逼,与家人无异。贳于民,无以归之,乃上台以避之。故周人因名其台曰逃债台。故洛阳南宫簃台是也。」也称为「謻台」。
《漢語大詞典》:中冀
古指 冀州 涿鹿 地区。相传 黄帝 杀 蚩尤 于此。逸周书·尝麦:“ 赤帝 大慑,乃説于 黄帝 ,执 蚩尤 ,杀之于 中冀 。”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黄帝 杀 蚩尤 於 中冀 ,名其地曰絶轡之野。”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埋 长狄 於 驹门 ,斩 蚩尤 於 中冀 。”后以“中冀之诛”指平定叛乱。新五代史·晋高祖皇后李氏传:“犯露蒙霜,度 雁门 之险;驰风击电,行 中冀 之诛。”
《漢語大詞典》:晾鹰台(晾鷹臺)
元 代游猎之所,猎者常携鹰休憩于此,故名。后为各朝皇家围猎、习武之地。其地在今 北京 市郊 南苑 。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南海子:“城南二十里,有囿,曰 南海子 ,方一百六十里。海中殿,瓦为之……殿傍 晾鹰臺 ,鹰扑逐以汗,而劳之,犯霜雨露以濡,而煦之也。” 清 吴家骐 《圣驾南苑大阅恭纪》诗:“虎旅自諳司马法,鵷班齐侍 晾鹰臺 。”《新民晚报》1987.8.13:“ 南苑 ,即 南海子 ,自 元 代起就是皇家围猎和演习武事的场所。 清 初皇帝每年五月都要驾幸 南海子 ,登上 晾鹰台 ,观看赛马和斗虎,仪式十分隆重。”
《漢語大詞典》:莺春(鶯春)
春日。以莺鸟于此时飞鸣,故称。 唐 郑谷 《多情》诗:“鶯春雁夜长如此,赖是幽居近酒家。”
《漢語大詞典》:除巳
指农历三月上巳节。旧俗于此日祓除不洁,故称。 汉 蔡邕 《祓禊文》:“洋洋暮春,厥日除巳……唯女与士,自求百福,在 洛 之涘。”参见“ 上巳 ”。
《國語辭典》:上巳  拼音:shàng sì
汉以前定农历的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有修禊之俗,临水洗濯,以涤除不祥。魏晋以后,则改在农历的三月三日。《续汉书志。第四。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漢語大詞典》:麟止
汉武帝 至 雍 获白麟, 司马迁 作史记于此处止笔。后以“麟止”指绝笔。史记·太史公自序:“於是卒述 陶唐 以来,至於麟止。”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 武帝 获麟, 迁 以为述事之端。上纪 黄帝 ,下至麟止,犹春秋止於获麟也。”汉书·扬雄传下:“及 太史公 记六国,歷 楚 汉 ,讫麟止,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於经。” 宋 苏洵 《史论下》:“ 固 赞 汉 自创业,至麟止之间,袭蹈 迁 论,以足其书者过半。”
《國語辭典》:槁街  拼音:gǎo jiē
汉代长安城南门内的街名,为蛮夷及处刑罪人居住的地方。《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于今迎当置长安槁街,一胡人耳。」
《国语辞典》:徂徕山(徂徕山)  拼音:cú lái shān
山名。位于山东省泰安县东南,宋代石介曾筑室于此,时人称为「徂徕先生」。也作「徂来山」。
《国语辞典》:昉此  拼音:fǎng cǐ
始于此。《语本公羊传。隐公二年》:「始灭,昉于此乎?」
分类:于此
《漢語大詞典》:率野
诗·小雅·何草不黄:“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孔子 厄于 陈 蔡 时,曾咏此诗,意谓人非兕虎为何被围困于此旷野之中。,后因以“率野”指沦落异乡。 清 顾炎武 《与戴耘野书》:“弟生罹多难,沦落异邦,长为率野之人,无復首丘之日。”
《漢語大詞典》:翠妫(翠嬀)
水名。传说 黄帝 于此受图箓,后因用为典实。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河图挺佐辅》:“﹝ 黄帝 ﹞乃召 天老 而问焉:‘余梦见两龙,挺白图,以授余於 河 之都。’ 天老 曰:‘ 河 出龙图, 雒 出龟书……天其授帝图乎?’ 黄帝 乃祓斋七日,至於 翠嬀 之川。大鱸鱼折溜而至,乃与 天老 迎之。五色毕具。鱼汎白图,兰叶朱文,以授 黄帝 ,名曰録图。” 唐太宗 《〈帝范〉序》:“ 翠嬀 荐 唐尧 之德,元圭锡 夏禹 之功。” 唐 王勃 《乾元殿颂》:“临 翠嬀 而则道,天孕时成。” 刘师培 文说·耀采篇:“况復 苍后 翠嬀 ,鸟兽纪迒蹄之跡;赤文緑字,龟龙阐《河》《洛》之精。”
《漢語大詞典》:桃花潭
水潭名。在 安徽 泾县 西南, 唐 李白 曾游于此。 唐 李白 《赠汪沦》诗:“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 送我情。”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六:“ 唐 时 汪伦 者, 涇川 豪士也,闻 李白 将至,修书迎之。……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 李 感其意,作《桃花潭》絶句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