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史迁(史遷)
汉 司马迁 的别称。 司马迁 为太史令、掌修史,故称。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后贤志〉序:“ 史迁 之记,详於 秦 汉 ; 班生 之书,备乎 哀 平 。” 明 张煌言 《李陵论》:“世以 李陵 报 苏子卿 书,出自 史迁 之笔。”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故自 史迁 以来,均谓 周 之要本,归於 老子 之言。”
《漢語大詞典》:迁书(遷書)
指 汉 司马迁 写的史记。 宋 孙甫 《〈唐史论断〉序》:“春秋虽编年,经目其事,传载本末。 迁 立纪传,亦约是体。故 刘餗 史例曰,传所以释纪,犹春秋之传焉。此可见 迁 书之不失也。”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书教下:“就形貌而言, 迁 书远异 左氏 ,而 班 史近同 迁 书。” 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二章:“ 迁 书取材于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等,以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织而成。”
分類:司马迁
《漢語大詞典》:马史(馬史)
指 司马迁 所著的史记隋书·经籍志一:“远览 马 史 班 书,近观 王 阮 志録,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
分類:司马迁
《漢語大詞典》:左马(左馬)
(1).左骖。仪礼·聘礼:“宾执左马以出。” 贾公彦 疏:“使者受币,降以左驂出。”
(2). 左丘明 司马迁 的并称。 清 顾炎武 《汾州祭吴炎潘柽章二节士》诗:“一代文章亡 左 马 ,千秋仁义在 吴 潘 。”
《漢語大詞典》:马记(馬記)
指 司马迁 所著史记。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案 马 记以史制名, 班 书持 汉 标目。史记者,载数千年之事,无所不容。”
分類:司马迁
《漢語大詞典》:韩马(韓馬)
唐 韩愈 和 汉 司马迁 的并称。 宋 曾巩 《祭欧阳少师文》:“文章逸发,醇深炳蔚。体备 韩 马 ,思兼 庄 屈 。”
分類:司马迁
《漢語大詞典》:龙门(龍門)
(1).即 禹门口 。在 山西省 河津县 西北和 陕西省 韩城市 东北。 黄河 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门阙,故名。书·禹贡:“导 河 积石 ,至于 龙门 。”艺文类聚卷九六引 辛氏 《三秦记》:“ 河津 一名 龙门 ,大鱼集 龙门 下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不上者□,故云曝鳃 龙门 。”
(2).喻声望高的人的府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李元礼 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3).指众望所归者。 清 张明弼 《冒姬董小宛传》:“ 虞山 钱牧斋 先生维时不惟一代龙门,实风流教主也。”
(4).科举试场的正门。 唐 周墀 《贺王仆射放榜》诗:“欲到龙门看风雨,关防不许暂离营。”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我们两个人一起去交了卷子,一同出来,在龙门口一挤,回头就不见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我被关了一个多月,闷得慌了,开了龙门就跑的。”
(5).借指科举会试。会试中式为登龙门。 唐 卢纶 《早春游樊川野居却寄李端校书兼呈崔峒补阙司空曙主簿耿湋拾遗》诗:“桂树曾争折,龙门几共登。”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丁·刘改之教授》:“﹝ 刘过 ﹞ 淳熙 甲午预秋荐,将赴省试。临岐眷恋不忍行,在道赋《水仙子》一词……二更后,一美女忽来前,执拍板曰:‘愿唱一曲劝酒。’即歌曰:‘别酒未斟心先醉,忽听 阳关 辞故里。扬鞭勒马到皇都,三题尽,当际会。稳跳龙门三级水,天意令吾先送喜。’” 明杨柔胜《玉环记·约友赴选》:“才吞八斗气轩昂,一跃龙门姓字香。”
(6).山名。在 河南省 洛阳市 南。汉书·沟洫志:“昔 大禹 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故凿 龙门 ,辟 伊闕 。” 唐 李白 《汉东紫阳先生碑铭》:“王公卿士送及 龙门 ,入 叶县 ,次 王乔 之祠。” 王琦 注:“《文章正宗》:‘ 龙门 在 河南 县。’《地志》曰:‘ 闕塞山 ,一名 伊闕 ,而俗名 龙门 。’” 清 吴伟业 《送周子俶张青琱往河南学使者幕》诗:“置酒 龙门 夜,论文虎观秋。” 程穆衡 笺:“闻见録: 谢希深 、 欧阳永叔 官 洛阳 时,同游 嵩山 ,自 潁阳 归,暮抵 龙门 。”
(7).山名。在 四川省 广元市 东北,又名 葱岭山 ,产好钟乳。 葱岭 有石穴,高数十丈,其状如门,俗称为 龙门 。 唐 杜甫 《龙门阁》诗:“ 清江 下 龙门 ,絶壁无尺土。” 钱谦益 笺注:“《元和郡国志》: 龙门山 ,在 利州 绵谷县 东北八十二里,出好钟乳。《寰宇记》亦名 葱岭山 。《梁州记》云: 葱岭 有石穴,高数十丈,其状如门,俗号为 龙门 。”
(8). 司马迁 出生于 龙门 ,故以“龙门”指代 司马迁 。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信 生世等於 龙门 ,辞亲同於 河 洛 。” 倪璠 注:“ 迁 生 龙门 ;太史公留滞 周南 ,病且卒,而子 迁 适反,见父子於 河 洛 之间。” 五代 齐己 《寄金陵幕中李郎中》诗:“ 龙门 支派富才能,年少飞翔便大鹏。” 明 徐渭 《读〈问棘堂集〉拟寄汤君》诗:“无限 龙门 蚕室泪,难偕书札报 任卿 。”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二回:“我若将这书做成 龙门 史记、 涑水 《通鑑》一般,岂不令看小説报的人懨懨欲睡,不能终卷吗?”
