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36,分1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无表雪王章
杨花榆荚雪漫天
舞雪
误了残毡拥雪
谢衣翻雪
雪儿
雪儿歌
雪后园林
雪会稽
雪山
雪堂
雪拥蓝关
阳春白雪
玉雪
映雪衔霜
典故
相关人物
王章


《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列传·王章〉~3238~
王章字仲卿,泰山钜平人也。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元帝初,擢为左曹中郎将,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为显所陷,咸减死髡,章免官。成帝立,徵章为谏大夫,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王尊免后,代者不称职,章以选为京兆尹。时帝舅大将军王凤辅政,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会日有蚀之,章奏封事,召见,言凤不可任用,宜更选忠贤。上初纳受章言,后不忍退凤。章由是见疑,遂为凤所陷,罪至大逆。语在元后传。

例句

虽有衣衾藏李固,终无表疏雪王章。 李玖 四丈夫同赋

典故
杨花榆荚雪漫天
 
无才思


《全唐诗》卷三百四十三〈游城南十六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典故
舞雪


《艺文类聚》卷四十三〈乐部三·舞〉~770~
〈舞赋〉曰:裾似飞燕。袖如回雪。
典故
误了残毡拥雪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苏武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苏建·(子)苏武〉~2466~
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苏建·(子)苏武〉~2459~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馀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馀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齧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馀,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馀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彊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典故
谢庄衣湿
 
谢衣翻雪

相关人物
谢庄


《宋书》卷二十九《符瑞志下》
大明五年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时右卫将军谢庄下殿,雪集衣。还白,上以为瑞。于是公卿并作花雪诗。

例句

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 李商隐 对雪二首之一

谢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炉更换香。 李商隐 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

典故

《北梦琐言》卷十七
雪儿者,李密之爱姬,能歌舞。每见宾僚文章,有奇丽入意者,即付雪儿叶音律以歌之。
《太平广记》卷二百〈文章三·韩定辞〉~502~
雪儿者,李密之爱姬,能歌舞,每见宾僚文章,有奇丽入意者,即付雪儿叶音律以歌之。
典故
雪儿歌


《北梦琐言》卷二〈逸文〉
唐韩定辞为镇州王镕书记,聘燕帅刘仁恭,舍于宾馆,命试幕客马欲彧延接。马有诗赠韩曰:「燧林芳草绵绵意,尽日相携陟丽礁。别后巏?山上望,羡君时复见王乔。」彧诗虽清秀,然意在徵其学问。韩亦于座上酬之曰:「崇霞台上神仙客,学辨痴龙艺最多。盛德好将银笔述,丽词堪与雪儿歌。」座内诸宾靡不钦讶称妙句,然亦疑其「银笔」之僻也。他日,或复持燕帅之命答聘常山,亦命定辞接于公馆。时有妓转转者,韩之所眷也,每当酒席,或频目之。韩曰:「昔爱晋文公分季隗于赵衰,孙伯符辍小乔于公瑾,盖以色可奉名人。但虑倡姬不如贤者之顾,愿垂一咏,俾得奉之。」或援笔,文不停缀,作转转之赋,其文甚美。咸钦其敏妙,遂传于远近。或从容问以「雪儿」、「银笔」之事,韩曰:「昔梁元帝为湘东王时好学著书,常记录忠臣义士及文章之美者。笔有三品,或以金银雕饰,或用斑竹为管。忠孝全者用金管书之,德行清粹者用银笔书之,文章赡丽者以斑竹书之,故湘东之誉振于江表。雪儿者,李密之爱姬,能歌舞,每见宾僚文章有奇丽入意者,即付雪儿协音律以歌之。」
典故
雪后园林


《宋诗钞·和靖诗钞》
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枝。
典故
雪会稽

相关人物
勾践
 
范蠡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
句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范蠡事越王句践,既苦身力,与句践深谋二十馀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

例句

誓雪会稽耻,将奔宛陵道。 李白 赠从孙义兴宰铭

节比全疏勒,功当雪会稽。 皇甫冉 和袁郎中破贼后经剡中山水

永愿雪会稽,仗剑清咸秦。 贾至 自蜀奉册命往朔方途中呈韦左相文部房尚书门下崔侍郎

典故

《艺文类聚》卷七十六
《宋元嘉起居注》:阿罗单国王毗沙跋摩遣使云:「诸佛世尊,常乐安隐,处雪山阴,雪水流注,百川洋溢,以味清净,周回屈曲,从趣大海,一切众生,咸得受用。」

例句

愿寻五百仙人去,一世清凉住雪山。 李群玉 文殊院避暑

典故

《苏轼文集》卷十二〈雪堂记〉
苏子得废圃于东坡之胁〔二〕,筑而垣之〔三〕,作堂焉〔四〕,号其正曰雪堂〔五〕。堂以大雪中为之〔六〕,因绘雪于四壁之间,无容隙也。起居偃仰,环顾睥睨,无非雪者。苏子居之,真得其所居者也。苏子隐几而昼瞑,栩栩然若有所适而方兴也。未觉〔七〕,为物触而寤,其适未厌也,若有失焉。以掌抵目,以足就履,曳于堂下。
典故
雪拥蓝关
 
