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梵文  拼音:fàn wén
一种古印度文字。可溯至西元前第七、八世纪。或因受中东阿拉米字母的影响而产生,为天城体等多种文字之前身。标音节,从左至右书写。《野叟曝言》第一三七回:「殿旁一排大屋,藏起经卷,贝叶梵文,约略有四百多匮,悉数禁烧。」
《漢語大詞典》:虎爪
(1).虎之爪;虎爪形。山海经·中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犬,虎爪有甲,其名曰獜。”后汉书·舆服志下:“佩刀……小黄门雌黄室,中黄门朱室,童子皆虎爪文。”
(2).虎爪书。书体的一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召、奏用虎爪,为不可学,以防诈伪。” 清 赵翼 《题百体寿字》诗:“垂露偃波取殽列,:鵠头虎爪倣走飞。”参见“ 虎爪书 ”。
分類:书体
《漢語大詞典》:虎爪书(虎爪書)
书体名。 晋 挚虞 《决疑要注》:“尚书臺召人,用虎爪书,告下用偃波书,皆不可卒学,以防矫诈。”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百体中有悬针书……虎爪书、倒薤书、偃波书。” 唐 韦续 墨薮·五十六种书:“虎爪书者, 王僧虔 拟龙爪书所作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上:“ 六朝 宋 齐 之间,尚书臺文檄有二体,召人用虎爪书,告下用偃波书,取其不能仓猝书成,所以防姦伪也。”
《漢語大詞典》:籀篆
古代的一种书体。即大篆。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谢赐石砚等启》:“敬閲籀篆,侧观砚功。”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任中宣梦水神持镜》:“ 长安 任中宣 家,素畜宝镜,谓之飞精,识者谓是 三代 物。后有八字,仅可晓,然近籀篆。”
分類:书体大篆
《国语辞典》:柳骨  拼音:liǔ gǔ
唐代柳公权的书体特色。其风格骨力遒健,体势劲媚,后世多以为范本。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这笔划学柳骨颜筋的字体,这词章效闺情宫怨的诗题。」
《漢語大詞典》:颜书(顔書)
唐 颜真卿 的书体。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三》:“ 颜 书虽庄重而痴肥,无復俊宕之致。” 明 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跋自书·临颜帖跋:“余近来临 颜 书,因悟所谓折釵股屋漏痕者,惟二 王 得之。” 清 王澍 《论书剩语·论古》:“以自然、駘宕求 颜 书,即可得其门而入矣。”
《漢語大詞典》:龙书(龍書)
(1).古代书体。相传 伏羲氏 时,有龙负图出 河 。因以龙纪事,创立文字,称龙书。 唐 韦续 墨薮·五十六种书:“ 太昊 庖牺氏 获景龙之瑞,始作龙书。”
(2).指道教符箓。 唐 陆龟蒙 《上元日道室焚修寄袭美》诗:“将排凤节分阶易,欲校龙书下笔难。”
(3).古时 西域 书体之一。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 西域 书有驴脣书、莲叶书……龙书、鸟音书等,有六十四种。”
《漢語大詞典》:虫文(蟲文)
即虫书。古文字书体的一种。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词庭吐凤,翫鸟跡於春黌;书帐翻萤,閲虫文於夏阁。”参见“ 虫书 ”。
《國語辭典》:虫书(蟲書)  拼音:chóng shū
书体名。秦书八体之一。是在篆书结构的基础上,装饰蜿蜒回绕的笔画,使字体像虫形盘旋弯曲的样子,因而得名。也称为「虫篆」。
《漢語大詞典》:隶体(隸體)
书体的一种。即隶书。《魏书·术艺传·江式》:“ 皇魏 承百王之季,绍五运之绪,世易风移,文字改变,篆形谬错,隶体失真。” 明 张鼎思 《〈路史·前纪后纪〉序》:“是书字多隶体,而传写既久,舛譌亦甚。”参见“ 隶书 ”。
分類:书体隶书
《國語辭典》:隶书(隸書)  拼音:lì shū
书体名:(1)篆书的简化体,创始于秦,通行于汉、魏。早期隶书在字形结构上保留较多的篆书形迹,称为「古隶」、「秦隶」;后来笔画分出波磔,所形成的隶书称为「八分书」。典型隶书的特点是:横画起笔回锋,隆起如蚕头之形;收笔顿笔挑起,具雁尾之状。(2)楷书的别名。也作「今隶」。魏、晋至唐使用。
《漢語大詞典》:鹄头(鵠頭)