(9).古 楚国 都城 郢都 门名。《楚辞·九章·哀郢》:“过 夏首 而西浮兮,顾 龙门 而不见。” 王逸 注:“ 龙门 , 楚 东门也。言己从西浮而东行,过 夏水 之口,望 楚 东门,蔽而不见,自伤日以远也。” 洪兴祖 补注:“《水经》云:‘ 龙门 ,即 郢城 之东门。’又 伍端休 《江陵记》云:‘南关三门,其一名 龙门 ,一名 修门 。’”
(10).泛指都门、国门。 唐 王勃 《秋夜长》诗:“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元 傅若金 《正月十七日丽正门观迎接口号》:“龙门仗簇青云起,鹤禁香通紫气来。”绍剧《龙虎斗》:“[ 赵匡胤 :]孤, 大宋 乾德。自从 陈桥 兵变,登基以来,南征北讨,无不驯服,仅存 河东 、 西凉 未降,谅必不敢蠢动。今当大朝日期,内侍传旨,大开龙门。”
(11).堤坝合龙前的缺口。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 庆历 中, 河 决北都 商胡 ,久之未塞,三司度支副使 郭申锡 亲往董作。凡塞 河 决,垂合,中閒一埽,谓之‘合龙门’,功全在此。”
《漢語大詞典》:玉泉
(1).传说中 昆仑山 上的泉名。 王充 论衡·谈天引 汉 司马迁 曰:“《禹本纪》言‘ 河 出 崑崙 ……其上有 玉泉 、 华池 。’”今本史记·大宛列传论作“ 醴泉 、 瑶池 ”。
(2).清泉的美称。 晋 陆机 《招隐》诗之一:“芳兰振蕙叶,玉泉涌微澜。”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荆州 、 清溪 、 秀壁 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 宋 苏舜钦 《天平山》诗:“石竇落玉泉,泠泠四时雨。”《群音类选·泰和记·桓元帅龙山会僚友》:“嶙峋古石吐清烟,峭壁千寻掛玉泉。”
(3).犹九泉。 唐 卢照邻 《哭明堂裴主簿》诗:“始谓调金鼎,如何掩玉泉。” 唐 李白 《过四皓墓》诗:“荒凉千古跡,芜没四坟连。伊昔鍊金鼎,何年闭玉泉。”
(4).指酒。 宋 苏轼 《岁暮作和张常侍》诗:“我生有天禄,玄膺流玉泉。何事 陶彭泽 ,乏酒每形言。”
(5).仙药名。玉浆。 宋 苏轼 仇池笔记·辟榖说:“能服玉泉,使铅汞具体,去仙不远矣。”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二·玉:“今仙经三十六水法中,化玉为玉浆,称为玉泉,服之长生不老,然功劣于自然泉液也。”
(6).口中津液。 宋 黄休复 茅亭客话·杜大举:“服玉泉法,去三尸,坚齿髮,除百病。玉泉者,舌下两脉津液是也。”
(7).墨名。 金 元好问 《赋南中杨生玉泉墨》诗:“万灶玄珠一唾轻,客卿新以玉泉名。” 明 陆友 墨史:“其法不用松炬,而用灯煤, 子彬 得其遗法以授 耶律楚材 。 楚材 授其子 铸 ,使造一万丸,铭曰玉泉万笏。”参见“ 玉泉墨 ”。
(8).水名。出自 北京 市西北 玉泉山 下,流为 玉河 ,汇成 昆明湖 。出而东南流,环绕紫禁城,注入 大通河 。“玉泉垂虹”胜景即此。
《漢語大詞典》:玉泉墨
墨名。 明 杨慎 《艺林伐山·玉泉墨》:“南中 杨生 ,制墨不用松烟,止以灯煤为之,名玉泉墨。”
分類:墨名
《漢語大詞典》:班马(班馬)
(1).离群之马。左传·襄公十八年:“ 邢伯 告 中行伯 曰:‘有班马之声, 齐 师其遁。’” 杜预 注:“夜遁,马不相见,故鸣。班,别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失羣班马,迷轮乱辙。” 唐 李白 《送友人》诗:“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王琦 注:“主客之马将分道,而萧萧长鸣,亦若有离羣之感。” 清 钱谦益 《别惠老两绝句》之二:“头白此为别,忍听班马鸣?”
