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缯絮(繒絮)
缯帛丝绵。亦指缯帛丝绵所制衣服。史记·匈奴列传:“初, 匈奴 好 汉 繒絮食物。”后汉书·杜茂传:“又发委输金帛繒絮供给军士,并赐边民。” 唐 白居易 《赠内》诗:“繒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皇甫真人:“ 皇甫真人 ,号为有道术,善风鑑。 高宗 间因大雪中召入,以手提其所衣繒絮至数袭,谓 皇甫 曰:‘先生何怕冷耶?’”
《漢語大詞典》:丝纩(絲纊)
(1).丝和丝绵。周礼·天官·典丝:“丧纪,共其丝纊组文之物。”管子·轻重乙:“大夏且至,丝纊之所作,此之谓夏之秋。” 元 赵孟俯 《题耕织图》诗之二四:“蚕出易脱壳,丝纊亦倍收。”
(2).单指丝绵。 唐 徐凝 《送寒岩归士》诗:“不挂丝纊衣,归向寒巖栖。”
分類:丝绵
《國語辭典》:绵絮(綿絮)  拼音:mián xù
柔软的绵花。《西游记》第三五回:「那小妖都有手段,越打越上,一似绵絮缠身,搂腰扯腿,莫肯退后。」
《漢語大詞典》:重纩(重纊)
厚丝绵。亦指用厚丝绵制的衣被。《文选·潘岳〈悼亡诗〉之二》:“岂曰无重纊,谁与同岁寒。” 李善 注引 孔安国 尚书传:“纊,细绵也。” 唐 元稹 《六年春遣怀》诗之一:“重纊犹存孤枕在,春衫无復旧裁缝。” 明 唐顺之 《赠督府张半洲兼柬周中丞石崖》诗之二:“抚士严冬挟重纊,屏人半夜草阴符。”
分類:丝绵衣被
《漢語大詞典》:缯纩(繒纊)
(1).缯帛与丝绵的并称。列子·汤问:“不待五穀而食,不待繒纊而衣。”《南齐书·武帝纪》:“金粟繒纊,弊民已多,珠玉玩好,伤工尤重。”
(2).指用缯帛丝绵制作的寒衣。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繒纊无温,堕指裂肤。” 金 元好问 《学东坡移居》诗之四:“一冬不製衣,繒纊如纸薄。”
《漢語大詞典》:布絮
(1).布和丝绵。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间者,郡国或令民作布絮,吏恣留难,与之为市。”
(2).泛指棉衣。 唐 白居易 《村居苦寒》诗:“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漢語大詞典》:絮袄(絮襖)
内充丝绵或棉絮的冬季上衣。《水浒传》第十回:“向的是兽炭红炉,穿的是绵衣絮袄。” 清 郑燮 《真州杂诗》之二:“山花雨足皆含笑,絮袄春深欲换綈。”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难道此时倒弃了这个,另去置絮袄布衣的不成?”
《漢語大詞典》:绵旋(綿旋)
用丝绵制的一种保暖物。旧时老人多用以御寒。 宋 范成大 《丙午新正书怀》诗之五:“稳作被炉如卧炕,厚裁绵旋胜披毡。”自注:“旋,入声。被炉、绵旋皆新得法,老人御冬之具,二物尤为要切。”
《漢語大詞典》:楚纩(楚纊)
楚 地的丝绵。左传·宣公十二年:“冬, 楚子 伐 萧 …… 申公巫臣 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纊。遂傅於 萧 。”后因以“楚纊”指君上的赐与,有被德感恩之意。 南朝 宋 谢庄 《谢赐貂裘表》:“臣闻嚬笑不妄, 韩 裳勿假;绩以昭庸, 楚 纊爰逮。”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谢被侍中慰劳表》:“ 楚 纊 越 醪,方兹惭润。”
《國語辭典》:絺纩(絺纊)  拼音:chī kuàng
葛布与丝绵。分别为裁制夏冬两季衣服的布料。后借指夏天与冬天。唐。张说〈登九里台是樊姬墓〉诗:「诗书将变俗,絺纩忽弥年。」
《漢語大詞典》:纩绵(纊綿,纊緜)
亦作“ 纊緜 ”。丝绵。《后汉书·张奂传》:“地底冥冥,长无晓期,而復缠以纊緜,牢以钉密,为不喜耳。” 明 孙柚 《琴心记·空闺永叹》:“秋来只恐君心冷,寄取吴吞一纊绵。”
分類:丝绵
《漢語大詞典》:纩缯(纊繒)
丝绵和缯帛。 陈衍 《元诗纪事·滨州民歌》:“田野桑麻一倍增,昔无粗麻今纊繒。”
分類:丝绵缯帛
《漢語大詞典》:韦絮(韋絮)
裹著在车轮外缘的皮革和丝绵。汉书·霍光传:“﹝太夫人 显 ﹞广治第室,作乘舆輦,加画绣絪冯,黄金涂,韦絮荐轮。”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御輦以韦缘轮,著之以絮。” 宋 梅尧臣 《冯子都》诗:“黄金画车屋,韦絮缘车轮。”
《漢語大詞典》:白纩(白纊)
新丝绵。仪礼·士丧礼:“瑱用白纊。” 郑玄 注:“瑱,充耳;纊,新绵。”
分類:丝绵
《漢語大詞典》:紞纩(紞纊)
古代帝王冠冕上垂于耳旁用以系瑱的丝绳及塞耳用的丝绵絮。 唐 杨炯 《盂兰盆赋》:“圣神皇帝乃冠通天,佩玉璽,冕旒垂目,紞纊塞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