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软媚(軟媚)
(1).娇柔妩媚。 宋 欧阳修 《送子野》诗:“春阳著物大软媚,独有秋节最劲豪。”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 万历 之季, 李愚公 始以坚苍驱软媚, 方孟旋 始以流宕散俗冗。” 叶圣陶 《席间》:“‘土匪,那边也有’, 子衡 的声音软媚而模糊。”
(2).谓使人怡悦,犹言阿谀奉承。 唐 韩愈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诸公贵人既志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輙戒门以絶。”
《漢語大詞典》:谄辞(諂辭)
阿谀奉承的言辞。 明 李东阳 《明故兵部武选员外郎郭君墓表》:“ 郭君 平居,议论汹汹,无諂辞佞色。”
《國語辭典》:巧谀(巧諛)  拼音:qiǎo yú
善于谄媚阿谀。《商君书。垦令》:「重刑而连其罪,则褊急之民不斗,狠刚之民不讼,怠惰之民不游,费资之民不作,巧谀恶心之民无变也。」唐。沈亚之上家官书〉:「其所进者,唯柔气缓言,瞽视而巧谀,然后谓之厚德。」
分類:阿谀奉承
《漢語大詞典》:进谄(進諂)
谓阿谀奉承在上者。《东周列国志》第八九回:“尔等居 商君 门下,岂可进諂而陷主乎?”
分類:阿谀奉承
《漢語大詞典》:媚辞(媚辭)
阿谀奉承的言语。 汉 司马相如 《美人赋》:“ 相如 美则美矣,然服色容冶妖丽,不忠。将欲媚辞取説,游王后宫,王不察之乎?”
《漢語大詞典》:谄妄(諂妄)
阿谀奉承,荒唐虚妄。 唐 刘承庆 《明堂灾后求直言疏》:“通事舍人 逢敏 奏称, 弥勒 成道时有天魔烧宫,七宝臺须臾散坏,斯实諂妄之邪言,非君臣之正论。”
《漢語大詞典》:狗事
方言。讥人阿谀奉承。 老舍 《骆驼祥子》四:“初上来,大家以为他是向 刘四爷 献殷勤,狗事巴结人。”
《漢語大詞典》:谀行(諛行)
阿谀奉承的行为。管子·大匡:“今 彭生 二於君,无尽言,而諛行以戏我君,使我君失亲戚之礼命。”
分類:阿谀奉承
《国语辞典》:好谀恶直(好谀恶直)  拼音:hào yú wù zhí
喜欢阿谀奉承,厌恶直言进谏。《明史。卷一九二。王时柯传》:「今佞人超迁而群贤获罪,恐海内闻之,谓陛下好谀恶直。」《东周列国志》第五八回:「日事淫乐,好谀恶直,政事不修,群臣解体。」
《国语辞典》:持禄取容(持禄取容)  拼音:chí lù qǔ róng
阿谀奉承,以保持禄位。宋。秦观〈李固论〉:「其大臣如张禹、孔光辈皆持禄取容,偷为一切之计。」
《漢語大詞典》:谄侧(諂側)
阿谀奉承,不正派。《宋书·恩幸传·徐爰》:“太中大夫 徐爰 拔迹厮猥,推斥饕逢,遂官参时望,门伍豪族,迁位转荣,莫非超荷。而諂侧轻险,与性自俱。”南史·宋巴陵哀王休若传:“前在 会稽 録事参军 陈郡 谢沉 以諂侧事 休若 ,多受财赂。”
《漢語大詞典》:谄敬(諂敬)
谓阿谀奉承。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故事》:“近世諂敬者,无高下,一例用之,谓之‘大状’。”
分類:阿谀奉承
《漢語大詞典》:佞慧
善于阿谀奉承而又狡黠。三国志·蜀志·董允传:“ 皓 ( 黄皓 )便僻佞慧,欲自容入。”