(2).古代两人的并称。指 汉 班固 与 司马迁 。晋书·陈寿徐广等传论:“ 丘明 既没, 班 马 迭兴。” 宋 洪迈 《〈班马字类〉序》:“今之为文者必祖 班 马 。 马 史无善注,厪殆至于不能读。故 班 书显行。”
(3).古代两人的并称。指 汉 班固 与 司马相如 。 唐 清昼 《讲古文联句》:“ 屈 宋 接武, 班 马 继作。”《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吟诗与 李 杜 争强,作赋与 班 马 鬭胜。”
(4).古代两人的并称。指 汉 班固 和 马融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况 班 马 之贱职, 潘岳 之下位哉。”
《漢語大詞典》:迁史(遷史)
史记之别称。 宋 刘克庄 《代楮知白谢表》:“新智无穷,岂必谓 蔡侯 所造;旧闻可辑,或能补《迁史》之亡。” 清 姚文栋 《答东洋近出古书问》:“《迁史》言: 始皇 遣 徐巿 发男女数千人,入海求僊人。”亦以指其作者 司马迁 。 康有为 《读〈史记·刺客传〉》诗:“ 迁史 愤心尊 聂政 , 泉明 诗咏慕 荆軻 。”
《漢語大詞典》:二马(二馬)
(1).指 汉 司马迁 、 司马相如 。周书·王褒庾信传论:“ 孝武 之后,雅尚斯文,扬葩振藻者如林,而二 马 、 王 、 杨 为之杰。”
(2).指解放前盘踞西北的国民党军队将领 马步芳 、 马鸿逵 。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横扫了侵占 陇东 和三边的二 马 匪军。”
《漢語大詞典》:马班(馬班)
(1).指 汉 司马迁 和 班固 。一著史记,一著汉书,故并称之。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书教下:“史氏继春秋而有作,莫如 马 班 , 马 则近於圆而神, 班 则近於方以智也。” 清 徐乾学 《送万季野南还》诗:“折衷三宗 王 郑 ,泚笔千秋续 马 班 。”
(2).方言。旧时中原地区称娼妓。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河南·郑县采风记》:“铁路未通之先,无明牌之妓女,偶有到者,随到随去,名曰马班。”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河南·洛阳风俗琐录》:“娼妓俗呼曰马班子,上等居于客栈,下等住于窑内。”
《漢語大詞典》:迁固(遷固)
(1). 汉 司马迁 和 班固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 张衡 司史而惑同 迁 固 , 元帝 王后 ,欲为立纪,谬亦甚矣。” 唐 崔湜 《景龙二年春日赴襄阳途中言志》诗:“入掌 迁 固 笔,出参 枚 马 词。” 清 方苞 《万季野墓表》:“昔 迁 固 才既杰出,又承父学,故事信而言文。” 章炳麟 《信史上》:“不知纬乃以经为记事,诚记事, 迁 固 优为之,安用 玄圣 ?”
(2).指代 汉 司马迁 所著之史记和 班固 所著之汉书北史·李彪传:“ 彪 与祕书令 高祐 始奏从 迁 固 体,创为纪、传、表、志之目焉。” 元 赵复 《〈杨紫阳文集〉序》:“晚居 洛阳 ,著书数十万言,沉浸《庄》《骚》,出入 迁 固 。”
《漢語大詞典》:腐史
史记。 汉 司马迁 曾受腐刑,后人因称其所著史记为“腐史”。 明 曾异撰 《复曾叔祈书》:“每叹‘腐史’於 张子房 叙其 博浪 之豪爽, 圯下 之温文,与夫辟穀仙游之霞举天外,其赞之不容口,至想象於其状貌。” 清 郑燮 《二生》诗:“‘腐史’ 湘 骚问几更,衙斋风雨见高情。”
《高级汉语词典》:司马迁  拼音:sī mǎ qiān
(公元前145/前135—?)中国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早年游历各地,遍访民间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得读国家藏书。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唐都等人改定太初历。汉将李陵与匈奴作战失败,率军投降。司马迁因为之申辩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中国最早的记传体通史。其书传记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对后世史学和文学均有深远影响
分类: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