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潜户(潛户)
亦作“潜户”。
(1).隐藏的洞穴。 汉 张衡 《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
(2).深隐的门户。 晋 陆云 《岁暮赋》:“沦重阳於潜户兮,严积阴於司寒。”
《漢語大詞典》:秘瑞(祕瑞)
(1).珍奇祥瑞。 南朝 梁 沈约 《齐武帝谥议》:“嘉祥雾合,祕瑞泉涌。” 唐 李珏 《唐文宗谥册文》:“禎符祕瑞,王者之所寳。”
(2).隐藏祥瑞。谓瑞兆不显示出来。 宋 丁谓 《大蒐赋》:“天地不能藏祥而祕瑞,日月无以示谴而戒愆。”
《漢語大詞典》:秘机(祕機)
隐藏内部机关,不使外见的机械。汉书·王莽传下:“ 莽 乃造华盖九重,高八丈一尺,金瑵羽葆,载以祕机四轮车。” 颜师古 注:“言潜为机关,不使外见,故曰祕机也。”
《漢語大詞典》:秘仪(祕儀)
隐藏仪形。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昭哉世族,祥发庆膺。祕仪景胄,图光 玉绳 。” 李周翰 注:“祕,闭。景,大。胄,胤也。言后在室时,闭藏仪形於大族之家;及配於帝,图发容光於 玉绳 之内。 宋 有 玉绳殿 。”按,一本作“秘仪”。
分類:隐藏
《漢語大詞典》:隈藏
曲折隐藏。 清 戴名世 《游浮山记》:“夫以远且僻,不得售其奇,而其奇又隈藏含蓄如此,此其所以至之者少也。”
分類:曲折隐藏
《国语辞典》:不讳言(不讳言)  拼音:bù huì yán
坦白的表露,不加隐藏。如:「这种糗事,他竟也毫不讳言。」
《漢語大詞典》:韬蓄(韜蓄)
隐藏不露。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平生所韜蓄,到死不开豁。” 明 唐顺之 《封知府朱公墓志铭》:“岂公善韜蓄,以为既隐矣,不欲以言自文耶?”
分類:隐藏不露
《漢語大詞典》:微奸(微姦)
小奸;隐藏的邪恶。韩非子·制分:“然则去微姦之道奈何?其务令之相规其情者也。” 陈奇猷 集释:“微姦者,小姦也。”《汉书·食货志下》:“今令细民人操造币之势,各隐屏而铸作,因欲禁其厚利微姦,虽黥罪日报,其势不止。”
分類:隐藏邪恶
《漢語大詞典》:卧伏
趴伏隐藏。 峻青 《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一个卧伏在深草丛里的青年姑娘,被烟味刺激得打了一个喷嚏,她忙用手背揉了揉渗出了泪花的眼睛,端好了枪,依然在注视着山下的村庄。”
分類:趴伏隐藏
《国语辞典》:瞒住(瞒住)  拼音:mán zhù
隐藏了真相。《文明小史》第四四回:「便将芜湖道的说话全盘托出,不过把另外送他二万的话瞒住不题。」
分类:隐藏真相
《漢語大詞典》:隐知(隱知)
谓隐藏其智。知,通“ 智 ”。墨子·非儒下:“君子若钟……今击之则鸣,弗击不鸣,隐知豫力,恬漠待问而后对。” 孙诒让 间诂:“隐知、豫力两文相对,言隐藏其知,储蓄其力也。”
分類:隐藏
《漢語大詞典》:沈匿
亦作“沈匿”。 隐藏。 唐 沈亚之 《冯燕传》:“ 魏 市有争财鬪者, 燕 闻之往,搏杀不平,遂沈匿田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赵伯美》:“ 赵嘉庆 劾 牟濚 ,初无奏牘,輒诬大臣以沈匿之事,力肆攻詆。”《元典章·吏部八·行移》:“其交割之后,復有不肯尽心去失文卷者,合将捡勾案牘人员治罪,庶得革去沈匿文字之弊。”
分類:隐藏
《漢語大詞典》:澄漠
犹沉没,隐藏。晋书·郭璞传:“ 严平 澄漠于尘肆, 梅真 隐沦乎市卒。”
分類:沉没隐藏
《漢語大詞典》:秘郁(祕鬱)
隐藏,隐秘。 元 袁桷 《垂纶亭辞》:“吾寧养之以岁年兮,寳祕鬱而不宣。岂直钩以违众兮,守钓道之自然。”
分類:隐藏隐秘
《漢語大詞典》:老窝(老窩)
原指鸟兽、昆虫的窝,常比喻坏人隐藏或盘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