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正谢(正謝)
谓正式上朝谢恩。 宋 司马光 《内批依近降指挥审取指挥札子》:“臣昨日具札子,奏为圣旨特放正谢,仍免赴 景灵宫 福寧殿 恭谢。”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史浩:“丞相今日正谢,今赐酒果为太夫人之庆,可与丞相同领此意。”
《漢語大詞典》:日参(日參)
每天上朝参拜。新唐书·百官志三:“文官五品以上及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日参,号常参官。”宋史·礼志十九:“ 元丰 官制,朝参班序有日参、六参、望参、朔参,已著为令。”
《漢語大詞典》:晚朝
谓君王未按时上朝听政。后汉书·皇后纪序:“故 康王 晚朝,《关雎》作讽。”宋史·石守信传:“ 乾德 初,帝因晚朝,与 守信 等饮酒。”
《漢語大詞典》:朝靴
亦作“ 朝靴 ”。 上朝时所穿的靴子。 元 元怀 《拊掌录》:“ 米芾 好怪,常戴俗帽,衣深衣,而躡朝鞾,紺缘,朋从目为活卦影。” 鲁迅 《而已集·略论中国人的脸》:“头上戴着拖花翎的红缨帽,一条辫子在空中飞扬,朝靴的粉底非常之厚。”
《漢語大詞典》:朝假
朝廷官员不能上朝而请的假。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王黼 作相请朝假,归 咸平 焚黄。”《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 冯公 ﹞做了丞相。忽一日,体中不快,遂告个朝假,在寓静养调理。”
《漢語大詞典》:朝珂
(1).大臣上朝所乘之马。珂,马笼头上的饰物。 唐 李商隐 《镜槛》诗:“岂能抛断梦,听鼓事朝珂。” 冯浩 笺注:“隋书·志曰:马珂,三品以上九子,四品七子,五品五子。”
(2).泛称马。 宋 柳永 《西施》词:“断肠最是金闺客,空怜爱,奈伊何,洞房咫尺,无计枉朝珂。”
《漢語大詞典》:唤仗
唐 宋 天子上朝的仪式之一。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六:“方 唐 盛时,立仗於 宣政 ,天子坐紫宸,而 金吾殿 中细仗自东西上閤门入,谓之唤仗。”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武昌西山》:“玉堂却对 邓公 直,北门唤仗听风雷。”宋史·礼志二十:“入閤仪。 唐 制:天子日御正衙以见羣臣,必立仗。朔望荐食陵寝,不能临前殿,则御便殿,乃自正衙唤仗由 宣政 两门而入,是谓东、西上閤门,羣臣俟於正衙者因随以入,故谓之入閤。”
《漢語大詞典》:趁班
亦作“趂班”。 旧指官员上朝、赴朝。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石资政 好谐謔,士大夫能道其语者甚多。尝因入朝,遇 荆王 迎授 东华门 ,不得入,遂自左掖门入。有一朝士,好事语言,问 石 云:‘何为自左掖门入?’ 石 方趁班,且走且答曰:‘祇为大王迎授。’闻者无不大笑。” 宋 杨万里 有《送赵判官端国趂班改秩》诗。
《漢語大詞典》:百笏
百条(黄金)。古代官员上朝时皆手持长方形笏板,后因金条亦为长方形,故借“笏”字代“条”字,以表其量,兼状其形。 清 姚燮 《双鸩篇》:“梦郎三城归,黄金百笏青騧驪。”
《漢語大詞典》:宫靴
古时大臣上朝时所穿的靴子。 宋 刘克庄 《四和实之〈春日〉》之二:“朱门画鼓舞宫靴,应笑狂夫似 采和 。”
《漢語大詞典》:持板
(1).谓古时官吏上朝时执持手板。 唐 杜牧 《自遣》诗:“且抽持板手,却展小年书。”
(2).谓歌女执持檀板。 宋 周紫芝 《西江月》词:“玉纤持板隔香罗,不放行云飞过。”
《漢語大詞典》:斗班(鬥班)
亦作“鬭班”。 上朝时的一种仪式。群臣分两班在香案前左右相对站立。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鬭班云汹涌,开扇雉参差。”旧唐书·武宗纪:“臣等请御殿日昧爽,宰相、两省官鬭班於香案前,俟扇开,通事赞两省官再拜,拜讫,升殿侍立。” 元 王逢 《奉题执礼和台平章丹山隐玉峰石时寓江阴》诗:“昭代优勋旧,平章谢鬭班。”
《國語辭典》:尺板  拼音:chǐ bǎn
古代臣子朝见天子时所拿记事用的手板。也作「尺版」。
《國語辭典》:尺板斗食  拼音:chǐ bǎn dǒu shí
形容官小位低,俸禄微薄。南朝梁。王僧孺〈与何炯书〉:「久为尺板斗食之吏,以从皂衣黑绶之役。」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晏叔原词序》:「万不至章甫缝掖之士,尺板斗食者流,独无含咀宫商,规抚秦柳者。」
《漢語大詞典》:衫带(衫帶)
(1). 宋 代皇帝上朝时所穿的衫袍和腰巾所系的玉装红束带。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一日宣召入禁闈中,顾问事。行至屏鄣间,覘见 太祖 衩衣,潜身却退。中官谓曰:‘官家坐多时,请出见。’ 仪 曰:‘圣上衩衣,必是未知 仪 来。’但奏云:‘宣到翰林学士 竇仪 。’ 太祖 闻之,遂起索衫带,著后方召见。”参见“ 衬袍 ”。参阅 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宋太祖赵匡胤像》
(2).穿衫束角带。 宋 代男子的一般服饰。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四孟驾出:“先期禁衞所阁门牒 临安府 约束居民,不许登高及衩袒观看。男子并令衫带,妇人裙背。”
《漢語大詞典》:庭问(庭問)
指天子上朝询问国事。庭,通“ 廷 ”。《宋史·孙何传》:“防壅閼,则莫若凡奏边防,陛见庭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