云横秦岭


《酉阳杂俎》卷十九〈广动植四〉
韩愈侍郎有疏从子侄自江淮来,年甚少,韩令学院中伴子弟,子弟悉为凌辱。韩知之,遂为街西假僧院令读书。经旬,寺主纲复诉其狂率,韩遽令归,且责曰:「市肆贱类营衣食,尚有一事长处。汝所为如此,竟作何物?」侄拜谢,徐曰:「某有一艺,恨叔不知。」因指阶前牡丹曰:「叔要此花青、紫、黄、赤,唯命也。」韩大奇之,遂给所须,试之。乃竖箔曲,尽遮牡丹丛,不令人窥。掘棵四面,深及其根,宽容人座。唯赍紫?轻粉朱红。旦暮治其根。凡七日,乃填坑,白其叔曰:「恨较迟一月。」时冬初也,牡丹本紫,乃花发,色白红历绿,每朵有一联诗,字色紫分明,乃是韩出宫时诗。一韵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十四字。韩大惊异。侄且辞归江淮,竟不愿仕。
《青琐高议》前集卷九〈韩湘子〉
公曰:「子安能夺造化开花乎?」湘曰:「此事甚易。」公适开宴,湘预末坐,取土聚于盆,用笼覆之。巡酌间,湘曰:「花已开矣。」举笼见岩花二朵,类世之牡丹,差大而艳矣,叶杆翠软。合座惊异。公细视之,花朵上有小金字分明可辨其诗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公也莫晓其意。饮罢,公曰:「此乃幻化之一术耳,非真也。」湘曰:「事久乃验。」不久,湘告去,不可留。公以言佛骨事,贬潮州。一日途中,公方悽倦,俄有一人冒雪而来。既见,乃湘也。公喜曰:「汝何久舍吾乎?」因泣下。湘曰:「公忆向日花上之句子乎?乃今日之验也。」公思少顷曰:「亦记忆。」因询问地名,即蓝关也。公叹曰:「今知汝异人,乃为汝足成此诗。」诗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朝除弊事,岂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乃与湘同宿传舍,通夕谈论。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韩退之〉
《艺苑雌黄》云:「退之有《示侄孙湘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余按《酉阳杂俎》言:『韩愈侍郎有疏从子侄,自江淮来,年少狂率,韩贵之。拜谢曰:某有一艺,恨叔不知。因指阶前牡丹曰:叔要此花青黄紫赤,惟命也。韩大奇之,遂给所须试之,乃竖箔掘窠,赍紫粉朱红,且暮治其根,凡七日,填坑,白叔曰:恨校迟一月。时冬初也,牡丹本紫,及花发,色白红历绿,每朵有一联诗,字色分明,乃韩出关时诗,一韵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大惊异。后辞归江淮,竟不愿仕。』段成式所载如此。及观刘斧《青琐》,亦记此事,云:『湘落魄不羁,公勉之令学,尝作诗献公,有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之句。公戏之曰:汝能夺造化之工以开花乎?湘遂聚土覆盆,良久,曰:花已发矣。举盆,乃碧花数朵。细视之,花时间有金字,乃诗一联。公未晓诗意。湘曰:事久方验。公后以言佛骨贬潮阳,一日涂中遇雪,俄有一人冒雪而来,乃湘也。曰:公忆向花上之句乎?询地名,即监关也。公嗟叹久之,命笔续成全篇。』二说不同,如《杂俎》之言,则花上一联,乃韩公旧句;如《青琐》之言,则花上一联,本非韩公语,韩特续成之耳。《杂俎》言指阶前牡丹,治其根;《青琐》言聚土覆盆种花,二说不知何者为是。窃意段成武当时盖有所受之,刘斧特互窜其说而已。东坡尝有《冬日牡丹诗》:『使君要见蓝关咏,须倩韩郎为染根。』正用《酉阳杂俎》故事。又按:《续仙传》:『殷七七,字文祥,尝醉歌云:琴弹碧玉轸,炉炼白丹砂。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则此诗亦非韩湘作。」
典故
相关人物
宋玉


《昭明文选》卷四十五〈对问设论辞序上·对问·对楚王问〉~999~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鴳,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崙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典故 
瑶环瑜珥