(1).书体名。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蚊脚傍低,鵠头仰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字:“ 南齐 萧子良 撰古文之书五十二种,鵠头、蚊脚、悬针、垂露、龙爪、仙人、芝英、倒薤、蛇书、虫书、偃波、飞白之属,皆状其体势而为之名;虽义涉浮浅,亦书家之前流也。” 清 赵翼 《题百体寿字》诗:“垂露偃波取殽列,鵠头虎爪倣走飞。”
(2).指辟召贤士的诏书。因用鹄头体书写,故称。 宋 杨亿 《君可思赋》:“版急鵠头,书详马尾。” 宋 王安石 《后殿朝次偶题》诗:“忽随诸彦登龙尾,尚忆当年应鵠头。” 元 吕诚 《次韵答偶武孟》:“犹忆当年应鵠头,诗名从此达南洲。”
《漢語大詞典》:鹤颈(鶴頸)
(1).鹤的颈项。 唐 白居易 《叹老》诗之二:“鵶头与鹤颈,至老长如墨。独有人鬢毛,不得终身黑。”亦比喻长柄。 唐 张说 《咏瓢》:“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
(2).伸长了的颈项。形容急切盼望貌。 唐 韩偓 《黄蜀葵赋》:“清旦鶯啼,黄昏客散,鹤颈兮长引,猿肠兮屡断。” 宋 苏辙 《送王巩之徐州》诗:“相望鹤颈引,欲往龟头缩。”
(3).书体名。即鹤头书。 清 蒲松龄 《拟上聪明天纵万几之馀临摹法书精妙入神特赐大学士以下九卿科道各一幅群臣谢表》:“墨瀋流霞,曲尽鹤颈之巧;笔花散彩,艷传隼尾之波。”参见“ 鹤头书 ”。
《漢語大詞典》:鹤头书(鶴頭書)
书体名。亦指诏书。《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鹤书赴陇” 李善 注引 南朝 齐 萧子良 《古今篆隶文体》:“鹤头书与偃波书俱詔板所用,在 汉 则谓之尺一简。” 明 张羽 《徐黄门画》诗:“前年版下鹤头书,徵起直上青云衢。” 清 朱彝尊 《同钱王严魏查吴过白云观分韵》之一:“惟餘綵繙字,髣髴鹤头书。”参见“ 鹤书 ”。
《漢語大詞典》:行楷
书体名。近似行书的楷书。《金石林·绪论》:“行楷如二 王 诸帖之稍真者,十当八九。僧 怀仁 等所集《圣教》《兴福》《孔庙碑》之类是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赵松雪书杜集:“ 赵松雪 手书 杜 诗一部,用朱丝栏,字作行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老爷把那名帖揭过去,见底下那篇信是张虚白斋寸笺,上面写着絶小的蝇头行楷。”
《国语辞典》:署书(署书)  拼音:shù shū
书体名。秦书八体之一。原多使用于封检题字。《晋书。卷三六。卫瓘传》:「自秦坏古文,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后泛指题写匾额所用的书体。也称为「擘窠书」、「榜书」、「榜书」。
《國語辭典》:八分书(八分書)  拼音:bā fēn shū
书体名。为秦代隶体的一种笔法,相传为王次仲所创。参见「八分」条。
《國語辭典》:八分  拼音:bā fēn
1.书体名。为秦代隶体的一种笔法,相传为王次仲所创,说法多种,常见的有:一、言八宜训背,笔势左右分布相背,有如八字。见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论书一。历下笔谭》。二、有以二分似隶,八分似篆,介于篆隶之间,故称为「八分」。见《雅俗稽言。卷三二。字学。八分》引《书苑文姬说》。也称为「八分书」、「分书」。
2.汉隶的别称。魏晋以后的楷书称为「隶书」,为避免混淆,称当时通行且有波磔的汉隶为「八分」。蔡邕所书的《熹平石经》为八分的正则。也称为「汉隶」。
3.事情接近完满的状态。如:「这事的进展没有十分,也有八分了。」
《漢語大詞典》:篆体(篆體)
篆字的书体。汉字书体的一种。北史·江式传:“﹝ 江式 ﹞篆体尤工, 洛京 宫殿诸门版题,皆 式 书也。”
《漢語大詞典》:鸟书(鳥書)
书体的一种。属篆书的变体。用以书幡信,亦见于瓦当、印文中。晋书·卫恒传:“ 王莽 时,使司空 甄丰 校文字部,改定古文,復有六书,一曰古文, 孔氏 壁中书也……六曰鸟书,所以书幡信也。”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有‘鸟书’者, 周 史 佚 作,所写赤雀丹书之祥,以书旂幡,取飞翔之状。” 明 陶宗仪 书史会要·唐·唐元度:“又为十体,曰古文,曰大篆,曰小篆,曰八分,曰飞白,白薤叶,曰垂针,曰垂露,曰鸟书,曰连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