相关人物
韩愈


《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三〈韩愈十七·殿中少监马君墓志〉~5705~
君讳继祖,司徒赠太师北平庄武王之孙,少府监赠太子少傅讳畅之子。生四岁,以门功拜太子舍人。积三十四年,五转而至殿中少监,年三十七以卒。有男八人,女二人。始子初冠,应进士贡在京师,穷不自存,以故人稚弟拜北平王于马前,王问而怜之,因得见于安邑里第。王轸其寒饥,赐食与衣。召二子使为之主,其季遇我特厚,少府监赠太子少傅者也。姆抱幼子立侧,眉眼如画,发漆黑,肌肉玉雪可念,殿中君也。当是时,见王于北亭,犹高山深林巨谷,龙虎变化不测,杰魁人也。退见少傅,翠竹碧梧,鸾鹄停峙,能守其业者也。幼子娟好静秀,瑶环瑜珥,兰茁其芽,称其家儿也。后四五年,吾成进士,去而东游,哭北平王于客舍。后十五六年,吾为尚书都官郎,分司东都,而分府少傅卒,哭之。又十馀年,至今,哭少监焉。呜呼!吾未耋老,自始至今,未四十年,而哭其祖子孙三世,于人世何如也!人欲久不死,而观居此世者,何也?
典故
映雪衔霜


《艺文类聚》卷八十六〈果部上·梅〉~472~
〈咏早梅〉诗曰:兔园摽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知应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漢語大詞典》:无表雪王章(無表雪王章)
汉成帝 时,帝舅大将军 王凤 专权。京兆尹 王章 上表谏帝疏远 王凤 ,不听,后 章 为 凤 构陷致死。见汉书·王章传。后以“无表雪王章”为诤臣直谏冤死之出典。 唐 李玖 《四丈夫同赋》之二:“虽有衣衾藏 李固 ,终无表疏雪 王章 。”
《漢語大詞典》:雪儿(雪兒)
(1). 唐 李密 爱姬。能歌舞。 密 每见宾僚文章有奇丽入意者,即付 雪儿 叶音律歌之。事见太平广记卷二百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韩守辞。 清 孙枝蔚 《对酒》诗:“鶯歌 雪儿 曲,榆坠 沈郎 钱。”后亦以“雪儿”泛指歌女。 宋 苏轼 《浣溪沙·有感》词:“有客能为《神女赋》,凭君送与 雪儿 书。”
(2).雪。《水浒传》第十回:“广莫严风刮地,这雪儿下的正好。”
《國語辭典》:雪山  拼音:xuě shān
1.山名。(1)天山的别名。参见「天山」条。(2)祁连山的别名。参见「祁连山」条。(3)喜马拉雅山的别名。参见「喜马拉雅山」条。(4)位于台中市和平区及苗栗县泰安乡的交界处,为雪山山脉的最高峰,是台湾的第二高山,高三千九百三十公尺。全山主要由赤褐色页岩所构成,西南侧及西北侧各有一个冰斗,为台湾冰河遗迹最多的地区。
2.山脉名。为台湾主要山脉之一。位于中央山脉的西北方,大致与中央山脉的北段平行。主脉由第一高峰雪山向西南延伸,内含大雪山、小雪山,皆为三千公尺以上的主峰。
《漢語大詞典》:雪堂
宋 苏轼 在 黄州 ,寓居 临皋亭 ,就东坡筑 雪堂 。故址在今 湖北省 黄州市 东。 宋 苏轼 《雪堂记》:“ 苏子 得废圃于东坡之胁,筑而垣之,作堂焉,号其正曰‘雪堂’。堂以大雪中为之,因绘雪於四壁之间,无容隙也。起居偃仰,环顾睥睨,无非雪者。” 清 叶申芗 本事词卷下:“ 崑山 黄由 帅 蜀 时,道经 黄州 ,其室 胡给事 晋臣 之女,工翰墨,游 雪堂 ,亲书 苏长公 前、后《赤壁赋》於壁间。”
《國語辭典》:阳春白雪(陽春白雪)  拼音:yáng chūn bái xuě
1.乐曲名:(1)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阳春〉和〈白雪〉是两首乐曲。(2)〈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琵琶大曲的代表作,其特点是综合文曲、武曲的表现手法和演奏风格。最早见于浦东派鞠士林传抄的琵琶谱,名为《六板》,其后发展成不同版本,后人称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新谱》、沈浩初《养正轩琵琶谱》整理的10段与12段乐谱为《大阳春》;汪煜庭所传的7段乐谱为《小阳春》。目前社会上比较流行的〈阳春白雪〉是7段的《小阳春》。乐曲以活泼、新颖的旋律和稍快而有力的节奏,描绘大地回春、生气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2.书名:(1)宋赵闻礼撰,八卷,外集一卷。共搜录宋代不传之作品,约二百馀家。(2)元杨朝英编撰。全名为《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前后集各分五卷,词曲兼收,尤多元人散曲中的小令、套数。
3.比喻精深高雅的文学艺术作品。东周战国。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國語辭典》:玉雪  拼音:yù xuě
1.白雪。宋。杨万里〈送邹元升归安福〉诗:「我昔见子卢溪南,烟如玉雪照晴岚。」
2.形容非常洁白。唐。韩愈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眉眼如画,发漆黑,肌肉玉雪可念。」
3.比喻高雅洁净。唐。唐彦谦 吊方干处士诗二首之一:「不谓高名下,终全玉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